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参同契(图解经典)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秦汉哲学(总论)(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品牌: 魏伯阳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61341261
·条形码:978756134126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图解经典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周易参同契》是道教经典,产生于东汉时期,唐朝时被收录进《道藏》太玄部。此书融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于一体,以阐明易理养生的原理和方法。在中国文化思想史和中国科技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最早的易理养生著作。其中有关丹道养生的理论更是中华养生理论中最精华的部分。《周易参同契》在吸取各家注本的基础上.将此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书的作者、内容、结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是读懂此书必备的易学知识;第三章是丹道的基本理论.第四章总括书中的养生精华:第五章是对全书章节字句的详细解读。《周易参同契》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图解”编辑手法,可以让您的阅读变为一场轻松愉快之旅。
编辑推荐《周易参同契》300幅精美手绘插图
100张浓缩精华示意图
以现代手法诠释易理养生绝学
图解周易参同契
认识道藏养生智慧
(东汉)魏伯阳/原著
朱炯/编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者序
丹道养生奇书
万古丹经之王,天人合一的经典
融大易,黄老。炉火于一体,述玄妙丹理
图解加插画,图释中华养生精华
目录
《周易参同契》中的养生方法/ 1-8
《周易参同契》与《内经图》/ 10
编者序:丹道养生奇书/ 12
本书内容导航/ 20
综述:万古丹经王
1. 《周易参同契》题解:“三家归一”说丹道/ 24
2. 奇书作者:魏伯阳/ 26
3. 内容与结构:杂而隐的炼丹之书/ 28
4. 价值与影响:思想史和科技史上的“明珠”/ 32
5. 注本考略:历代诠释集锦/ 34
6. 《周易参同契》与道教:金丹道派/ 36
入门必读:不可不知的“易学”
1. 易学:读懂《周易参同契》的理论基础/ 42
2. 河图洛书:易学的源头/ 44
3. 无极:万物的始源/ 48
4. 太极:世界万物之母/ 50
5. 两仪:既矛盾又统一的阴阳/ 52
6. 四象:四时与五行的产生/ 54
7. 八卦:世界初始的八大元素/ 58
8. 六十四卦:古人的天体运行图/ 62
9. 汉代易学:更深奥的卦理/ 64
丹道经典:内外丹术的总纲
1. 炼丹的鼎炉:乾坤/ 70
2. 烧炼之药:坎离/ 72
3. 火候控制:进火与退符/ 76
4. 药物的剂量:金水相等/ 80
5. 修炼丹法的程序:从筑基到还虚合道/ 82
6. 丹道最终成果:丹药/ 86
养生奇书:养性延命的千古绝学
1. 衰老的秘密:八种主要学说/ 90
2. 人类本不该生病: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 92
3. 人体修复的基本方法:抱一勿舍/ 94
4. 如何长寿:逆炼归元/ 96
5. 人身体中的三宝:精、气、神/ 98
6. 我命在我不在天:性命双修/ 100
7. 寻找玄关:修炼的重要地方/ 102
8. 三道关窍:任督二脉和中黄/ 104
9. 三元丹法:鲜为人知的养身秘法/ 106
10.丹道与人生:清静无为才是长生之道/ 108
《周易参同契》详解:揭秘丹道养生之理
上篇
1. 周易参同章第一:天道与丹道/ 112
2. 乾坤二用章第二:坎离大药的妙用/ 122
3. 中宫土德章第三:戊己之土即真意/ 126
4. 日月神化章第四:坎离归虚无/ 130
5. 朔受震符章第五:起火和采药的时机/ 132
6. 天心建始章第六:复卦一阳始/ 138
7. 日月始终章第七:天道有始终/ 140
8. 药生象月章第八:望前三候进阳火/ 142
9. 阴符转统章第九:望后三候退阴符/ 144
10.象彼仲冬章第十:晦朔如冬至/ 150
11.推度符征章第十一:验证元精的方法/ 152
12.御政之首章第十二:丹道如治国/ 156
13.内以养己章第十三:炼己入虚无/ 162
14.知白守黑章第十四:黑白相合结金丹/ 164
15.道术是非章第十五:谨防旁门外道/ 172
16.二八弦气章第十六:兑八艮八药一斤/ 174
17.金火含受章第十七:火炼精金成金丹/ 176
18.二土全功章第十八:水火全凭真土合/ 178
19.金丹妙用章第十九:炼成金丹之效验/ 182
20.同类相从章第二十:炼丹药物须同类/ 184
21.背道迷真章第二十一:不识同类必入迷途/ 186
22.三圣前识章第二十二:三圣之言通丹道/ 188
23.金火铢两章第二十三:铢两细分金与火/ 190
24.水火情性章第二十四:五行辩证论还丹/ 196
25.古今道一章第二十五:真谛不二/ 198
中篇
26.乾坤精气章第二十六:蓄精养气保形神/ 204
27.入室休咎章第二十七:入室修炼要慎察/ 208
28.晦朔合符章第二十八:晦朔周期的循环/ 214
29.卦律火符章第二十九:十二消息卦与周天火候/ 220
30.性命根宗章第三十:了解性命的根/ 230
31.二气感化章第三十一:奇妙的阴阳感化/ 238
32.关键三宝章第三十二:闭塞耳目口/ 240
33.旁门无功章第三十三:世人好小术/ 244
