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理论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信息与传播理论,传播媒介,
品牌: 周鸿铎
基本信息·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06299015
·条形码:978750629901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传媒经济理论》在全面分析中国特色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应用理论体系、传媒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传媒二重性、传媒模式、传媒流通、传媒革命;传媒经营、传媒管理、传媒策划、传媒控制;传媒市场、传媒主体市场、传媒市场营销等理论,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是传媒人、传媒经济研究者和教师以及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必读书。
作者简介周鸿铎,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所长,网络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先后在国家对外联络委员会、北京日报社工作,1982年调入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曾担任社会科学系、管理系主任;兼任“第7届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学术顾问、组委会副主席、学术指导;中国劳动学会理事、北京市劳动学会副会长;《现代传播》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先后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中央三台”奖教金、2003年度北京市教育系统“教育创新工程标兵”等荣誉称号。
周鸿铎教授是我国研究传媒经济最早的学者之一。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他创建了“广播电视经济学”以及“传媒经济”等学科,同时组建了传媒经济研究所和广播电视经济研究室。出版了相关著作80余部,论文百余篇。承担完成数十个重大国家科研项目,现在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传媒经济理论应用性研究、应用传播学体系研究以及媒介经营与管理体系研究。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传媒二重性
◇传媒经济说·3
◇传媒政治说·6
◇传媒功能说·9
◇跋文·14
第二章 传媒模式
◇传媒经济模式·15
◇传媒市场模式·17
◇传媒经营模式·26
◇传媒投资模式·34
◇传媒机构模式·45
◇跋文·53
第三章 传媒流通
◇传媒产品·54
◇传媒销售·76
◇传媒效益·82
◇跋文·92
第四章 传媒革命
◇传媒社会·93
◇传媒革命·105
◇传媒制度·116
◇跋文·134
第二篇 经营与管理
第五章 传媒经营
◇传媒经营·137
◇传媒经营模式·143
◇传媒生产经营·144
◇传媒组织经营·147
◇传媒财务经营·158
◇传媒资本经营·165
◇传媒资源经营·182
◇跋文·186
第六章 传媒管理
◇传媒管理·187
◇传媒管理机构·191
◇传媒组织管理·197
◇传媒生产管理·207
◇传媒用户管理·234
◇传媒市场管理·236
◇跋文·238
第七章 传媒策划
◇传媒策划·239
◇传媒市场策划·242
◇传媒活动策划·252
◇传媒行为策划·253
◇传媒产业链策划·254
◇跋文·256
第八章 传媒控制
◇传媒控制·257
◇传媒经济控制·259
◇跋文·260
第三篇 市场营销
第九章 传媒市场
◇传媒市场·263
◇传媒市场细分·268
◇跋文·273
第十章 传媒主体市场
◇传媒产品市场·275
◇传媒生产者市场·283
◇传媒消费者市场·287
◇跋文·290
第十一章 传媒市场营销
◇传媒市场架构说·291
◇传媒市场营销说·293
◇传媒整合营销说·296
◇传媒营销管理说·298
◇传媒营销决策说·300
◇传媒文化营销说·300
◇传媒营销生态说·300
◇跋文·30l
第十二章 小结
作者主要著作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30年来(1978年-2008年),我从研究报业经济开始,期间由于工作的变动,曾把研究重心转向了广播电视经济。我研究广播电视经济的时间大约占去了我30年研究生涯的13。后来,由于教学的需要和传媒产业融合现象的出现,使我的研究范围从广播电视传媒发展到所有传媒,包括对新传媒的研究。
在对传媒经济的研究过程中,我是以“经济”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所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作品中,我多是从经济的角度去分析传媒活动。但是,我在研究中发现这样一种现实:用单一的经济观去分析传媒活动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还有许多问题不能解决。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但是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要为实践服务,要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的传媒二重性理论就是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传媒二重性理论形成以后,一方面促进了传媒经济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也正因为这样,传媒经济这个概念很快得到了社会认可,并在传媒领域以及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共识。随着研究传媒经济理论队伍的迅速扩大,许多高校还设置了传媒经济学专业。现在,我国传媒领域已进入了应用传媒经济学的研究阶段,同其相适应,传媒经济学的研究重心也转向了应用,以便更有效地为传媒经济的发展服务。
