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权到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From Authoritarian Developmentalism to Democratic Developmentalism)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政治经济学,
品牌: 青木昌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2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8612582/9787508612584
·条形码:978750861258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From Authoritarian Developmentalism to Democratic Developmentalism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从威权到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必然要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国际经济学会(IEA)为此邀请了来自美国、中国、印度、智利以及世界银行的专家,就可持续发展展开了讨论。会议契合中国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意在汲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内容包括了“东亚奇迹”、“拉美发展的经验教训”、“龙和象:中印发展的比较”以及“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等目前的热点问题。
编辑推荐《从威权到民主: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主席青木昌彦:
这是一次关干可持续发展的会议。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与印度和拉丁美洲进行了比较,对东亚威权发展模式到民主发展模式的过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国际经济学会执行委员吴敬琏:
对中国来说,重要的是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学习他们如何摆脱威权模式以及退出机制,以避免掉到拉丁美洲式的陷阱中去,我们称之为民粹主义的陷阱,这对中国来说,是极其危险的。会议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学
习机会。
目录
编者序
1950-2006年的亚洲发展战略
第一部分东亚奇迹
战前日本的经济发展、收入不平等与社会稳定
东亚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发展
第二部分拉美发展的经验教训
丰裕时代的拉丁美洲
拉美经济的主要挑战和经验教训
第三部分龙和象——中国和印度的发展比较
印度经济和亚洲的巨人
觉醒的“泥足巨人”
第四部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政治集权下的地方经济分权与中国改革
认识中国劳动力市场及其变化趋势
……[看更多目录]
序言7月10-11日国际经济学会(IEA)圆桌会议“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召开。会议以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会(CACES)、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的名义承办,中信集团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给予大力支持,中信出版社《比较》编辑室负责会务工作。国际经济学会候任主席青木昌彦教授和国际经济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吴敬琏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圆桌会议。
国际经济学会(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成立于195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其宗旨是促进各国经济学家的沟通与合作,关注理论与现实问题。该机构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会员遍布全球,著名经济学大师保罗·萨缪尔森、肯尼思·阿罗、阿玛蒂亚·森和雅诺什·科尔奈等先后担任过该学会的主席。圆桌会议是国际经济学会的主要活动,平均每年举办一次。本次圆桌会议是首次在中国大陆召开,从当前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以“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为题,共包含四个专题:(1)东亚经济奇迹的回顾;(2)拉丁美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3)中国和印度的发展道路的比较;(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哈佛大学教授德怀特·珀金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罔崎哲二、日本政策大学院教授和越南政府改革顾问大野健一、韩国首尔大学教授朴英哲、亚洲开发银行专家李钟和、智利天主教大学教授菲利普·拉兰、中国发展基金会卢迈秘书长、康奈尔大学教授考希克·巴苏、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普拉纳布·巴丹、伦敦经济学院许成钢教授和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蔡叻等作了专题发言。
文摘第一部分东亚奇迹
东亚的经济增长和政治发展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常落入陷阱。私人企业赢弱,缺乏技巧、技术、资金、信用和管理能力,本地生产商难以和跨国巨头在开放的市场上竞争。此时,人们希望政府出来战胜贫困,但政府本身也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低效、腐败、缺乏人才和信息、官僚主义与政治压力。糟糕的政治、停滞的经济和动荡的社会相互拖累。要想实现经济起飞,这些国家必须打破上述恶性循环,但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东亚各国在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或许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实现稳健发展的某些参考。
东亚的成功模式与西方国家海外发展援助的惯常思路大相径庭。东亚国家腾飞的道路并非始于某项减贫战略,或者改善治理水平、透明度和基层参与。这些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应付外来军事威胁或内部社会分裂所带来的生死存亡的考验。为保持国家统一、进行战备,急需实现经济增长。许多国家建立了能够应付这些挑战的政治体制,不惜任何代价去刺激经济增长。贫困的陷阱就这样被突破了。当然,快速的增长也带来了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例如收入差距拉大、城市化、人口迁移、环境破坏和交通拥挤。
作者感谢东京GRIPS发展论坛(GRIPS Development Forum)组织的关于ODA政策的日美对话,以及GRIPS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设计与实施”的系列讨论。本文先前的版本曾提交给一些发展组织,包括世界银行、OECD、UNCTAD、2002年约翰内斯堡世界可持续发展问题首脑会议(world Summit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其他会议。
必须承认,东亚国家的体制和政策或许能很好地应付冷战时期的现实,对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却未必合适。学习历史经验的时候必须充分认识到环境的不同。本文的态度是,有选择和修正地借鉴东亚的经验,而不是全盘地、无条件地接受或排斥。
一、骄人但不平衡的成绩
东亚的经济发展成就非凡,但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表现各异。另外,很难把东亚的成功归因于初始时期的经济和政治条件。作者感到有必要在文章开始的时候消除那些常见的误解,从而把重点集中在政策的作用上。东亚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合适的政策及有效的实施达成的,而非其他原因,例如勤勉的工作或儒家精神的影响。那些没有采取必要的政策,或者未能成功贯彻之的国家,就未能加入到地区经济腾飞的行列中。图3.1显示了东亚各国或地区的治理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两个指标间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趋势(相关系数达到0.90)。
关于东亚的地理范围可能还存有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