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水管理-原理与工程技术(Municipal Wastewater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rinciples and Engineering)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环境科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品牌: 崔成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2097773
·条形码:978780209777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Municipal Wastewater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rinciples and Engineering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水管理》从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的角度出发,针对水生疾病问题,阐述了多种城市污水管理的方法。发展中国家可分为两大类: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国家和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的国家。因此,相应管理方法的实施就必须要因地制宜.审时度势。
水污染控制的主流趋势使得“传统的环境卫生”体系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制度、财政以及技术方面。尽管如此,全世界仍有95%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而5%经过处理的污水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其结果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依然暴露在水生疾病的肆虐之下,水资源质量急剧下降。
当前的挑战是向人类.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充足的水和卫生设施。尽管每年的投资有数十亿美元,但依然有数十亿人的生命由于缺乏适宜的卫生设施而受到威胁,甚至是死亡。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人口的增加将进一步加快水资源枯竭的速度,同时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环境退化也将持续,特别是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水管理》从可持续的环境卫生角度出发,阐述了发展中国家应用的新型污水管理方法。内容涉及与污水管理相关的概念以及法律、管理、财政和工程等方面。《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水管理》可供在校研究生、相关科研人员、相关从业人员、工程和咨询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采尼·昊江(Zaini Ujang)马来西亚技术大学环境与水资源管理研究所教授。马来西亚著名的环境工程师和环境法规制定者。曾担任国际水协会(IWA)副主席和马来西亚水协会的执行副主席。现为Water Scierlce & Techriology杂志的常务编委。共发表200余篇(本)学术论文和专著。
摩根·汉斯(Mogens Henze)丹麦技术大学环境工程系主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污水处理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可持续卫生技术等。现为丹麦科学院院士、Water Research杂志主编以及欧洲科学基金会委员。曾任国际水污染控制与研究协会(IAWPRC)活性污泥工艺数学模型小组主席,主持开发了著名的ASM模型。共发表230余篇(本)学术论文和专著。
目录
第1章 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卫生系统
1.1 简介
1.2 相对贫困的发展中国家
1.3 高速发展的国家
1.4 社会经济类别
1.5 可持续发展和卫生系统
1.6 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卫生系统
参考文献
第2章 出水水质标准的设定
2.1 简介
2.2 水质
2.3 排放标准
2.4 回用标准
2.5 发展中国家实例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章 发展中国家污水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和计划
——马来西亚的发展经验
3.1 简介
3.2 污水政策
3.3 成本分担
3.4 排水区策略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发展中国家污水处理技术
4.1 简介
4.2 生物膜系统
4.3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
4.4 混合工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收集系统在旱季和雨季的功效
5.1 简介
5.2 收集系统的类型
5.3 旱季污水的来源和流量
5.4 暴雨量
5.5 旱季及雨季流量
5.6 污水水质
5.7 雨水水质
5.8 雨水影响的缓解技术
5.9 排水管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5.10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传统小型分散式污水系统
6.1 简介
6.2 小型化系统及其可持续性
6.3 排水系统
6.4 小型化系统
6.5 就地处理系统
6.6 小型就地处理系统的选择
6.7 非洲实例研究
参考文献
第7章 废物稳定塘(WSP)
7.1 简介
7.2 什么是废物稳定塘?
7.3 WSP系统的优点和缺陷
7.4 WSP系统的投资和经济分析
7.5 WSP的主要类型
7.6 其他WSP类型
7.7 厌氧塘
7.8 兼性塘
7.9 为什么塘类系统没有臭味?
7.10 熟化塘
7.11 WSP的运行和维护
参考文献
第8章 人工湿地法处理污水及回用的设计与操作
8.1 简介
8.2 人工湿地的类型和功能
8.3 植物的类型和功能
8.4 污水处理机理
8.5 设计公式
8.6 设计及操作过程中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8.7 运行和维护
8.8 实例研究
参考文献
第9章 可持续新方法及技术
9.1 简介
9.2 当前技术的发展与革新
9.3 科研需求
参考文献
第10章 污泥处理
10.1 简介
10.2 污泥特性
10.3 污泥处理
10.4 污泥减量
10.5 化粪池
10.6 生物固体的应用
10.7 污泥处置
10.8 法制管理
10.9 取样及监测
10.10 成本
10.11 实践经验
10.12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1章 分散式污水系统的管理
11.1 简介
1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3 排水区的规划和策略
11.4 成本投资
11.5 操作和维护费用
11.6 数据库
11.7 出水质量监测
11.8 升级改造策略
11.9 发展中国家污水行业发展的挑战.
