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新闻学,新闻采访和报道,
品牌: 于运会
基本信息·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页码:22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119054964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7119054961
·条形码:9787119054964
·EAN:978711905496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收录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专家学者撰写的38篇论文,以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这一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经典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危机应对与信息管理、新闻报道的研究与思考、广播电视的作用与特点和抗震救灾与网络信息传播四个部分,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作了全面而细致的总结分析。所选论文既有对传播活动的整体思考,又有对具体报道的个案研究;既有学理探讨,又有业务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为今后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媒体报道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电总局等媒体管理部门,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外文局等中央媒体单位和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新闻传播研究机构。《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所收录的部分文章曾经在《对外传播》、《网络传播》、《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传媒》、《当代传播》等专业期刊上发表。
媒体推荐四川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准确性,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世界新闻史上也是少有的。
——尹韵公
此次抗震救灾报道说明,只要管理好信息源,我们完全可以反向利用二次传播、多次传播的手段,在更大的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引导国际涉华报道,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程曼丽
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反复证明,在重大危机事件爆发的初期,相关政府和媒体如果能及时、权威地最先发布有关危机信息,就能占领危机传播和危机管理的战略制高点,牢牢掌握舆论话语权。
——明安香
我国媒体的抗震救灾报道,打破了以往突发事件报道的模式,彰显出一系列现代媒体的新闻理念。这次全天候的、真实的灾情报道,大大提高了我国媒体在世界的公信力,大大增强了在全球受众中的影响力。
——刘建明
编辑推荐《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四川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丰富性、多样性、及时性、准确性,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世界新闻史上也是少有的。本书收录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专家学者撰写的38篇论文,以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这一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经典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危机应对与信息管理、新闻报道的研究与思考、广播电视的作用与特点和抗震救灾与网络信息传播四个部分,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作了全面而细致的总结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 危机应对与信息管理
中国在汶川地震中树立了一个危机传播的典范/杨咏
危机传播中的信息源管理/程曼丽
根除危机“酵母”凝聚民心民意/明安香
通往公开之路: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杜骏飞
5·12汶川大地震:中国对外传播的变局和转机/史安斌
大规模灾害危机中的国家形象塑造/周庆安
5·12震灾报道与危机信息管理/林爱瑁
信息公开:通向中西方理解与沟通的道路/单波、刘学
第二部分 新闻报道的研究与思考
汶川大地震:中国媒体的突破与思考/任学安
抗震救灾报道的新特点/刘建明
纵论汶川地震中媒体的突击与突破/胡建红
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媒体/闵大洪
汶川地震报道的特点和对传媒的未来影Ⅱ向/陈力丹、王冠
抗震救灾报道全面检验新闻媒体的实力/胡正荣、李舒
论中外传媒关于汶川地震报道的契合点/张咏华、曾海芳
媒体公信力是怎样提升的?/林良旗
汶川地震媒体报道策略分析/严三九、王虎
对重大灾难报道中媒体职业素养的反思/熊蕾
从海外视角看汶川地震中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刘丽娜、邓茜
主题凝炼与思想深化/王建华
浅谈5·12大地震媒体报道的特点/沈绿
汶川大地震对外报道重塑崛起中国的正面形象/杜震、全晓书、喻菲
特大自然灾害带给对外经济报道的思考/程云杰
第三部分 广播电视的作用与特点
汶川大地震电视特别直播报道探析/胡智锋
对电视媒体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表现的几点思考/张君昌
汶川抗震救灾电视报道的特点和作用/陈秀敏
5·12汶川地震凸显广播价值/潘力、张艳玲
广播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王宇
东方卫视新闻立台优势再现/童兵
汶川地震电视直播报道评析/高晓虹
以抗震救灾直播重塑国家电视台形象/许强、韩彪
重大灾难性事件中电视直播策略的个案研究/周洋
抗震救灾特别节目中的地方卫星电视/李兆丰
第四部分 抗震救灾与网络信息传播
互联网在抗震救灾报道中的作用/何辉
汶川地震中的网络信息传播/钟瑛、余秀才
抗震救灾报道中政府网站的作用及思考/任湘怡、姜文娟
从人民网抗震救灾报道看网络媒体主流化/陈智霞、周贺、高云虹
中国网抗震救灾对外报道的特色和效果/郑文华
……[看更多目录]
序言面前的这厚厚一摞书稿,把我带回到汶川大地震举国抗震救灾期间那些特殊的日子。岁月易逝,不是所有的记忆都能够永存,曾经深刻的感受也可能慢慢淡漠。作为媒体工作者,作为这一民族之痛、国家之殇的亲历者,细心地收集和整理,理性地分析与概括,让我们在强烈的震撼面前焕发出来的激情和智慧不再只是昙花的短暂,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从事的事业,以及我们的后人,也许都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我参加了赴灾区一线的采访和组织报道,耳闻目睹了发生在那里的种种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催人泪下的场景。在媒体全方位不间断的信息包围中,许多人们关注和担忧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成为可以期待的事实,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尽管如此,有一个现象还是有些出乎意料地触动了我。奔走在灾民集中安置地,可以发现在那些仓促搭建或改造的往往容纳了数以万计的村民的地方,饮食、通信、卫生、治安、医疗、心理援助等等,几乎可以说是秩序井然,应有尽有。一位老太太在安置点里突然情绪失控,嚎啕失声,多名专业人士在几分钟内赶到,迅速采取措施帮助老人稳定下来。
文摘说得具体一点,我以为:大众传媒是其他三种方式的促发器、集合器、放大器、矫正器。所谓促发器,是指大众传媒可以引领和启发政府的信息公开;所谓集合器,是指大众传媒可以收集、整理和解读已有的公开信息;所谓放大器,是指大众传媒可以最广泛地传播、宣讲政府的信息公开;所谓矫正器,是指大众传媒可以匡正已发生错误的信息公开,以确保形式意义上的“信息发布”可以成为客观意义上的信息公开,以促进科学治理的施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自然,在一切信条之中,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信息公开制度来维护人民的福祉。
我要补充的是:从公众权益一端看,信息公开固然是保障了公民知情权,但是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它更可以成为推进公共管理和强化政府公关的重要手段,汶川地震中前所罕见的信息公开程度,正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正面范本:良性的新闻运动及其引发的彻底的社会沟通,导致了对汶川地震抗灾救援的高度社会动员,并且在世界范围内重塑了中国政府的合法性与良善有力的政治形象。
依我之见,汶川地震事件中这种信息公开的模式,绝非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之类举措或规定所能概括,而是至少包括以下5点经验:1.政府积极主动地发布信息;2.大众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的平等的全方位参与;3.对国际媒体与国际公众的新闻开放;4.媒介议程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及时、有机的互动;5.对公民新闻及其正向的新闻运动的几乎无壁垒的允准。
显然,汶川地震中最可宝贵的传播学宣言,是一个关于新闻媒体的开放政策,它的总结,来自温家宝总理在映秀镇的废墟上主持的一次别开生面的记者招待会,“这次救灾采取了开放的方针。”作为开放的具体内容之一,总理说,“我们欢迎世界各国记者前来采访,我们相信你们会用记者的良知和人道主义精神,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地报道灾情和我们所做的工作。”这里所说的开放,甚至不仅仅是对本国新闻媒体的开放,还包括了对全世界新闻界的开放,这里所蕴含的信息公开的理念及其意义的深远,或许要过很久才会被国人所完全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