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笔记和习题详解(赠学习卡)(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赠学习卡)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信息与传播理论,传播理论,
品牌: 金圣才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石化出版社
·页码:23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2297311/9787802297319
·条形码:978780229731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
·附带品描述:赠学习卡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笔记和习题详解》是国家级重点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笔记和习题详解》基本遵循该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15章,每章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传播学教程》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及其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
编辑推荐《笔记和习题详解》特别适用于各大院校学习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的师生,以及在高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参加新闻传播学考试科目的考生使用。
《笔记和习题详解》配有圣才学习卡,增值服务请登录圣才学习网/新闻传播学习网(www.100xwcb.com)。
目录
第1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3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4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5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6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6.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7章 大众传播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7.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8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8.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9.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0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0.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 传播效果研究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1.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2.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3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3.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4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4.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5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15.4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看更多目录]
序言国内外经典教材习题详解系列是一套全面解析当前国内外各大院校权威教科书的辅导资料。我国各大院校一般都把国内外通用的权威教科书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参考教材,这些教材甚至被很多考试(特别是硕士和博士入学考试)和培训项目作为指定参考书。但这些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内容一般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课(章)后习题一般没有答案或者答案简单,这给许多读者在学习专业教材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我们有针对性地编著了一套与国内外教材配套的复习资料,整理了各章的笔记,并对课(章)后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解
文摘第1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一、传播
1.定义
(1)国外学者对传播的定义
①库利(社会学角度):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②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
③施拉姆: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④戈德的“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⑤格伯纳的“互动关系说”: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⑥贝雷尔森和塞纳的“符号说”:运用符号一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⑦霍夫兰的“目的、影响、反应说”: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2)国内主要学者对传播的定义
①郭庆光: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邵培仁: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③胡正荣: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包含两个要素——信息(传播的材料)、流动。
④张国良: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