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史话(文化南京丛书)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佛教,组织与寺院,
品牌: 祁海宁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页码:1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7183914
·条形码:978780718391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4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文化南京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历史曾经无比眷顾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业情怀,金陵风物,那些附着在历史虚境上的形声色意,所谓楚秦王气、南朝烟雨、赵宋残阳、明朝宫阙、天国风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诗表,或以词生。凡此种种,都在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细品味出她撼动人心的魅力。
目录
总序
前言
史地篇
钟灵毓秀长干里
金陵佛脉系长干
盛况篇
皇家风范报恩寺
天下第一塔
令人期待的琉璃塔地宫
报谁之恩
大报恩寺的总设计师——明成祖
大报恩寺的建设者
盛世中的大报恩寺
南藏篇
天禧寺和“初刻南藏”
“永乐南藏”和“永乐北藏”
郑和印造《大藏经》
慈圣太后捐造《大藏经》
高僧篇
为建文帝剃度的溥洽禅师
改革佛教、弘法禅宗的永宁法师
为修塔呕心沥血的雪浪禅师
名列明代四大高僧之列的憨山德清
“南京瓷塔”篇
“南京瓷塔”:两方人眼中的中国象征
荷兰使团与约翰·纽霍夫版画
“南京瓷塔”之海外倒影
涅槃篇
与雷与火的抗争
琉璃塔1842:走进近代的见证
丙辰劫难,宝塔悲歌
废墟上站起的金陵机器制造局
日寇盗挖三藏塔始末
盛世终圆百年梦
参考资料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历史曾经无比眷顾南京。自今以溯,凡五千年,建业情怀,金陵风物,那些附着在历史虚境上的形声色意,所谓楚秦王气、南朝烟雨、赵宋残阳、明朝宫阙、天国风雨者,或托于古巷,或附于丘阿,或以诗表,或以词生。凡此种种,都在这座古城千年的皇皇之旅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文化意味,总让人们在她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中细细品味出她撼动人心的魅力。
在偌大的一座城中,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人因其各居其所,也就各寻其趣.各怀其思。城南人熟知秦淮河的氤氲之气与夫子庙的俚俗繁华,城西人徜徉在石头城下莫愁湖边,居于城北则会醉心于玄武湖的舒展与鸡鸣寺的空灵,身在城东自然会钟情于紫金山和明孝陵,生活在中心区的人们则会以与总统府和其他众多的民国建筑为邻而自豪。
复复华夏,四野异趣。古来寓居于此者身份各异,谋生、求知或致仕,来了.就在此坦然生息了。他们在此留下不朽之作或成就千古功业。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不胜枚举。三国吴大帝构筑建业城,南朝刘勰创制《文心雕龙》,南宋岳飞牛首山大败金兵,明代郑和西航达于至远……古都南京华章迭出,伟业连连,实因地处南北东西交通之所,地理气候条件优越,更兼极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氛围使然。南京人温厚、大度,不骄躁,少急进,在历史的狂风骤雨中,又显现出鲜有的坚韧与执著。用一个时髦的词汇,南京一直就是一座移民城市。众多寓居在此的人不仅身有所托,更是魂有所依,他们创造的历史传奇或是遗存的文化痕迹,与南京相互交融并一脉相承。
金陵自古就是览胜地。情以景生,景因情胜。在历代文人的笔下,南京不少胜迹都留在了他们的诗章中。著名的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杜牧的《江南春》,无论是“金陵王气黯然收”,还是“多少楼台烟雨中”,道出的都是历史的无情与沧桑:而诸葛孔明“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的赞誉,孙中山先生“此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
文摘插图:

后记我和本书的另一位作者龚巨平,从本职工作上来讲都是地道的考古人。因考古而与大报恩寺结缘,再而有了这本《南京大报恩寺史话》。能够为举世闻名的大报恩寺做点工作,让我们深感荣幸,而且这种荣幸值得铭记终生。
2007年初,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大报恩寺和琉璃塔重建工程,在中央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终于柳暗花明,进入实施阶段。由南京国资集团为主体,联合南京红花机场建设指挥部、南京秦淮风光开发公司等单位,组建了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正式承担起该工程的建设任务。从决策的南京市委、市政府,到具体实施的大明公司都深刻地认识到,这项工程的目标不是要建设一座看似金碧辉煌、实际毫无历史依据的假古董,而是要在充分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建设一座融通古今的文化精品。由此,考古工作走进了这项宏大的工程,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考古的任务是通过科学的发掘,全面揭示明、清两代大报恩寺的真实状况,充分了解各主要建筑的准确位置、格局和建造方法,为重建提供可靠的依据。经国家、省、市三级文物部门的批准,由南京市博物馆组建“南京明代大报恩寺遗址考古队”承担这一重大考古项目。各级领导给予我高度的信任,决定由本人担任考古领队。考古队于2007年2月25日正式进场发掘。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天是正月初八,新年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从那天起,田野考古工作一直持续至今。在此过程中,考古队先后确认了香水河桥、天王殿、硕妃殿、琉璃塔基和地宫的准确位置,出土了数百件各类珍贵文物,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激动的考古发现。
对大报恩寺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用行话来说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畴。这一性质要求我们考古人,不仅要在田野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处遗迹现象,尽力收集实物证据;同时也要对历史文献给予高度重视,充分挖掘史料的价值,通过双重证据的结合,令人信服地展现和恢复历史的真实。因此在承担了这一考古任务之后,我们一直把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比对和研究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不遗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