参考文献
译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从可持续的环境卫生角度详述了发展中国家应用的新型污水管理方法,涵盖了与污水管理相关的概念以及法律、管理、财政和工程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供在校研究生、相关科研人员、工程和咨询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参考阅读。本书由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关专业的教授和工程人员撰写,其基本特点如下:
内容新颖;
全面阐述了可持续的环境卫生系统;
列举真实案例;
对案例进行分析、核算。
文摘2.2.1水质体系和标准
制定水质标准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污染物出现在环境水体中,但不会对水体质量和其他环境特征(如水产业)产生破坏性影响的浓度。针对不同保护类别的水体,水质标准中包含了多种准则。水体类别中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地表水(如陆地水、海洋、河口水、水产业系统)以及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水质标准中也包含了对地下水水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水质是利用某个环境标准来度量的。
环境标准中涉及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某种组分所允许的最大浓度,例如河流中的生物需氧量(BOD)。环境标准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存在多个点源排放污染或是有较为严格标准要求(如饮用水供给)的环境中,水质质量和水体健康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环境标准也可用在未知环境同化容量或是生态环境受到污染而逐渐恶化的地区。环境标准也可进一步应用在由于点源和面源污染而导致环境同化容量降低的环境体系中[USEPA,1991]。
最初的环境标准,如美国的水体保护法就采用合理的环境标准项目来保护水体环境。这些项目包括:营养物浓度、溶解氧浓度(DO)、固体悬浮物(SS)和大肠杆菌数量等。最初设定的环境标准项目已经随时间而改变,如新加入了对持久性有机物的评估,这些物质包括:杀虫剂、杀真菌剂、除草剂以及其他一些类似DDT具有环境持久性影响并已被禁止生产的物质。目前,关于制药活体、双酚A和激素类物质(如雌二醇等)的相关环境标准正在制定中。目前已经了解到,这些痕量污染物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并在极低浓度就会对细胞产生破坏作用
2.2.2制定环境体系和标准的科学基础
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将水环境质量标准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实验确定水体中污染物不会对环境(如人类和生物健康、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的浓度。环境标准中污染物的浓度通常会与接触途径有关,如二次接触(如娱乐用水);直接接触(如饮用水)[Anon,2000;Stephenson,2001]。对于致病微生物,除接触途径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对人类健康风险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包括致病微生物在某个特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及其最佳的转移方式。
后记时光飞逝,岁月如梭!短短两年的丹麦留学生涯即将结束。应该说,能来到丹麦技术大学环境工程系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是幸运的。在这里,能够领略到博学、谦和、严谨的著名学者风范,能够应用和操作高效而又先进的试验仪器以及模型软件。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能够更多地了解世界水和污水行业发展的方向以及最新的动态。
过去的两年时光,有很多事情值得回忆。这本译著就是其一。当我第一次看到此书的英文原著时,就被其书名--《Municipal Wastewater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水管理》)所吸引。阅读后我发现,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其中涉及了大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市污水管理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而,我有了将此英文著作翻译成中文的想法。
在本书的翻译和出版过程中,我得到了诸多前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摩根·汉斯(Mogens Henze)教授。作为环境工程系主任,他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的交流,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建立了科研合作以及人员交流协议。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他依然非常关心本书的翻译情况,并给予了很多鼓励和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另外,还要感谢马来西亚技术大学环境与水资源管理研究所采尼·吴江(Zaini uiang)教授在翻译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和1WA出版社的编辑在出版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在忠于原意的基础上,保证语言通顺,专业术语规范。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缺点甚至错误之处,渴望得到专家学者及同行的不吝赐教,以便及时改正。
最后,我将此书献给我即将出生的宝宝,希望他(她)生活的时代天更蓝、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