34.珠华倡和章第三十四:流珠与金花共倡和/ 246
35.五行逆克章第三十五:丹道中的五行关系/ 250
36.龙虎主客章第三十六:青龙与白虎的天象循环/ 252
37.不得其理章第三十七:不得其理勿妄言/ 258
38.父母滋禀章第三十八:父母交媾而不泄/ 260
39.药物至灵章第三十九:丹药初生即见效/ 262
40.天元配合章第四十:阴阳相合成丹道/ 264
41.日月含吐章第四十一:日月含吐喻同修/ 268
42.四象归土章第四十二:四象归一返太极/ 270
43.阴阳反复章第四十三:阴阳颠倒与刑德并施/ 274
44.牝牡相须章第四十四:同类阴阳是关键/ 278
下篇
45.自叙启后章第四十五:著述此书的原因/ 280
46.丹法全旨章第四十六:总摄全书的要旨/ 282
47.鼎器歌第四十七:一件鼎器通三元/ 288
48.序第四十八:理论渊源及其著者/ 292
附录一:《周易参同契》原文/ 302
附录二:《悟真篇》原文/ 310
……[看更多目录]
序言《周易参同契》产生于东汉时期,作者魏伯阳融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于一体,以阐明丹道的养生原理和方法。该书在中国文化思想史和中国科技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世界公认为最早的炼丹著作。
《周易参同契》著成后,并不像四书五经那样尽人皆知、地位显赫;也不像佛经那样因缘广播、读者众多;亦没有像医家名著那样备受重视、广为珍藏;即使在道教,起初也只是金丹派较为重视。然而,此书却被历代大智慧者所珍视,所以这本书释家亦读、儒家亦看、医家亦览、易家亦观,其真知灼见的养生智慧,影响遍及诸家诸派。其玄妙精深的养生理论,通过无数衍生著作恩惠天下,但《周易参同契》并没有因此而声名鹊起。其无与伦比的养生之法,亦一直处于暗中传承、谨慎择徒的状态。
《周易参同契》中隐含着天元、地元和人元三种丹法,其本质是让人们通过修炼而归于虚无之无极,也就是回复先天真一元气。关于其养生理论,首先,书中以《周易》阴阳理论为基础,认为人有元精和元气,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过程而结成大丹,即归于无极,使人延年益寿。再者,书中以五行学说解释金丹,并以五行相生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提出“三五归一”的学说。此外,书中以黄老思想中的清静虚无为根本,提倡闭目塞听,以无制有,主张志归虚无。
《周易参同契》虽然名“周易”,却无法以《周易》窥其全貌,但书中之易理却可解开《周易》之谜。《周易参同契》的易理,比儒家《周易》更广泛,所以只懂儒家《周易》,并不能真正读懂《周易参同契》。易学是古天文学,是太阴历法,是太阳历法,是节气、物候表,是天体演示模型,是提示阴阳二气规律的工具,并不是儒家《周易》的文字说教,这也正是道教文化虽然源于易,但《道藏》中却并未收录《周易》的原因。正因为道家易才是正宗易学,所以《周易参同契》可以解释河图洛书,可以解释先后天六十四卦圆图,可以解释月象纳甲,其坎离匡廓图是太极图之源,其三五至精图是无极图之根。
对于《周易参同契》中的丹道养生理论,现在的人们多认为是糟粕,其实丹道中的许多理论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而且是中华养生理论中较为精华的部分,所以也是值得深入讨论的。丹道理论之所以不被人认可,大概是因为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周易参同契》衍生的一系列丹道之书,其中有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现象。所以,要想真读懂丹道之理,并应用于养生之中,就必须读懂被称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因为它是丹道正途之门,亦是辨别真伪的尺度。
虽然历代有关《周易参同契》名家注本极多,却没有一本可以真正完美解读原著的。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只有六千余字的《周易参同契》,其内容却是博大精深。其较为系统而精辟地阐述了先古养生绝学,字字有据可考,句句有证可验,所以,后世之人很难凭借一身之学洞悉《周易参同契》全貌,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领悟、理解,并或多或少地从中受益。
本书在吸取各家注本的基础上,将此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书的作者、内容、结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是读懂此书必备的易学知识;第三章是丹道的基本理论;第四总括书中的养生精华;第五章是对全书章节字句的详细解读。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图解”编辑手法,可以让您的阅读变为一场轻松愉快之旅。其特点是:
1.将《周易参同契》中的易学理论用图表形式表达出来。
2.将《周易参同契》中的养生理论用形象化图示加以标识。
3.将《周易参同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图表表现出来。
希望此书不但能使您对《周易参同契》中的养生理论、易学知识等有所了解,更能对您的身体健康有所启示,能从中悟到养生的真谛。当然,由于《周易参同契》博大精深,而且编者自身水平有限,所以在编写本书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我们在此诚恳地希望您能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改正。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