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之变迁(齐如山作品系列)

分類: 图书,艺术,戏剧,戏剧史事,
品牌: 齐如山
基本信息·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页码:39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8280979/9787538280975
·条形码:978753828097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齐如山作品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京剧之变迁》是恰到好处的这等艺术顾问、文化导游。京剧之有今世,尚须借问前世。返观茫茫旷野上的戏班,走近星星村落里的行当。像漂流浩浩大河之时,捕获了小溪头跳跃来的浪花儿;是超脱煌煌戏院之间,琢磨出草台子缭绕着的野味儿。
《清代皮簧名脚简述》,或长或短,亦庄亦谐,不过是十个行当二百多位名脚儿的从艺评传,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能够予人以大写意的总感受。
“四脚”谭、陈、杨、余之《谈》,满目全然好风光,而个性禀赋,艺术绝响,则工笔高手,惟妙惟肖,非齐如山来不得。
作者简介齐如山,河北高阳人,戏曲理论家、民俗学家。一生著述丰富,撰写并编辑大量戏曲著作、和大量介绍北京(中国北方)风俗掌故作品。
齐如山在台湾有“文豪”之誉,大陆亦推崇其“戏曲理论家”之实。其著述丰富、篇章浩繁、涉猎广泛,皆令人惊叹;尤其笔触所向之雅俗兼备堪称观止。
编辑推荐《京剧之变迁》是齐如山早期著作,1927年(丁卯)出版,1935年再版。这次选编,依据的是台北联经公司《齐如山全集》第二册中的采取原本影印版。是一部畅销长生不衰作品。
目录
京剧之变迁
清代皮簧名脚简述
谈四脚
编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京剧之变迁》一书,乃余十馀年前应友人之请,书以刊登日报者也。后余主讲女子文理学院时,当事者即以之付印。仓卒出版,毫未校雠而出版月馀,即行售罄。友人屡劝再版,余以其文字琐屑,无关重要,遂未果。后友人傅芸子惜华昆仲,主撰《南金杂志》《北京画报》《民言剧刊》笔政,又嘱续为此文,盖国人多乐闻述旧事也,不获已,又勉书若干则。国剧学会发刊《国剧画报》时,因又续撰若干则,虽数次增加,然皆过眼云烟,事后便不复记忆矣。兹以国剧陈列馆开幕成立,为引起国人对于国剧之兴趣,并接各方函询此书再版之日期不下数十件,惜华怂恿再版,于是乃将三次所作者,略加排列,有关于剧本者、脚色者、戏园者、戏班者等等,各归其类,性质稍分有若干则,然皆连类混合记之,不易分析,故仍未详列子目也。高阳齐如山序。
文摘京剧之变迁
《珠帘寨》的李克用,原来本系染脸,自春台班朱大麻子扮演,才勾大花脸。余三胜去李克用,又用本色脸,谭鑫培宗之,现在都用本色脸了。
从前四喜班青衣有余紫云,时小福。春台班,青衣有陈宝云,王长寿,陆春兰,各脚身分都是一样。俗语说八两半斤。所以原先排演对儿戏都好,如《五花洞》《孝感天》《双沙河》等戏,都非常叫座。因为两个脚,分量一样,唱着才有意思。现在一个戏班里头不能容两个好旦脚,就是有两个旦脚,比方演《五花洞》的时候,也都是争着去假潘金莲。这个没什么道理,不但旦脚如此,各种脚色都是这个情形。比方从前三庆班,老生有程长庚、卢胜奎、刘桂庆、华雨亭,花脸有何九、黄三,武生有杨月楼、罗七十(小宝之父)、牛长宝。四喜班,老生有王几龄、李四巴、王仙舟,武生有姚增禄、杨荣寿,小花脸有杨鸣玉、朱苣侬。春台班,老生有张玉奎、张奎官,武生有任七、张七(武二花)、俞润仙,花脸有陈三福、庆四、钱宝丰、朱大麻子,小花脸有麻德子、化虎、杉高王、孙大堂(《打砂锅》极出名)等等。足见各脚都极整齐,所以演《群英会》《双包案》《双天师》《定计化缘》《真假李逵》等等对儿戏,都非常精彩。如今这些戏都是对付着演,要想像从前那们精彩是不容易的了。
走路的人在大街上随便唱戏,与戏园子里头唱的戏,最有关系。鄙人在光绪十几年进京的时候,大街上的人一张嘴便是“杨延晖”,因为彼时杨月楼的《探母》最时兴。后来一张嘴就是“小东人”,因为彼时戏园子里正时兴《教子》。再往后满街上都是“借灯光”“伍员马上”“店主东”“大喊一声”等等,因为彼时孙菊仙的《朱砂痣》,汪桂芬的《文昭关》,谭鑫培的《卖马》,金秀山的《锁五龙》正走运。后来又改“在月下”,因为黄月山及他徒弟李吉瑞,正以《剑锋山》出名。再往后因为刘鸿升的《斩黄袍》走运,所以满街上又改唱“孤王酒醉”了。近来大家随便唱不是《南阳关》,就是《珠帘寨》,不然就是“保镖路过马兰关”,若堂子里大半是唱“儿的父投军无音信”。所以在大街上一听,便知戏园子里头是什么戏正走运,不但北京如此,到处都是如此。
《搜孤救孤》一戏,原先以公孙杵臼为重要脚色。后因谭鑫培与卢胜奎合演,卢去公孙,谭去程婴,谭说我也有我的身分,不能专去配脚,无所事事,于是自己添了儿段唱功。自此以后,这出戏变做程婴的重头戏了。
《卖马》一戏,原先乃是店主的重头戏,后亦因谭鑫培演唱,加了些材料变为秦琼的正戏了。
……[看更多书摘]
后记清代光绪二十六年(1900)之后,齐如山出国游历,注意了解欧美各国的戏剧和剧场组织,辛亥革命回国后即在北京正乐育化会演讲,极力主张改进中国戏曲,并身体力行,一边编写京剧戏本,一边探索中国戏曲理论,终于成为创见最多、著作最富的理论大师。所以,除了《梅兰芳游美记》已收进《齐如山作品系列》,我们还计划编进《国剧艺术汇考》和《京剧之变迁》,以彰显齐先生这方面丰功伟绩之大端。不同的是,《国剧艺术汇考》是戏曲艺术之经之典,作为一部专著立于《系列》,而《京剧之变迁》则一并集入《清代皮簧名脚简述》和《谈四脚》两书,成为《系列》中的一部合卷,一部类如“诗话” “词话”的“戏话”作品。
《京剧之变迁》(卷中书)是齐如山早期著作,1927年(丁卯)出版,1935年再版。这次选编,依据的是台北联经公司《齐如山全集》第二册中的采取原本影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