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佛教,理论与研究,
品牌: 范文澜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6699980/9787536699984
·条形码:978753669998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范文澜先生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中国佛教的看法他认为
净土宗是讲成佛最容易的一个法门,也是骗人最多害人最重的一个宗派
律宗强调地狱冥罚来威胁僧徒受戒,逼迫中国人学天竺人的怪僻生活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
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范文澜先牛对佛教址持批判态度的,总的看法是,佛教在唐朝是社会的人祸害。
作者简介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此后20年问,先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1940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撰写《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新中国建立后,范文澜担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毕生从事历史研究,对中国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均有独创见解。主要著作有:《群经概论》、《正史考略》、《文心雕龙注》、《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等。
张遵骝,张之洞曾孙,毕业于北京大学,平生专攻思想史。20世纪50年代,范文澜先生编撰《中国通史》时,特从复旦大学把张遵骝先生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张遵骝先生所编制的《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其材料收集多达39种之多,很有文献价值。
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这样描述张先生:“遵骝,张文襄公之曾孙,广交游,美风仪,慷慨好义,彬彬有礼。”
编辑推荐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佛教的一次决绝回望
目录
引言
佛教各宗派
禅宗——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佛教
附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
编辑说明
大事年表
……[看更多目录]
文摘佛教各宗派
相传释迦牟尼生在公元前五六五年,死在公元前四八六年,活了约八十年,大致与孔子同时。
当时天竺社会已处在奴隶制衰落时期,大大小小的奴隶主(第二级种姓,称为刹帝利,即田主和武士),割据土地,互相杀掠,不仅最低级种姓首陀罗(贱民、农人)痛苦难堪,就是那些较弱小的邦君城主(第二级种姓,田主王种),在强凌弱、众暴寡的环境中,也担心危亡,惴惴不知所以自保。社会地位最高的婆罗门种姓,以宗教为专职,虔修出世法。修行法多至九十六种,即所谓九十六种“外道”。其中有若干种苦行“外道”,采取自饿、投渊、赴火、自坠、寂默、持鸡狗戒(“鸡戒外道”学鸡,常以一足孤立、“狗戒外道”学狗吃人粪)等修行法,自谓可以得到解脱。苦行在天竺很流行,这正反映天竺社会黑暗无光,苦难深重,有些统治阶级中人也宁愿放弃现有的优越生活,幻想可能修得清静的安乐世界。
释迦牟尼是尼波罗南境一个小城主所谓净饭王的儿子,童年时受婆罗门教育,兼习武艺,二十九岁出家求道。他厌世的原因,佛书都说是因为看到生老病死诸苦相,决心出家求解脱诸苦的方法。除了这些原因,天竺上层社会的黑暗不安,相互杀伐,也应是厌世的一个原因。他出家与苦行外道同修苦行六年,毫无所得,于是在菩提树下独坐冥想,经过若干昼夜,忽然觉得自己已经成就了无上正觉,即所谓成佛。佛的意思就是觉悟,觉悟了人生的究竟,解决了生死的问题。不管这种觉悟的内容是什么,归根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因为是唯心主义,所以不要任何事实作依据,只要能想到什么,就说出什么,后来僧徒们诳话愈说愈大,愈说愈多,愈说愈奇,佛的神通也愈说愈广大无边,愈不可思议。任何一家宗教奉为最高之神的不过是天主、上帝之类,佛教说天有三十三,中央最尊的天名忉利天,忉利天主名帝释,只是佛的一个小徒弟,佛出行时,他得在前面开路。各宗教中说诳话技术最高胆最大的无过于佛教。唐时僧徒法琳作《破邪论》,说,将孔老二家比佛,那就差得远了。因为孔老说教,都是效法天,不敢违天,佛说教却是诸天奉行佛教,不敢违佛,显然孔老不可比佛。佛经里诳话连篇,任何一部佛经决不可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它,只能当作一种戏论加以唾弃。如果堕入大骗局,主观上想作个虔诚守戒律的佛教徒,客观上却是宣扬戏论蠹国殃民的大害虫。
释迦牟尼在独坐冥想中所获得的无上正觉,就是所谓苦、集、灭、道的四圣谛,或简称四谛。婆罗门教一向坚信神不灭论,以为人的灵魂从无始以来就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