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中学“教育神话”解读(黄冈“教育神话”丛书)
分類: 图书,教育,中等教育,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
品牌: 李金奇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
·页码:17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16058346
·条形码:978721605834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黄冈“教育神话”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黄冈中学“教育神话”解读》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多种文献资料,引用、借鉴了其中的一些资料、信息和观点。在此,特向相关的部门、单位和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特别要提及的是由胡博士主编、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一书,书中由黄冈中学英才学子抒写的关于黄冈中学学习生活的感怀,为《黄冈中学“教育神话”解读》的理论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例证。为此,特向《从黄冈中学走向北大清华》一书的编者和年轻的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录
上篇:黄冈中学“教育神话"的演绎
第一章 奥赛神话
第一节 奥赛:一个神话的诞生与演绎
一、黄冈中学奥赛神话
二、奥赛神话的演绎
第二节 “奥赛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
一、奥赛教育的价值分析
二、奥赛与高考
三、奥赛与素质教育
第三节 奥赛教育的“功利化”辨析
一、直面奥赛教育的功利化¨
二、对奥赛教育的认识与展望
第二章 高考奇迹
第一节 高考奇迹与高考理念
一、高考:黄冈中学人创造的奇迹
二、黄冈中学的高考理念
第二节 高考实务及其评价
一、高考运作:“精致和谐、务实高效”
二、关于黄冈中学高考现象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 黄冈密卷
第一节 “真”“假”之辨与“用”“废”之争
一、黄冈密卷的“真”“假”之辨
二、黄冈密卷的“用”“废”之争
第二节 市场:始作俑者
一、品牌与市场
二、黄冈教辅资料品牌的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章 网校与分校
第一节 黄冈中学网校
一、黄冈中学网校的性质定位
二、黄冈中学网校的运行与发展
第二节 黄冈中学分校
一、分校办学模式研究
二、黄冈中学惠州学校
三、分校办到北京
中篇:黄冈中学“教育神话"探源
第五章 重文兴教鄂东文化孕育教育文明
第一节 古代:官规民俗大兴重学之风
一、官规重教兴学
二、民间重教助学
第二节 当下:政府社会夯实教育根基
一、政府:“科教兴市”决策主导教育发展
二、社会:兴学助学蔚成一代新风
三、教育:夯实基础托起英才教育
第三节 动因:崇尚学习改变命运
一、贫困与教育
二、关于“两双鞋的故事
第六章 百年积淀孕育黄高教育精神
第一节 百年黄高的教育精神
一、是百年黄高还是七百年黄高
二、百年黄高的教育精神
第二节 创造奇迹的团队
一、一支创造奇迹的团队
二、黄高教师印象
第七章 英才云集黄高学子演绎“教育神话
第一节 话说“九班
一、“九班”的组建与运行
二、黄高师生话“九班
第二节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一、追求与奋斗
二、英才与土壤
下篇:黄冈中学“教育神话"的解读与展望
第八章 质疑与反思
第一节 是天堂,还是地狱?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兼听则明
第二节 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
一、质疑与回应
二、关于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辨析与思考
第三节 是神话还是荒诞
一、破译“神话”者的疑惑
二、对黄冈教育神话的再认识
第九章 解读与回应:英才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英才教育理念与当代中国英才教育
一、英才教育概述
二、当代中国的英才教育
第二节 黄冈中学的英才教育实践
一、英才教育:一种评价的视角
二、英才教育:一种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十章 危机与挑战:对黄冈中学教育前景的展望
第一节 危机与挑战
一、黄冈人的教育危机意识
二、关于教育危机的评析
第二节 对策与展望
一、社会:担起责任
二、学校:再展宏图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自宋代以来,鄂东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群星灿耀,人才辈出,从政治、军事,到经济、科技、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大批享誉海外的杰出人才。鄂东人才辈出的景观与鄂东厚重的教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是悠久灿烂的教育文化孕育了鄂东这块神奇的土地,以及这块土地上的无数精英豪杰。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黄冈的教育更是大放异彩,特别是以黄冈中学为代表的黄冈基础教育被人称之为“黄冈教育神话”。大型丛书《黄冈教育神话》的出版,正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和描述发生在鄂东大地上的教育神话,从历史与现实、教育与文化相结合的视角,破解“黄冈教育现象"的谜底,并在此基础上深度探索区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促进黄冈乃至湖北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资鉴。
