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伦理学(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医药卫生,
品牌: 尹梅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117111775
·条形码:978711711177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教材是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和研究特别是教材改革和研究的结晶,在编写上具有如下特点:①在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上集我国传统教材与国外案例教材的优势于一身,力争做到系统知识学习与重点问题讨论的有效兼顾,这样就会更加突出地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等教材编写要求,还会较好地解决以往教材说教性强、可读性差等老问题。②本教材编写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均为护理伦理素质,以其统帅全书和各章节,这样更符合教学内容体系设计、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要求。③本教材属于应用性规范护理伦理学,核心和重点内容为护理道德规范体系,即使是介绍欧美的有关知识和理论,也同样突出医德规范的建设与护理伦理素质的养成。④本教材编写的根本要求是将案例分析与理论阐释融为一体,力戒“拼盘”和“两张皮”。其基本写作模式是:典型案例——基本伦理问题(前两项写在每章标题与其第一节标题之间,作为导语)——一般理论阐释——补充案例——核心或热点伦理问题——深入理论探讨(各节写作一般程式),做到“以案说理,以理决案,案理不离”,并能举一反三。⑤本教材所选用的案例以我国为主,以现实为主,以真案为主,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可讨论性,并且是国内权威媒体公开发表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道德与伦理学
第二节 护理伦理学概述
第三节 护理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护理伦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一节 护理伦理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我国护理伦理的现状
第三节 新时期护理伦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三章 护理伦理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命论
第二节 义务论
第三节 美德论
第四节 人道论
第五节 功利论
第四章 护理伦理学的规范体系
第一节 护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规范
第三节 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第五章 护理关系伦理(一)
第一节 护患关系伦理概述
第二节 护患沟通伦理
第三节 护患冲突及其调适
第六章 护理关系伦理(二)
第一节 护医关系伦理
第二节 护际关系伦理
第三节 护理人员与社会公共关系伦理
第七章 护理实践伦理(一)
第一节 门、急诊护理伦理
第二节 病房护理伦理
第三节 社区护理伦理
第四节 公共卫生护理伦理
第八章 护理实践伦理(二)
第一节 妇产科病人的护理伦理
第二节 儿科病人的护理伦理
第三节 老年病人的护理伦理
第四节 手术病人的护理伦理
第五节 癌症病人的护理伦理
第六节 临终病人的护理伦理
第九章 护理科研伦理
第一节 护理科研伦理概述
第二节 人体试验的护理伦理
第三节 护理学前沿问题研究中的伦理
第十章 护理伦理决策、评价、管理与伦理
第一节 护理伦理决策
第二节 护理道德评价
第三节 护理管理伦理
第十一章 护理道德教育和修养
第一节 护士的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
第二节 护理道德教育
第三节 护理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附录:国内外护理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文献资料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为适应现代护理工作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突出护理伦理教育,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素质,在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的指导和精心组织以及广大兄弟院校的通力合作下,我们编写了本教材。
本教材是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和研究特别是教材改革和研究的结晶,在编写上具有如下特点:①在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上集我国传统教材与国外案例教材的优势于一身,力争做到系统知识学习与重点问题讨论的有效兼顾,这样就会更加突出地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等教材编写要求,还会较好地解决以往教材说教性强、可读性差等老问题。②本教材编写的逻辑起点和落脚点均为护理伦理素质,以其统帅全书和各章节,这样更符合教学内容体系设计、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现代教育理念和要求。③本教材属于应用性规范护理伦理学,核心和重点内容为护理道德规范体系,即使是介绍欧美的有关知识和理论,也同样突出医德规范的建设与护理伦理素质的养成。④本教材编写的根本要求是将案例分析与理论阐释融为一体,力戒“拼盘”和“两张皮”。其基本写作模式是:典型案例——基本伦理问题(前两项写在每章标题与其第一节标题之间,作为导语)——一般理论阐释——补充案例——核心或热点伦理问题——深入理论探讨(各节写作一般程式),做到“以案说理,以理决案,案理不离”,并能举一反三。⑤本教材所选用的案例以我国为主,以现实为主,以真案为主,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可讨论性,并且是国内权威媒体公开发表的。
文摘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道德与伦理学
一、道德
(一)道德的涵义
“道德”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分开使用的。“道”字表示道路或街道,引申有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之意,包括规律、必然、道路、合理、正当、理想、方法、通达等,正可谓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德”字从“得”而成,一般是指依据一定原则去行动而有所得,即有品质、德行的意思。《说文解字》解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外得于人”是指“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内得于己”是指“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道德”两字连用成为一个概念,是在战国之前。大约到春秋末期后,在《管子》、《庄子》、《苟子》诸书中,就相继出现了“道德”一词。苟况在其《劝说》篇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这里“礼”主要指当时社会的政治制度、道德原则和规范。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能符合“礼”的规定,就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也即圆满地符合了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可见,中国古代“道德”一词,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兼指个人的道德行为、思想品质和修养境界,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合于理、利于人。西方“道德”一词最早起源于拉丁文的“molalis”。其单数“ITIOS”指个人的性格和品性,复数“moles”指风俗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