文摘从新型的传媒生产者管理方式图中可以看出这样几个问题:
(1)传媒产业管理者以传媒产品生产者的身份从两个切人点即市场化和产业行政的角度对传媒生产者实施管理,既实现了传媒产业管理者对传媒产品生产者的管理,又可以从市场压力和个人生存压力的角度调动传媒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实现实施管理的目的。
(2)传媒产业管理者与传媒产品生产者是互动的,这种传媒产业管理方式一方面明确了管理者也是生产者,必须从传媒产品生产的角度,从传媒产品生产者的角度实施对传媒产品生产者的管理;另一方面从生产者自身利益的角度明确了生产者也是管理者,他们必须通过自律式的方式适应市场的要求,否则,他们的利益就不能实现。管理者所获得的盈利是通过生产者的直接劳动实现的,因此,实施管理的原则就是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3)强调了传媒生态化的意义。我国的传媒产业已经是现代化的高技术信息产业,但是,由于“行政区划”使这种高技术信息产业的生产活动还使用着“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人为地割断了传媒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性,这是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把传媒生态化提高到管理的角度,可以促使传媒生产者不仅从某一独立的传媒产业的角度考虑传媒产业生产活动,而且可以从传媒产业之间的联系性、依存性的角度去考虑传媒产业的生产活动,进而确立科学的传媒生态观,从整体传媒的角度去关心传媒产业的生产活动。
(4)各类传媒产业管理方式是相互联系的,纠正了传统传媒管理方式的“分离化”,弊端。比如传统传媒管理方式中的“专制式”管理与“民主式”管理,不仅没有内在的联系性,而且是对立的,很难使各类管理方式形成合力。而未来传媒产业的各类管理方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是不能分离的,否则,不仅管理者的目的不能实现,而且生产者的利益也不能实现。比如市场化管理方式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和生产者盈利目标的实现又不能没有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了实现管理者与生产者的共同目标,依据市场规律的要求,实施自律就成为必然。同样,由于市场规律的要求和管理者、生产者利益的驱动,竞争就成为必然,这也是发挥市场化管理的一种表现。市场竞争的原则是强者胜、弱者败,其结果必然会按照传媒生态化的规律实现传媒产业生产一体化。其中有关传媒产业行政管理只是限制在特殊的传媒产品生产,即新闻产品的生产和某些为传媒产业生产活动服务的人事问题、传媒产业的内部事务问题等。
……[看更多书摘]
后记2007年,我的第一本以《传媒经济学教程》形式出版的传媒经济理论一书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我的一位学生拿着这本书对我说:周老师,这不是您的第一本“教程”,以前您还出版过许多版本这类的书。我说:你说得没错,但是那些书都是专著,不是教程。尽管如此,由于传媒经济还是一门新学科,教科书还比较少,有些高校把“专著”当作“教程”用也是可以的,不过这种“专著”类的书侧重于某一专题,不具有传媒经济学整体知识的系统性,这也是我的许多传媒经济类著作不使用“学”字的原因。《传媒经济理论》这部书既具有“专著”的特点,又具有“教程”的特点,是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和本专业教师的最佳读本,因为该书强调的是理论体系,在层次上高于“教程”,在传媒经济学整体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又高于“专著”。可见,本书的读者定位是高层的,不仅学位是高层次的,而且知识结构也必须是合理的,这是研究传媒经济理论的前提。
2008年初,有位学生在我的办公室看到了我编纂本书的目录,很感兴趣,并对我说:本书的架构体系是您最初设想的呢,还是后来研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呢?我想,这个问题是学生常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因为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经常撰写论文,在动笔之前总要设置一个写作提纲,于是误认为理论架构体系是撰写书稿之前主观设置的。我们知道,科学的理论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来源于实践,并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传媒经济理论是一种创新理论,在这种理论形成之前是不可能设置它的架构体系的。本书所阐述的传媒经济理论架构体系是经过30年的努力,从传媒行业的实践中发现的能够正确反映传媒本质规律并已概念化、原理化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