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新闻学,报刊,
品牌: 李金铨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63377530/9787563377534
·条形码:978756337753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以现代中国著名报刊为主体,结合历史与新闻、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追索并烛照一系列思想史、政治史、新闻史问题,诸如:民国时期的报刊如何成为自由理想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有何成就与限制?国民政府如何管制报刊言论?自由报刊的宗旨和报人的观念为何?各类报刊采取什么实践模式?其盛衰荣枯的原因何在?在这个过程当中知识分子扮演什么角色,遭遇了哪些困境又如何突破?《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作者均系海峡两岸相关问题的资深专家,提出的分析与思考殊值琢磨。
作者简介李金铨 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讲座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座教授,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CA)首任会长。已出版7本英文著作以及8本中文著作,发表60余篇英文论文。
编辑推荐《文人论政:知识分子与报刊》编辑推荐:百余年以降,中国报刊维系国运民生,其三部曲是启蒙、革命与追求国家现代化。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报人活跃其间,传播新知,激励民气,鞭笞腐恶,探索前途,凝合了中国士大夫传统及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形成一种鲜明的"文人论政"风格,蔚为现代中国的一道壮丽风景。
目录
李金铨/序言
高力克/民初陈独秀与胡适的自由民主理念
杨 琥/《新青年》“通信”栏与五四时期社会、文化的互动
潘光哲/走上「歧路」的胡适:《努力周报》研究
章 清/《独立评论》与中国自由主义的「命名」
张太原/“强有力的中心舆论”:《独立评论》的社会影响
陈谦平/ 抗战前知识分子在自由理念上的分歧: 以《独立评论》主要撰稿人为中心的分析
郑大华 禹江/《益世报》与“九一八”后的宪政运动
陈建华/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周瘦鹃与《申报?自由谈》,1921-1926
桑 兵 /抗战时期国民党策划的学人办报
高瑞泉/《观察》: 自由主义视域中的平等观念
黄 旦/从“不完全党报”到“完全党报”: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再审视
张 咏 李金铨/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在现代中国的移植——兼论帝国使命:美国实用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林淇养/由「侍从」在侧到「异议」于外:试论《自由中国》论述与国民党党国机器的合与分
……[看更多目录]
序言现代中国报刊历史很短,一百多年前始由西方传教士引进,新闻教育则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从美国移植到中国。百年以降,中国报刊的主要角色是救亡图存,其三部曲是启蒙、革命与追求国家现代化。这些角色结合了中国士大夫传统及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形成一种鲜明的“文人论政”风格。梁启超经过日本明治维新的中介,引进西学,倡导新民,影响了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和志趣。清末保皇党和革命党在言论战场的对峙,以及后来国共媒介争夺战,争取民众,建立法统,贯穿了中国近代史的场景。本书以近现代报刊为主,旨在结合史家与新闻学者,促进两个学科
文摘胡适在留学时期就对政治问题形成了稳健的自由派观点。他崇尚渐进有序的改革,而不喜欢激进的革命。胡在给女友威廉(韦莲司)之父、康奈尔大学地质学教授H.S.威廉的信中表达了其对革命的看法:“我并不指责革命,我相信这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必经阶段。但是我不赞成不成熟的革命,……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倒宁愿从基础建设起。我已终于明白要有一个有效而开明的政治是没有甚么快捷方式可走的。君主论者并不想要有效而开明之政治,革命论者倒是想要;但是他们却想要走一条快捷方式,凭借革命去得到它。我个人的态度则是:‘无论如何,总以教育民众为主,为下一代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很必要的,而人却是极没有耐心;以我所见,这个缓慢过程是唯一必需的;它既是革命的先决条件,也是人类进化的先决条件。”②这种非政治的改革主义,为胡终生所信守和实践。
留美七载,胡适深受美国自由民主制度的影响。他亲身经历了1912年和1916年两次美国大选,平时还经常参加政治集会,并旁听绮色佳市议会的会议,对美国的宪政制度和地方政治运作了然于心,从而养成了其对宪政民主之坚定恒久的信仰。自留学时期始,中国的民主化一直是胡追求的政治理想。1915年夏,他在回答纽约《外观报》(OutLook)的采访时,表达了其对中国民主问题的看法:“少年中国相信民主;它认为,实现民主的唯一途径便是实行民主。治理是门艺术,所以需要实践……盎格鲁一撒克逊人如果从未实践过民主,就决不会有民主。”③胡反对袁世凯独裁专制的倒行逆施,并且批评了袁氏的美国宪法顾问古德诺等人反对中国民主的论调:“古德诺及许多其他别有用心的宪政权威认为东方人不适合民主政体,因为他们从前绝未有过民主。相反,少年中国正因为认为它过去没有民主,所以现在必须要有民主。”①胡对民国政治提出批评,他认为中国的民主仅仅是名义上的,近两年来中国没有议会、政党,没有出版言论自由。
关于政党政治,胡适虽然不满其政客争权夺利之流弊,但仍肯定代议制政体下之政党政治的必要性。胡留学时期写有《政党概论》一文,文中援引英美政党史,叙述政党之功能:一是吸纳和整理舆论而立为党纲;二是代表国民公意;三是教育国民而增进其公共意识;四是推举各级政府官员候选人。在胡看来,政党起于政见之歧异,而政党势力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选民投票的数量,因而国民实为监督政党之最高机关。政党之成立以国民为后盾,政党之胜负以国民为枢纽。国民为政党之主人,而政党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