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觉醒(Wealth Awakening)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通俗读物,
品牌: 滕泰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111259886
·条形码:978711125988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Wealth Awakening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财富的觉醒》作者历经8年思考,重新梳理史上财富革命和大国财富增长战略,彻底颠覆牛顿时代以来陈旧的财富观,提出软财富和软价值的新观念、新战略。大到国家,小到企业、个人,都可以根据新时代的财富要求制定对策。对于不了解经济的人,《财富的觉醒》有普及作用。对于初涉经济和金融的人,《财富的觉醒》让你一览众山小。对于专业人士,《财富的觉醒》能拓展思路、辨清未来。
作者简介滕泰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MBA导师。
编辑推荐《财富的觉醒》由政府高参、经济学权威、商学院院长、投资银行家、最牛基金经理、财经媒体总编联合推荐!从此读懂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从此踏上财富增长之路!
•为什么美国在实体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 要把9000亿美元全部砸向金融领域?
•为什么中国在股市跌幅超过70%的情况下,要向实体经济增加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
•为什么凭借几种金融衍生品,财富就能瞬间转移?为什么凭借某个政策,国与国之间的财富就能此消彼长?
•贸易、金融、人口、制度、技术……蕴含着哪些财富活力?
•面对暴涨暴跌的房价、股价、艺术品价格……到底如何给财富定价?
•为什么昨日还争相竞价的东西,今天就变得一文不值?是财富变得虚幻,还是我们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
答案就隐藏在财富的历史和财富的创造源泉中!
专业书评滕泰的新作《财富的觉醒》是一本用完全新的视角讨论财富问题的书,这本书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对财富的知识。 ——茅于轼
本书作者跨越几千年的财富进化历史,把人类文明划分为生态财富、硬财富和软财富三个阶段,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揭示出财富攫取的密码和财富创造的来源——作者研究财富的视角和高度令人耳目一新。 ——朱利,中国银河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
目前对于财富的认识需要有新的理解,《财富的觉醒》一书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因为这本书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财富的来龙去脉,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很有参考价值,非常值得一读! ——李连仲,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
有的著作读完如掠过浅水,但《财富的觉醒》不一样。作者通过梳理几千年的财富的来龙去脉,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国家、企业和家庭致富的密码,是一本知识跨度广、思想有纵深的创新之作。 ——龚方雄,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
经济越发展,财富的定价越复杂。本书提出的软价值论值得投资者认真思考!
——王亚伟,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裁、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
财富是怎么来的?这是所有人都有兴趣探究的问题。
它是生产出来的?采掘出来的?贸易而来的?还是掠夺而来的?似乎都对,又似乎都不对。作者以其开阔的视野、厚实的理论基础,对财富的本质、财富的类型、财富的来源做了详尽讨论,为读者开启了一个认识财富的独特视窗。
——陆雄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分享创造的财富?为何我们富不过“三代”?这是新时期财富观的核心内容,即致富、享富与持富。滕泰博士著作《财富的觉醒》,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新时期的财富观,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李维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
财富觉醒,正当其时!本书立意新颖、观点犀利,非常值得一读!
——高鹏,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觅财富流,寻强盛之源!《财富的觉醒》跨越几千年的历史,画出了财富图。
——杨壮,北京大学国际MBA国际院长
财富思想决定财富战略,财富战略决定成败,本书作者提出的软财富观和软财富战略,值得决策部门、企业和投资者深思!
——林晨,《中国证券报》社长兼总编
财富是一个历史现象。本书跨越几千年的的财富进化史,揭示出不同时代财富增长的本质动力,作者独特的视角和在财富理论上的探索与突破,相信任何一个读者都会觉得不虚此读。
——刘洲伟,《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人、主编
翻开《财富的觉醒》,“引言”就把我吸引住了,一路读下来,享受着滕泰博士关于财富的一系列新观点……
——张延平,《北京青年报》社长
惊异于《财富的觉醒》如此深入浅出的表达,它不仅重新思考和定义了新世纪的财富观,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
——何力,《第一财经周刊》总编
中国人过多关注GDP,而较少关注国家财富。本书提出了财富战略的新思维。
——牛文文,《创业家》杂志社社长
财富似乎无需解释,但稍一深究,却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厘清财富的模糊性和变异性,才能厘清创造和拥有财富的路径和快感。
——杨斌,和讯网总编辑
目录
引 言
从一颗糖说财富
三次财富革命
国家、企业、家庭的财富觉醒
第一篇 财富攫取密码
第1章 贸易优势聚集财富
三条古商路造就财富名城
财富中心转移
贸易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
贸易政策主导国家财富
第2章 金融优势“双刃剑”
金融与大国兴衰
金融资产是不是财富
创造货币不是银行的专利
金融的财富创造效应和分配效应
国际货币发行权
金融主导权
后次按时代的国际金融格局
第3章 战争能否成就富国
战争与列强兴衰
战争与财富
我们还需要战争吗?
