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64个人生感悟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老子,
品牌: 冯丽莎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页码:25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446337X/9787504463371
·条形码:9787504463371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老子的64个人生感悟》对《老子》一书在原文解释的章句今译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社会的现实“请”老子直接走上讲坛,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也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老子的64个人生感悟》为使哲学走出哲学家的殿堂,走向大众,加深人们对作为民族文化源泉的中华古文化的认识,弘扬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作出了努力。
编辑推荐一本广为世用的哲理宝典,来自平凡生活的人生智慧,老子之所以伟大,其思想之所以精深,就在于他不回避人生的苦海,敢于正视社会的不公。读懂老子大智慧,掌握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发挥博大精深的智慧之思,探讨人生之真谛、处世之方法、养生之智慧,做一个内外兼修的成功者。
老子的智慧是善人的哲学,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老子的智慧可以开启我们的智能,教人如何为人处世;老子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另外,老子的智慧可以引导广大年轻人深入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能力,对于推行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玄妙的思想,深邃的哲理,辨证的智慧。
品读《老子》一书。体昧中国文化。
他能够直探人类心灵的深处,论及的是人类必须永远面对的课题。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烦恼,每个时代各有不同的痛苦和焦虑,因此我们特地恭请老子这位伟大的智者来做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理医生,让他来治愈大家心灵上的创伤,让他来抚慰人们情绪上的焦虑一。
目录
感悟1:惟道是从,因任自然
感悟2:凡事不要做过头
感悟3: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感悟4: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感悟5:留有空间才好发展
感悟6:树立自己坚定的信念
感悟7:学会客观地观察自己
感悟8: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感悟9:培养洞察细微的能力
感悟10:遵循水的大智慧
感悟11:无为而后才有大作为
感悟12:无为才能无所不能
感悟13:凡事总是过犹不及
感悟14:不居功者成大功
感悟15:不自满才能不断进步
感悟16:世间的根本在于“道”
感悟17:委曲才能求全
感悟18: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感悟19:生活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
感悟20: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之道
感悟21:人生一定要有梦想
感悟22:谦退无私才能成大事
感悟23:稳步推进胜于强出头
感悟24:善于借用他人之刀
感悟25:正确看待人生的成败得失
感悟26:不争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感悟27:清静无为,远离死地
感悟28:保有冷眼旁观的人生态度
感悟29: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感悟30:掌握好说话办事的分寸
感悟31:做人做事都应善始善终
感悟32: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感悟33:深藏不露容易成功
感悟34:创造“天时”与“地利”
感悟35:真正聪明的人不卖弄自己
感悟36:忧患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感悟37:挫其锐,解其纷
感悟38:要有大者宜为下的气度
感悟39:小不忍则乱大谋
感悟40:沉默是金,寡言是福
感悟41:看透人生的祸福变换
感悟42:道的本意在于师法自然
感悟43:保持纯真自然之美
感悟44:坚持纯真的本性
感悟45:不要被贪欲所左右
感悟46:用辩证思维去观察世界
感悟47:立身处世的三件法宝
感悟48: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感悟49:参透生死之间的奥秘
感悟50:久处巅峰必有隐患
感悟51:凡事一定要适可而止
感悟52:好心态赢得好生活
感悟53:过一种快乐而不享乐的生活
感悟54:当于静处品味人生
感悟55:保持一种简单的快乐
感悟56:保持—种清静无为的心态
感悟57:以静养智的大智慧
感悟58:得意忘形,便会乐极生悲
感悟59:功成身退也是—种智慧
感悟60:保持自我,不入流俗
感悟61:学会宽以待人
感悟62:解怨不如不结怨
感悟63:不自大才能成其大
感悟64:相信未来总是有希望的
……[看更多目录]
