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分類: 图书,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园林、景观,
品牌: 刘天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9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108029537/9787108029539
·条形码:9787108029539
·包装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作者巧妙借助中国古典文学理论,选取十二个最重要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勾勒出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安身之道。
作者简介刘天华甲申岁尾生,196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后又师从著名园林家陈从周教授研读古典园林,1 981年研究生毕业后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退休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主任。主要从事园林美学、建筑美学、中西建筑文化的研究,著作有《园林美学》、《旅游美学》、《巧构奇筑》、《华夏园林》、《中西建筑艺术比较》等十数种。
编辑推荐北宋著名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很入神地描绘了自己园林生活的丰富: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
--刘天华
目录
再版序 1
作者序1
第一章满眼风波自古今--古园谈往
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3
从绛守居园池谈起3
源头的二股活水5
陶渊明的影响8
硕果累累的时代 12
全民的造园风气12
理论和技术之花14
灿烂的皇家园林16
第二章远近高低各不同--古园谈体
苑囿花园2I
独特的宫区 22
山水林泉之美24
多样的游赏情趣25
文人园林 2J6
文心与诗意 27
可游可居的妙品29
寺庙园林 32
青山流水古刹34
城市寺园35
崇敬与游憩的结合36
邑郊风景园林 38
诗意的熔铸 39
融于山水之间41
第三章淡妆浓抹总相宜--古园谈景
山容水态之美 45
山林趣味此中来46
湖石假山之瑰宝47
清池涵虚活止水49
活泼的动水景52
充满生机的植物景 53
色彩和形姿的统一
花木的香景和声景56
多姿多彩的建筑 60
建筑的显和隐62
亭、榭、廊的魅力64
双桥落彩虹 67
第四章楼台累累向青红--古园谈法
自然与生气 7I
山水脉理之法7I
沧浪亭的野趣73
花木建筑之理75
建筑与自然的调和77
虚实与空灵 78
“有”、“无”的协调与统一
石林小院的空间意义8I
虚景的点睛作用82
巧于因借 85
远山近水皆有情85
近借和邻借 88
花窗门洞和对景90
第五章回首烟波十四桥--古园谈韵
风景结构的韵律 95
山光潭影涉趣桥96
园林佳景协奏曲99
对比和布局章法 104
动静之韵104
虚实之韵105
旷奥之韵106
曲直之韵107
大小之韵108
开合之韵109
形、影、声、色 110
形与影的韵味110
声色的节奏与变幻113
第六章卷幔山泉入镜中--古园谈境
园林真境 120
四照阁之境美 120
真境与移情 122
园林静境 123
辋川之静美124
释、道园的静意127
多样的静趣129
园林月境 131
湖月之美 132
化实为虚的月华135
月来满地水137
第七章山光水色与人亲--古园谈情
园林山水情 144
可人的石峰145
石到病除 148
石峰的品评标准150
松竹梅的友情 15I
竹的意蕴 152
松柏的风格155
梅的情趣157
田园情和人伦情 160
归田园的情思 160
爱和孝悌的寄寓 162
第八章还将吾乐同鱼乐--古园谈趣
园林理趣 169
鱼乐我乐 169
沧浪之水 17I
舟船景之趣174
园林酒趣176
意不在酒 176
曲水流觞 180
园林奇趣 183
浮水花园 183
……[看更多目录]
序言《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是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写的关于古典园林审美的书,现在三联书店要再版,说明它还有读者,很是欣慰。屈指算来,此书从完稿至今,已匆匆过去了十七个春秋,自己也由一个四十多岁的壮劳力熬成了华发满头的老者,高兴之余,真是感慨良多。上星期,我单位(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开了个学术思想报告会,让我讲讲自己治学的一生,同时欢送我光荣退休。这表明这辈子剩下的时光我可以不干活,尽情游玩,寻觅开心了,让我浑身感到十分的自在轻松。虽然我不可能像古代有些退休文人,自己造园,但眼下的我,至少可以不带一点功利,没有一点压力,自由地在园林风景中徜徉了。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真谛的诠释,少不了一个“乐”字,人活着就是要快乐,在古代园林赏景中,“乐”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北宋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欧阳修的琅砑山水之乐,有钟情园林“兴会神到”的司马光的园中独乐。直到晚清,颐和园中有乐寿堂、谐趣园,江南海宁安澜园中更有以“三乐”为名的主要厅堂。
文摘我国古典园林,“园因景成,景因园异”,虽然花园景致均是由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合而成,但其妙处可说是园园不同,所以计成说造园有法无式--只有总的艺术规律,而无固定的阵式。在园林艺术的发展中,和它的左邻右舍--山水画和风景诗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并从这两门艺术理论中不断吸取养料。因此,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自然、气韵、清新、空灵、活泼、含蓄和意境等审美标准,对园林艺术法则都产生过很大影响。要问治古园之法,首先便是“自然”。
自然与生气
自然界的山水林泉是一个不断变化、充满活力和生气的有机整体,园林艺术创造的风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按自然山水的规律去组织、去布置各类景物。山水脉理之法
“天下之山,得水而悦;天下之水,得山而止”,这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游赏山水风景的经验之谈。自然山水的关系极为多样,有相争的,如峡谷深渊;有相依的,如曲岸平湖;有相和的,如丘陵溪涧,这不同的关系赋予山水景不同的风格。园林中的山水景是对自然的概括和提高,因而按照山石的脉络走向和水的源头流向来组织风景,是最重要的。正如园林家陈从周说的:“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动。”
拥翠山庄是苏州城外虎丘风景中的一座小园。它位于虎丘寺二山门西侧,因着山麓的自然坡度,逐层升高,与真山浑然一气。园门向南,十余级朴素的青石踏步将游人引入翠树掩蔽的简洁门洞。内有小轩三间筑于岗峦上的古木间,深邃幽奇。轩北不远处,有突起平台,台上建亭名“问泉”,与轩屋和陡峭的山坡互成犄角之势,是引导人们登山的点景小筑。小亭西、北两面,和着真山悬崖的石脉,又堆了一座湖石小山,间植紫薇、白皮松、石榴等花木,令人真假莫辨。一边,园墙隐约于山石花木之中,使园内小景和园外自然山林融合在一起,充满着生机和意趣。
然后,由自然山石和稍经人工叠砌的磴道盘曲而上,可到小园主建筑灵澜精舍的平台上。这里已是虎丘山腰,往下看,是一片葱翠的山麓风景;抬头望,则是巍巍古塔。按照自然脉理,人工构筑的小园与大的山水景色得到了协调和统一。
与拥翠山庄不同,寄畅园虽然亦处于惠山脚下,但却是平地园,它的山景中,有真山,亦有假山,假山中又有土山和石山,但造园家按照自然脉理,因地制宜地置山景,使真山假山浑成一体,气势奔走相连,达到了较高的艺术造诣。
惠山东麓伸出的一支余脉直接寄畅园西壁,并有数点余脉突入园内。于是就依顺着园外真山的脉络走向,掇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