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者的心情(台湾学人散文丛书)
分類: 图书,文学,作品集,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周志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208082820/9787208082823
·条形码:978720808282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台湾学人散文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旅者的心情》是马森多年来游历、游学、游教于世界各地的心灵感悟与人生哲思。作者游历过数十个城市,其间有逍遥之游、为稻粱谋之游,还有种种因亲情爱情而起的随缘、随情之游。人生的丰富多彩和传奇,心灵的独特感受与表达,尽收《旅者的心情》中。
作者简介马森,1932年生于山东省齐河县。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硕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台湾《联合文学》总编,并获台湾“文化界年度风云人物”称号及文学特殊贡献奖。先后于中国台湾、法国、墨西哥、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等地的大学任教,并应邀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校讲学。现任台湾东华大学驻校作家。 有《生活在瓶中》《巴黎的故事》《追寻时光的根》《窗外风景》《马森戏剧论集》等小说、散文集、剧作、学术著作数十种。
媒体推荐一个不懂得世界的人,很难懂得自己的地域,也很难正确地判断自身。马森的书真诚而平实地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
与马森同行,是一种快乐。
——王蒙
编辑推荐《旅者的心情》旅游可以救助你从重重的规范、责任中脱身而出。只要一张飞机票,你就可以置身异域。你化身为一具隐形的幽灵,东张张,西望望,随意流荡。你在当地人的眼中无名无姓,你可以窃听路人的闲话,你可以品尝当地的瓜果酒食,你可以感觉人们的喜怒哀乐……生活在你的周遭如常地流淌,你却置身事外,仿佛一个与人间无涉的外星人,或偶然下凡察阅世情的大罗神仙……我喜欢旅游,就是喜欢这种大罗神仙的滋味。
目录
序一 “台湾学人散文丛书”总序/周志文
序二 穿梭在人间与天堂/黄维梁
第一辑 旅者的心情
从天堂到人间
旅者的心情
人缘与地缘
春日记游
夏日记趣
莫斯科之春
菲律宾记游
第二辑 西葡行记
西班牙的优雅与暴力
天涯知音
逝去的王国
观画
第三辑 再访法国
图卢兹印象
给两个文学巨匠送别
巴黎车站的金光党
第四辑 在墨西哥的日子
古埙的记忆
我的芳邻
佣人们
莫里那
穆该吉与黛安娜
三个大使与一个公使
第五辑 返乡行
重归故里
下乡
秋日访冰心
跋永远的同学/王蒙
后记/马森
附录 马森著作目录
……[看更多目录]
序言散文在中国文学中的源流既深,影响又广,完全是在西方文学家的意料之外。西方有散文,但在文学的比重上,一向甚轻。举例而言,由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最多的是小说,其次是诗,再其次是剧作,几乎没有靠散文得奖的。在中国则不然,中国传统把文类分成韵、散两类:韵文指广义的诗,而无韵的就是散文。散文几乎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全是它的范围。唐代韩愈提倡古文,是表示与当时的骈丽之风不同调,而明代中期之后所标举的“古文”,是与考试应制时所写的“时文”(即八股文)区隔,而古文指的是传统散文,都是熔铸经史、陶冶百家的。明清以来的古文选家都持这个看法,比如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林云铭的《古文析义》、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以及坊间最容易看到的《古文观止》等等。
从这个角度看,散文在中国不仅包罗广大,甚至是文学的主流。当然,传统的文学观念认为,“诗”是言志的,志比较个人化,所以诗中容许有自我意识;而“文”是载道的,道往往是由社会集体所形成,所以论文时多重视文中所含的道理是否充足、是否客观,作者的个性反而较为淡薄。这使得中国传统对诗的态度较轻松,而对散文的态度则较严肃。
文摘旅者的心情
幼年遭逢战乱,常常为了逃避战祸而流徙,情非得已,也就没有心情去欣赏各地的风光。及长,战乱终于过去,才会有心情为游历而游历,这时候觉得为了开阔眼界,为了增长见闻,甚至只为了单纯的好奇,必须不时地突破一己生存的空间,旅游遂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久居一地而未曾外游,竟好像有一种窒息的感觉,这恐怕也就是为什么我常常欣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易地工作的原因。
大学中较长的寒暑假,造成了旅游的方便;特别在独身的日子里,要出游,不必与人商量,只要拎起一只旅行袋出门就是。在国内时还有些出入境的麻烦,或必须呈报服务的单位,到了国外才知跨国旅游十分简单,只要事先筹划好交通工具,有足够的旅资也就成了。
我二十八岁出国,到五十五岁返国定居,长达二十七年之间,经常围绕地球飞行,返国后,仍然不断出国游历。前后曾经久居及足迹踏过的土地在亚洲有中国的大陆和台湾、日本、印度、越南、菲律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有法国、英国、苏格兰、德国、奥地利、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比利时、丹麦、挪威、希腊、南斯拉夫、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苏联;美洲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非洲则除了曾一度路经东非的吉布地外,其他还未尝游历过。澳洲也始终未曾涉足。比起足迹遍全球的人,自叹弗如;但比起足不出户的人,我毋宁成为朋友口中的驿马星了。
青壮年时期,喜欢摄影,每次出游身上总配备两部照相机,一部拍照片,一部拍幻灯片,后来甚至购买一部V8的录像机。携带三部机器实在是够沉重的,在年轻力壮时并未感受到,那时候总觉得如果没有把目睹的风光用摄影器材记录下来,竟好像白走了一趟似的。多年累积下来,照片、幻灯片以及V8的影片装满了几大箱,却只拍不看,或只想旅游,无暇回味,终于成为搬家时的累赘。前几年,忽然发现多年用心拍摄的V8影片全部从家中不翼而飞,照片与幻灯片也多数忘记了放在何处,于是才决定以后只旅游,不再用机器记录。最好的记录,还是自己的头脑,而最易于保存的还是书写文字。如果整理成书,即使自己的遗失了,别人仍然可以保有,可惜这个道理发现得太迟了些,不然可以省下不少资金,也更会集中精神好好欣赏各地的风光。
其实我从小学开始就有记日记的习惯,旅游的日子,日记簿也总是装在旅行袋里。然而行色匆匆,只能记下些梗概,而不能书写较详细的游
……[看更多书摘]
后记幼年生活在“五·四”一代的氛围中,深受鲁迅、巴金、老舍、曹禺等的影响,不由自主地爱上文学,一心梦想步武前贤。及长,不意侧身学院,不能不发挥论证思辨的能力,又必须尽授业解惑的责任,由感性出发的文学创作,反倒成为余事了。因此我尝自称为“周末作家”,盖一周的时间都贡献给学院,或执教,或研究,只有利用周末和假期从事创作。然而,创作毕竟是我一生的至爱,虽然时间有限,但也曾努力深耕厚植,历经六十寒暑,至今也出了四五十本书了。主要的作品多在小说与戏剧,散文相比之下,只能算是创作生活中的余兴,不过也积有六七本之多。如今承周志文教授盛情相邀,编辑一册学者的散文集,只好从过去的散文中选出一些篇章,重新组合而成一本新书。
既是一本新书,所选篇章之间当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而又能代表作者个人的特点。回顾自己生平,最大的特点就是辗转数洲,四海流离,先从亚洲到欧洲,继从欧洲到美洲,然后又复归欧洲,再复归亚洲,晚年又一度重回美洲一——瞻望余年,身归何处尚不得而知。友人尝言我命犯驿马星,故有此奔波之苦,似乎是命中注定。其实我是个最不相信命运的人,虽然人生的大环境非个人力量所可左右,但在大环境之中总还留有个人折冲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