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修订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艺术,艺术史,
品牌: 潘耀昌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5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1140347/9787301140345
·条形码:978730114034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修订史)》着眼于西方文化入侵以后中国美术的历史,以绘画为主,兼顾其他相关美术门类,不作一般编年史的陈述和个别艺术家的介绍,而是围绕与中国美术近现代特性相关的因素,来解释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并通过与传统的比较,加深对这些近现代因素的理解,进而探讨艺术风格和样式与这些因素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为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点。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
第一节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第二节 董其昌的山水画派及其影响
小结
第二章 清代宫廷艺术和乾隆风格
第一节 弘历和他的时代
第二节 乾隆朝的宫廷绘画
第三节 皇家园林建筑
第四节 官窑
第五节 再述弘历的趣味和艺术修养
小结
第三章 清代宫廷外的美术
第一节 艺术市场化和文人画质变
第二节 扬州画派
第三节 广州等沿海地区的洋风画
第四节 海上画派(上)——雅俗共赏的趣味
第五节 清代的书法和篆刻
小结
第四章 清末民初的都市美术
第一节 豫园书画善会和其他美术团体
第二节 上海等大城市的书画市场
第三节 海上画派(下)——吴昌硕与王一亭
小结
第五章 民国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上海外滩一世界建筑博物馆
第二节 留学潮与西方美术的引进
第三节 美术革命
第四节 现代艺术运动
第五节 新兴木刻运动和革命美术
小结
第六章 新中国的美术.
第一节 从写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第二节 传统派的维持和延续
第三节 “三突出”和现实主义单一化
小结
第七章 新时期的美术
第一节 思想解放运动和伤痕美术
第二节 多元并存的美术
第三节 新的感觉经验和新的探索
第四节 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美术
小结
附录 参考资料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文化人类学中,文化这个概念所指的是,区别于动物界,为人类所独有的精神性的东西,能借助语言或符号相互交流、代代相传。文化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产物,包括其物化的形态,是一种符号化的财富,具有无限的增殖能力。
就各种文化在时空上比较隔绝的古代世界而言,对同一文化类型在不同时空和种族中出现的解释,大致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播化论(diffusion),另一种是并行论(parallelism)。前者主张,文化是通过交流传播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类的发明带有偶然性、盲目性,因此将同类文化在不同时空和种族中的出现归因于人与人的接触传递,在不同的时间、地域和种族之间,相似的文化归根于同一个起源,当然,接触传递还涉及传播的速度和接受的变形等问题。后者认为,同类文化在不同时空和种族中的出现是自行发生的,其出现带有必然性,一种文化是在一定条件下独自形成的,因此在不同的时间、地域和种族之间,即使有相似的文化,也是各有起源。换句话说,这些相似的文化是并行发生的,其相似性可以推测为社会发展的阶段、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相似。
就各种文化接触比较频繁的近现代而言,在文化的发展演变问题上大致也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文化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其先进典范就是西欧和美国,另一种则坚持崇尚历史传统,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为归宿。前者属于进步论,后者属于历史主义,反映到艺术上,于是出现了革命论和传统论,这就是今天艺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文摘插图:
后记本书着眼于西方文化东渐以来中国美术的历史,以绘画为主,兼涉其他相关美术门类,不作一般编年史的陈述和个别艺术家的介绍,而是围绕与中国美术近现代特性相关的因素,如资助机制、教育机制、传播交流机制和审美机制等方面的历史变化,来解释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涉及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艺术组织、艺术传播、学术交流、艺术思潮与审美观念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并通过与传统的比较,加深对这些近现代因素的理解,进而探讨艺术形式和风格与这些因素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为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思索的起点。
本文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并尽可能达到比较深刻的理解。如有不当和不足之处,特别恳请同道予以指正。本书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得到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也得到过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大学的资助,在此向有关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要感谢允许我使用他们作品图片的作者。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学生徐立认真校读,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