序言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是一部思想深奥、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它玄妙的思想、深邃的哲理、辩证的智慧,贯穿历史数千年,流传至今,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历史上研究解释《老子》的著作已有上千种,先辈们做的基础工作,一是侧重于考证《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版本源流,辨识其版本真伪:或考证老子其人,他的生卒年代及经历;二是注重对于书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注疏,逐章逐句地进行翻译,一章一句地进行说解或引述;近代也有学者引用西方哲学的概念来解说它,将它纳入西方哲学研究的体系之中。
老子深邃的“道”穷微极妙,教则浩荡而宏博,理则广大而深玄,曾倾倒无数中外鸿儒大家。孔子见老子后赞叹道:“老子其犹龙邪!”庄子钦服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晚年后,也曾说:“中国古代政治哲学实在比西方好。”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圣人先哲都对老子及其学说发出由衷的赞誉。
老子之所以伟大,其思想之所以精深;就在于他不回避人生的苦难,敢于正视社会的不公。他能够直探人类心灵的深处,论及的是人类必须永远面对的课题。当然,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烦,每个时代各有不同的痛苦和焦虑,因此我们特地恭请老子这位伟大的智者来做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理医生”,让他来治愈大家心灵上的创伤,让他来抚慰人们情绪上的焦虑。
本书对《老子》一书在原文解释的章句今译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当前社会的现实“请”老子直接走上讲坛,面对我们这个时代发言,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也是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延伸。本书为使哲学走出哲学家的殿堂,走向大众,加深人们对作为民族文化源泉的中华古文化的认识,弘扬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方面作出了努力。
《老子》一书,虽然只是短短五千字,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至今令人回味无穷,世人因此而感叹古人的伟大智慧。该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中国几千年来深厚文化基奠的结晶。其中许许多多的经典语句在我们日常生活运用的频率相当高,在教科书中也频频亮相,读了《老子》才发现其中许多经典的东西原来出于这里,也许在你静静地解读《老子》的时候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对你的生活提供些你一直以来正在追求或百思不得其解的东西。
文摘留有空间才好发展【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解析】三十根辐条安在一个轴瓦上.靠着轴瓦当中的本来就有的那个空间,才造就了车子的用途。和泥制成器皿.靠着它当中本来就有的那个空间,才成就了器皿的用途。凿开门窗建成房屋.靠着四壁当中本来就有的那个空间,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制造出来的东西(“有”)只是提供了一个条件,最后使用的仍是本来就有的那个空间(“无”)。
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作用,而忽咯空虚的作用。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为一般人所觉察。
有了实物(“有”)才有利用价值;有了虚空(“无”)才能发挥种种功能、作用。
老子说:“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就是说,车轮是空的,所以能转动起来。如果实心如菜板,也能转,但必不畅快。车轮是空心的,所以能转动。菜板实心,所以转动不灵。这实际上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切事物要留出空间才能发展。
苏格拉底在与朋友聚会时常常会凝视空酒瓶。有回柏拉图忍不住问他:“老师,你为什么看着空酒瓶?”
苏格拉底说:“因为空酒瓶能装酒。”
柏拉图没明白过来。
苏格拉底说:“酒瓶满了就不能装酒。”
柏拉图大悟。
把“无”的东西硬当作是“有”,为它烦恼,也是相当愚蠢的。在西方哲人身上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苏格拉底用一个十分浅显的例子,向柏拉图说明一个与东方哲人老子如此相似的一个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他们的思想是相当简单,又是相当深邃的。
从前有两个穷人,因为欠下了外债,便商量好趁着天黑逃跑。逃跑途中坐在路边休息时,其中一个人说:“唉,你说,如果咱们这么走着走着忽然捡到一大笔钱的话应该怎么分呢?”
另外一个人说道:“如果捡到那么多钱的话,当然是每人分一半,你应该给我分一半。”
提出问题的那个人说:“你想得倒是不错。那可不行。钱这东西,谁捡到了就是谁的,凭什么分给你一半?”
另外一个人生气了,叫道:“什么?咱们一起赶路,捡到了钱当然是一人一半了,难道你想独吞不成?想不到你居然是这种贪财之人,太不够朋友了!”他越说越激动。
提出问题的人也急了,嚷道:“你凭什么骂我呀?你算是什么东西?”
就这样两个人越吵越激动,越吵越生气,最后终于扭打起来了。
这时,正好有一个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