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宗喀巴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宗教人物传记,
品牌: 迦色
基本信息·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页码:33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800477843
·条形码:978780047784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图解宗喀巴》一改以往宗喀巴传记语言深奥、宗教色彩浓厚的风格,以通俗的语言为您详细介绍宗喀巴大师传奇的一生、他的教法核心以及有关格鲁派的情况,同时更配以数百张生动形象的图表,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更加直观的认识。西藏佛教经历了前弘期和后弘期的发展,至14世纪末.各教派再次呈现出戒律废弛、显密相争的颓废景象。1357年,宗喀巴大师诞生于青海省湟中县。他16岁离开家乡,远赴西藏求法.从此力挽西藏佛教之颓风。理论上,大师以阿底峡尊者开创的噶当派学说为依据,兼容西藏其他教派的经典教义,形成一种显密兼备、完整无缺的独特学说;戒行上,大师将象征严持戒律的黄色僧帽戴在头上,主张复兴戒律,整饬了寺院僧人腐化堕落的流弊。1409年,宗喀巴大师创立了西藏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教派——格鲁派。该派以严持戒律、先显后密次第修行的谨严宗风,600年来兴盛不衰,法脉传承至今,影响遍及海内外。
编辑推荐藏传佛教伟大的改革家、显密佛法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第二佛陀”、文殊菩萨的化身。
他所创立的格鲁派占据着藏传佛教的统治地位,600年来兴盛不衰,影响遍及海内外。
丰富翔实的历史故事、精心设计的手绘图表,让您在轻松的阅读中契入佛法的妙理。
宗喀巴(1357—1419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开山祖师,14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宗教改革家、显密佛法的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第二佛陀”、智慧文殊菩萨的示现化身。在住世的63年间,宗喀巴大师广行参访名师、.融通显密、收徒传法、讲辩著述、实修亲证、创建寺院、弘扬纯正佛法的事业。他所创立的格鲁派,以严持戒律、先显后密次第修行的谨严宗风,600年来兴盛不衰,成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教派。
《图解宗喀巴》综合了各版宗喀巴传记对于大师生平的记述,并参阅了大师最重要的两部论著的各种译本,力求为您讲述一段最精彩传奇的佛教历史,展现一个最鲜活饱满的宗喀巴大师形象。同时,《图解宗喀巴》一改以往宗喀巴传记语言深奥、宗教色彩浓厚的风格,运用数百张精心设计的手绘插画和图表,为您形象解构抽象难懂的密教精义;并特别提供十几幅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与宗喀巴大师相关的唐卡瑰宝,让您在轻松阅读的同时获得对宗喀巴大师的更加直观的认识。
目录
宗喀巴大师五种化身像
宗喀巴大师学法及弘法路线图
格鲁派上师供养图
编者序:仰视“第二佛陀”宗喀巴
第壹章 追溯历史:第二佛陀宗喀巴
1.前弘期:西藏佛教的早期发展
2.教派分立,戒律废弛:宗喀巴诞生的历史背景
3.格鲁派的始祖:宗喀巴开创黄帽派宗风
4.复兴戒律,融通显密:格鲁派对旧教派的革新
5.讲经传法:诲人不倦的佛教导师
6.宗喀巴的立宗之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
7.藏历十月二十五日:纪念宗喀巴大师的“燃灯节”
8.供奉宗喀巴的著名寺庙:格鲁派六大寺院
9.格鲁派的根本道场:甘丹寺
10.真实的记录:关于宗喀巴的著名传记
11.如何辨认他的形象?艺术作品中的宗喀巴
12.警策后世:宗喀巴的著名言论
第贰章 美好的开端:宗喀巴大师诞生
1.宗喀巴的诞生地:宗喀
2.远离过失、兼具美德:宗喀巴大师的父母
3.美满的时间、地点及种姓:宗喀巴大师诞生
4.依止法王顿珠仁钦:大师幼年时期的佛缘
5.7岁受沙弥戒:宗喀巴大师出家
6.对宗喀巴影响最大的人:上师顿珠仁钦
第叁章 一生的转折点:入藏学法
1.17岁入藏:遍学显密诸法
2.19岁名扬西藏:桑浦寺辩经
3.广泛闻、思智者的经论:探寻佛法的真实本意
4.30岁时:受比丘戒
5.丹萨梯寺求法:谒见法王京俄仁波切
6.从察寺到觉摩隆岩寺:讲学弘法
7.本尊加持:亲见文殊菩萨
8.34岁后:遍学密法.
9.36岁和37岁时:精进闭关,修证功德
10.38岁时:修葺精其寺院
11.40岁时:获得无上清净见
12.获佛授记:朝拜圣山后的吉兆
13.闻思修并行之果:通达中观正见
14.广弘戒律:尊佛遗教,以戒为师.