当黄冈教育被人们称为一种奇迹或神话,并因此而在华夏大地上声名鹊起的时候,对于这种教育奇迹或神话的探究也就随之而来。朱小蔓先生说:“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黄冈教育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至今二十多年热度不减。一个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教育的发展为什么长期保持如此的吸引力?我一直在思考。我确信,每种现象的背后一般都有其深层的内在动因,何况‘黄冈教育现象’并非昙花一现。”为了2007年全国基础教育论坛的召开,中央教科所派人对黄冈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了解到了不少黄冈教育“表象”背后的东西。据此,朱小蔓认为,“黄冈教育的确值得我们去研究,其中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可供人们思考和借鉴。”①
文摘二、黄冈中学的高考理念
1.科举与高考
1905年,在中国社会延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被废止,应该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然而,时隔一个世纪之后,在当代中国又再度兴起了一个所谓的“科举学热”,一些专家学者甚至还提出要为科举制平反。历史仿佛在轮回,仿佛是在对作为人类社会主体的人们进行无情的嘲讽。其实,从一个世纪前科举制度遭到彻底的否定与批判,到今天再次兴起对科举制度研究的热潮,这种社会表象的“轮回”,正反映了教育考试内在的矛盾以及人们在这一问题上的价值分歧与冲突。
在黄冈中学这个曾经创造过当代中国高考奇迹的地方,人们对于教育考试以及作为中国当代考试制度渊源的科举制,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黄冈中学现任校长陈鼎常说,中国的科举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形态和知识分子的人格形象,对当今中国社会的文化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影响。科举制度所蕴含的考试选才的办法因其具有的开放性、客观公正性、普遍的可操作性,仍在继续沿用。陈鼎常校长说,重视考试是中国教育的一大传统。金榜题名,是千古俊才的梦想。今天的中国,高考更是牵动人心、备受关注。尽管现行的高考制度因其弊端不少、功利色彩甚浓而招致社会的激烈批评,但不可否认,正是这种刚性的制度,让社会各阶层精英有了“公平的立基”,为其个人发展提供了机会和保障。一考定终身有其局限性,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考试更公平、更合理、更便捷的人才选拔方式。同时考试公平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公平竞争的机制还有助于化解人们对社会资源分配机制所引起的不满,对社会的稳定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显然,陈校长的这番高论相对于一些人士对于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猛烈抨击,有着绝然不同的基调。但实事求是地说,陈校长的这番言论,还是基于当今时代对现行高考制度所作的一种务实的判断。
毫无疑问,当代中国的“科举学热”,是对一百年前废除科举制度的一种否定。然而,这种否定之否定决不是一种历史的循环,因为今天的科举学热已不再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种简单的肯定与推崇,而是意在寻求对科举制度给予一种公允、客观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科举制度对于我国现代教育考试及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虽然最终走向了反面,但它留给现代人的价值启迪却是极为广泛的;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科举制度的反思与借鉴需要建立在对这种古代教育制度的全面和科学的理解上。严格地说,不能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简单地
……[看更多书摘]
后记当完成本书书稿的时候,我们按照我国出版界的惯例,把这本书定位为“编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把这本书看作是作者与出现在本书中的那些访谈对象的共同的成果。基于本书特定的研究对象以及我们关于本书编撰出版的一些基本理念,我们在书稿编写的过程中,先后对黄冈中学以及黄冈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一批领导、老师和同志们进行了现场访谈。事后,对访谈录音进行整理、归档,并妥善保存。写入书稿中的访谈对象的意见和见解,基本保持了他们谈话时原有的内容与风格,只是在选用时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进行了取舍,当然也作了一些文字上的调整。需要说明的是,书稿出版以前,我们没有将文稿交给访谈对象核对,如果书稿的文字与他们在交谈时的本意不合,责任由我们承担。在访谈的过程中,作为访谈对象,他们本着对黄冈中学以及黄冈市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的情怀,既能比较客观地介绍情况、评价现象,又能敞开心扉,阐述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在此,我们首先对这些访谈对象给予我们的帮助和配合表示由衷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