第4章 攥紧财富的金钥匙
生态财富的金钥匙
硬财富崛起
硬财富的金钥匙
软财富的金钥匙
财富分配图
第二篇 国家财富增长战略
第5章 中国的严峻挑战
多周期叠加
外部冲击
长期动力与“中等收入陷阱”
第6章 谁能战胜财富周期
寻找周期答案
财富周期
从反周期到寻求长期增长动力
第7章 人口与人力资本战略
财富增长的三个历史规律
从人口控制到人口红利
人口的财富本质
迁徙与繁荣
城乡人口流动
移民三定律和财富效应
中国的人口与人力资本战略
第8章 制度中的财富活力
产权制度的财富活力
文化制度的财富活力
优化组织方式,发掘财富活力
如何形成最有财富活力的制度
中国财富增长的制度潜力
第9章 优化资源科技组合
科技提升资源价值
农牧业技术与生态资源组合
硬财富突破生态约束
软财富突破硬资源约束
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篇 软财富观
第10章 财富思想革命
告别陈旧的财富观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软财富之道
第11章 如何给软财富定价
牛顿时代的过时理论
传统定价理论的实践困境
软价值论
第12章 应对财富潮起潮落
硬商品价格的不同决定
地产的软价值
把握金融资产价格
结 语
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为什么美国在实体经济严重衰退的情况下,要把9000亿美元全部砸向金融领域? 为什么中国在股市跌幅超过70%的情况下,却要向实体经济增加4万亿人民币的投资?
为什么凭借几种金融衍生品,财富就能瞬间转移?为什么凭借某个政策,国与国之间的财富就能此消彼长?
为什么昨日还争相竞价的东西,今天就变得一文不值?是财富变得虚幻,还是我们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
提出这些为什么的人不是水皮,因为水皮不知道答案,所以不会给自己难堪,自问自答这些为什么的人叫滕泰,现在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滕泰为回答这些为什么在太平洋两岸的中美之间来回折腾,苦思冥想了8年整,然后把自认为正确的答案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做《财富的觉醒》,一个既时髦、又叫人甜酸苦辣五味翻腾的书名。
滕泰同志把人类有史以来的财富分成三个时代,或称三次革命,最早的叫生态财富革命,中间的叫硬财富革命,现在的叫软财富革命,这样的分类是否科学且不论,但是滕泰的思考还是引起了水皮的共鸣,因为他在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
在不同的财富时代,创造财富的方式截然不同,因而,在一个财富时代富强的国家却有可能在另一个财富时代衰落。然而决定财富兴衰的到底是人口、制度、技术,还是贸易、金融和战争?在软财富时代,国家还要不要像生态财富时代那样鼓励垦荒、种地?还要不要像硬财富时代那样鼓励工业生产?应如何从贸易、金融、技术、制度、人力资本等方面,制定全方位的国家软财富战略呢?