15.46岁时:造《菩提道次第广论》
16.52岁时:谢绝明成祖的迎请
第肆章 辉煌的成就:创立格鲁派
1.祈求正法长久住世:大昭寺的神变法会
2.僧众云集:法会中的广大供养
3.格鲁派建立的标志:建立根本道场甘丹寺
4.造隐语诗:对“密集”获得无上定解
5.消灾延寿:修持密法、降伏魔军
6.修建哲蚌寺:三大寺中的第二座
7.修建色拉寺:三大寺圆满建成
8.传法、修殿、著经:晚年的弘法
9.示现涅檗征兆:大师圆寂前最后传法
10.63岁机缘圆满:宗喀巴大师圆寂
11.遗体的供奉:肉身住世,藏于银塔
12.从不曾离开:大师化身的随缘教化
第伍章 法脉长存: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和继承人
1.法脉传承:格鲁黄教,遍布十方
2.继承法位的大弟子:贾曹杰
3.历代班禅的第一世:克主杰
4.第一口正法甘露的品尝者:阿旺扎巴
5.首要弟子持律师:扎巴坚赞
6.受持经论第一的妙音法王:扎西伯敦
7.永乐帝册封的“大慈法王”:释迦耶喜
8.历代达赖的第一世:根顿竹巴
9.密法传承弟子:慧狮子法王
第陆章 我愿究竟恒无尽:宗喀巴大师三世度化因缘
1.无始流转:佛教的转世观念
2.往昔因缘:从龙种如来到婆罗门童子
3.印藏弘化:示现为诸多班智达
4.未来转世:兜率天及狮子吼佛等
第柒章 阐明菩提道的修行次第:《菩提道次第广论》
1.三士道次第修行:《菩提道次第广论》概说
2.道次第修行的阶段:加行、正行、结行
3.道之基础(1):依止善知识
4.道之基础(2):人身难得
5.道次引导:三士道修行次第
6.下士道修行(1):念死无常
7.下士道修行(2):思维三恶趣苦
8.下士道修行(3):皈依
9.下士道修行(4):深信业力因果
10.中士道修行(1):希求解脱
11.中士道修行(2):思维四圣谛
12.中士道修行(3):思维十二因缘
13.中士道修行(4):消除误解
14.中士道修行(5):解脱正道
15.上士道修行(1):入大乘门
16.上士道修行(2):菩提心次第
17.上士道修行(3):修菩萨行
18.上士道修行(4):布施度、持戒度、安忍度
19.上士道修行(5):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
20.上士道修行(6):四摄法
21.上士道修行(7):止
22.上士道修行(8):观
第捌章 阐明密宗道的修行次第:《密宗道次第广论》
1.珍贵的传承:密宗概说
2.分辨诸乘:小乘与大乘
3.大乘的分类:般若乘与金刚乘
4.殊胜的修持之路:金刚乘
5.方便法门:本尊瑜伽
6.四续部(1):事部.
7.四续部(2):行部.
8.四续部(3):瑜伽部
9.四续部(4):无上瑜伽部
10.如履薄冰:密宗修持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玖章 严持戒律的黄帽教派:格鲁派
1.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格鲁派的创立与发展
2.教派的道场:格鲁派的主要寺院
3.格鲁派寺院制度的特点:寺院的改革与管理
4.格鲁派的活佛转世系统: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
5.活佛转世的方式与金瓶掣签:转世灵童的确认.
6.高僧活佛的葬礼习俗:塔葬
7.宗喀巴大师的灵塔:神圣庄严的甘丹大金塔
附录
1.佛法三根本要义
2.宗喀巴大师祈祷文
3.菩提道次第摄颂略解
……[看更多目录]
序言仰视“第二佛陀”宗喀巴
当你走进任何一座格鲁派寺院的时候,你都会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一位祖师的塑像或画像:头上戴着尖尖的黄色通人冠,身上穿着朴素的僧衣,手结说法印,面容安静而慈祥。这位祖师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各处寺院竞相为宗喀巴大师造像,供我们这样的凡尘俗子朝拜、礼敬,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格鲁派的开山祖师,还因为他是一位伟大的佛教理论家、改革家、显密佛法的集大成者。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力挽西藏佛教之颓风,他一生所行利益佛教和众生事业之广大,堪与佛祖释迦牟尼相媲美,因此他被赞誉为“第二佛
文摘插图:
第壹章 追溯历史:第二佛陀宗喀巴
1.前弘期:西藏佛教的早期发展
西藏佛教的前弘期开始于松赞干布统治的时代,前后大约经历了200年。
公元7世纪,西藏山南地区雅南部落的领袖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落,建立起以拉萨为中心的统一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在西藏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颇有才干。为了向邻近强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对内治理民众,松赞干布曾派遣贵族子弟到克什米尔等地学习,并创制了藏文。在此之前,西藏只有一种原始宗教,即苯教,而有了统一的藏文以后,大量的佛经被翻译和引入,如《宝云经》、《观音六字明》、《阎曼德迦法》、《摩诃哥罗法》、《吉祥天女法》等。这样,佛教便逐渐在西藏建立起来。
松赞干布十分重视佛教,曾派人到锡兰请来蛇心旃檀的十一面观音像,又往印度和尼泊尔交界处请来诃利旃檀的观音像,以便进行礼拜和供养。松赞干布先后向尼泊尔和唐王朝请婚,入藏的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了不动佛像、弥勒菩萨像、度母像等,唐文成公主则带来了释迦佛像和大量的佛经、法物及僧人。
为了供奉这些佛像,两位公主还分别请来尼泊尔工匠和内地工匠,建造了西藏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昭寺和小昭寺。此外,松赞干布还在拉萨四周各个要地建造了12座佛寺,又修建了许多修定的道场。由于王室一系列大兴佛法的举动,使得佛教开始在西藏地区广泛流传开来。
然而佛教的发展却受到了苯教的强烈抵制,并招致一些信奉苯教的贵族反对。到了藏王赤祖德赞(815~836年)在位时,更是极度崇佛,使得佛教完全压倒了苯教,并开始参与吐蕃上层的朝政。苯教贵族终于在836年暗杀了赤祖德赞,并拥立信奉苯教的朗达玛上台执政。朗达玛在位5年,大事灭佛,使得佛教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几乎灭绝。西藏佛教的“前弘期”也就此宣告结束。直到10世纪末,佛教教义才分别从阿里和多康传回卫藏地区,西藏佛教再次复兴,进入“后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