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噶尔(边缘中国)

分類: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
品牌: 沈苇
基本信息·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3648938/9787543648937
·条形码:9787543648937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边缘中国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新疆有句话:风光看喀纳斯,人文看喀什噶尔。“两咯”一南一北,交相辉映。一个是西域风光的杰作,一个是新疆人文宝库和维吾尔文化中心。喀什噶尔的意思是“美玉般的地方”,她的美是尘土中开放的玫瑰、风中摇曳的沙枣树。《喀什噶尔》将喀什噶尔浓郁的地域和民族风情如一幅幅画卷展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简介沈苇,1965年生于浙江湖州南浔。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进疆,当过教师、记者,现供职于新疆作家协会。
主要著作:诗集《在瞬间逗留》(1995)、《高处的深渊》(1997)、《我的尘土我的坦途》(2005)、《鄯善鄯善》(2008),散文随笔集《新疆词典》(2005)、《植物传奇》(2008),评论集《正午的诗神》(1999)、《柔巴依:塔楼上的晨光》(2006),游记《新疆盛宴--亚洲腹地白助之旅》(2003大陆版,2004.台湾版)。
编有新疆50年诗选《大地向西》、天山池选和“西域风月”散文丛书。
诗作收入《百年百首经典诗歌》、《新诗三百首》、《中华诗歌百年精华》、《中小学语文素养文库·诗歌卷》等数十个国内选本。部分诗歌被译成英、法、日、罗马尼亚、孟加拉、马其顿、哈萨克(斯拉夫语)等文。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天山文艺奖、第六和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奖等。
媒体推荐喧闹的巴扎、迷宫似的老城、学者和汗王们的寝陵、晨光中的艾提尕尔清真寺、经书和香料的气息、建筑内部的无限图案……喀什噶尔是丰盛的、华美的、多义的:它是一个词中的“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喀什噶尔”在古突厥语中的3种含义)。同时,她是本真的、深邃的、引人入胜的。她的美,是尘土中开放的玫瑰、风中摇曳的沙枣树,是褐色面纱下难于揣度的女性的禁忌与妩媚,是银髯飘飘的老者阅尽人世沧桑后脸上的从容与安详,还有孩子们稚气大眼睛中深深的蓝。
——沈苇
目录
喀什噶尔:西域天方夜谭(自序)
城池
一座城市的气味
桃花石汗时代
老城·迷宫
智者们的麻扎
手艺的黄昏
沙枣树下的美人
叶尔羌或小布哈拉
阿曼尼莎的琴弦
两则故事
绿溯
绿洲:家园舾
乡村巴扎盯
协合力村的田野调查
刀郎:火的歌喉
无花果之乡
绿洲植物志
高原
从喀什噶尔到红其拉甫
塔吉克的太阳崇拜
费尔黛维西
冰山
古墓与石塔
塔合曼,一个婚礼
四十个姑娘的后代
帕米尔组诗
见证
葱岭上的玄奘法师
马可·波罗与喀什噶尔
斯文·赫定的命名
秦尼巴克的女主人
瑞典传教团
雅林博士的收藏品
谢彬笔下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地大物博,地势西高东低,自西而东构成了三级阶梯,从雪域高原过渡到山地、盆地,再过渡到丘陵和平原。气候同样是复杂多样,从南到北跨越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气候带。与这种地理形态的自然级差相对应,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筛选和积淀,创造了多元而丰富的文化。就文化类型来说,尽管狞猎与采集类型和斯威顿耕作类型正在逐渐告别自己的舞台,但鄂伦春、鄂温克等狞猎民族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依然在顽强地赓续这两种文化传统的香火,它们和畜牧类型、农业类型、工业类型等交相辉映,5种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类型在广袤国土上呈现出奇妙的并置状态。从中国的东部走向西部,犹如置身于一条奇妙的时间走廊,在岁月的河流上逆流而动,让你感受到从后现代、现代上溯到前现代社会的文化时差。生存环境的多样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恰如美国历史学家B.M.费根所言:“文化是我们适应所处的环境的重要手段。”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