水皮之所以有感慨,是因为这些思考好像都是针对眼前的金融危机的,而对比中美两国的救市方案的不同命运,更让人产生了疑问,莫非传说中的乾坤大挪移就要发生在这个时代?或者确切说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
早在2007年中期,敏感的美国学者就意识到一个"中美国"的时代正在来临,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巨人,如果看作一个国家,那么有太多的互补性,一个好储蓄,一个好透支;一个从事制造业,一个从事服务业;一个净出口,一个净进口。当时并没有人想到,一个将成为金融危机的制造者,而另一个将被看作金融危机的拯救者。
事实上,同样是拯救计划,在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至今,中国的股市最多时上涨已经超过了30%,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中国A股的成交股数创出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数字;而汇集了美国人梦想的奥巴马上台之后推出了类似中国的8000亿美元方案,虽经国会通过,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却出现了剧烈的震荡,一举跌破了12年的低点,给经济复苏蒙上了巨大的阴影。
是中国人民盲目信任政府,还是美国政府的方案太不靠谱?答案其实非常明确,中国政府的方案是一个接一个,至今还没有完,而美国政府的方案只有概念却没有执行。
无独有偶,滕泰同志是国内最早提出中国股市黄金十年的人之一,难道中国的黄金十年对应的会是美国和日-本当年一样的失落十年?水皮不是不相信黄金十年,但是更愿意就事论事,2007年初和滕泰的争论也于如此,因为在股市上,炒的是概念,是透支,如果真的有十年黄金,那么一定是一年挖完的,上一轮的大牛年已经做了一个最好的证明。
那么,道琼斯创新低,上证指数还有可能继续走高吗?
回答是,A股的这一轮行情并不是因为道琼斯走高而引起的,当然也不会因为道琼斯走低而走低,影响会有,但不会是决定性的。A股目前的强势表面上看是流动性造成的,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去年底我们谈论流动性时却视而不见呢?因为A股的强势本质上是因为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投赞成票且预期向好而产生的,流动性是因,预期好转是果,因果关系不可倒置。
至于点位,这一轮的高点已经看到2404点,而2400点是绝大多数机构年前看到的箱顶,根据相反理论,这个点位已经不成其为高点,这是其一;指标股基本上还停留在当初政府救市的价位,中石油是这样,中石化也是这样,工商银行甚至还低于当时的护盘价位,这是其二。
有其一、其二,有没有新高,不言自明。
文摘三条古商路造就财富名城
如果让中国人回答明朝以前哪些城市最富裕,有人会说是长安或洛阳,有人会回答是大都(今北京),也有人会认为是苏州、杭州、扬州,还有人会说出些西域名城,比如高昌、楼兰。如果问熟悉西方历史的人,公元1500年以前哪些城市最富有,很多人会想到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也有人会想到威尼斯,可能还有人会提到汉堡、里斯本、布鲁日、哥本哈根等。
其实,所有这些历史上的财富名城都分布在三条古代商路上。这三条商路就是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纵贯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后来被“汉撒同盟”所控制的欧洲近海港口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上的金银财宝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的学术概念最早是在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首次提出,用来描述中国同中亚两河流域以及印度之间的交通。之后,阿尔巴特·赫尔曼(A. Herrmann)把这条路拓展到丝绸等商品到达的核心区域,从地理上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和小亚细亚,用来描述整个欧洲、西亚国家同东方的主要贸易路线,并被东西方学者普遍接受。广义的“丝绸之路”的贸易路线是:从中国西安(元代以后向东延伸到北京)出发,到中国新疆境内,向北到达今咸海、里海以北草原与欧洲相通,向南到印度,向西则直抵叙利亚,渡海到达希腊、罗马,或南下经大马士革、开罗,到达埃及的亚历山大。
横跨亚欧大陆的这条丝绸之路是公元1500年以前世界贸易最著名的一条干线。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铁器、铜器、漆器、杏仁,欧洲的毛织品、玻璃、化妆品,印度的宝石、玛瑙、香料,中亚的马匹等沿着不同的贸易方向进行广泛的交流。
由于巨大的区域差异,很多商品在印度、中国和罗马的价格差异达100倍以上,当时的国际贸易商人可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中,“丝绸之路”滋养了上百个富裕的古城。在中国境内的有洛阳、太原、西安、嘉峪关、敦煌、高昌、交河、楼兰、吐鲁番、乌鲁木齐、伊宁、库车、阿克苏、喀什等。在西亚、欧洲境内的有塔什库尔干、伊斯兰堡、喀布尔、马什哈德、德黑兰、巴格达、大马士革、君士坦丁堡、里昂、罗马、威尼斯、热那亚等。
京杭运河沿线的富裕城镇
既然叫“丝绸之路”,说明丝绸在中国、阿拉伯、印度、欧洲的贸易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据历史记载,中国丝绸在古代的中亚、西亚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