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孔子老师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儒家哲学,孔子,
品牌: 吴甘霖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6345420/9787506345422
·条形码:978750634542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亲爱的孔子老师》是一本被誉为“最好看的孔子故事,最管用的孔子智慧”的小说新作。通过孔子得意弟子、“儒商始祖”子贡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来展示孔子一生的追求和非凡的智慧。独特的写作手法,瓦解了古人与今人之间的那堵高墙。因为子贡所遇到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当代人同样会遇到的问题。子贡在10堂课所学到的种种智慧,正是当代人在工作与生活中最渴求学到的种种智慧……
鲜活而丰富的的故事、全面而有效的智慧,必然能让广大读者轻松快乐阅读的同时,成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领略在成功、幸福、处世、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突破与成长。
作者简介吴甘霖,著名畅销书作家和享誉海内外的培训师。原为香港中华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现为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理事长、《甘霖智慧培训文库》总编辑。 吴甘霖对传统文化造诣颇深,并善于将传统文化与智慧以适合当代人阅读的畅销书方式进行传播。近年来,出版了《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做最好的中层》《办法总比问题多》《执行重在到位》等一系列畅销书著作。
媒体推荐你可以放弃所有关于孔子的书,但你必须拿起这《亲爱的孔子老师》认真读一遍。这个“亲爱的孔子老师”会让你感受到超然的智慧、教化的力量和人类的全部悟性。有了这个老师,还怕不成大器吗?(著名作家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
深刻的道理完全可以写成极有趣味的故事,伟大并不意味着古板。《亲爱的孔子老师》还原了一个亲切、鲜活而充满睿智的孔子形象,他离我们如此之近,读来好似声气相闻…(著名作家山东作协主席张炜)
《亲爱的孔子老师》教给了我们永不过时的高超智慧,那就是一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中华英才》社长 李而亮)
这是一本让读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孔子智慧精华的著作,尤其是它所强调的“死知识、活智慧”,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对所有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具有很有效的指导性和帮助作用。(《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张坤)
吴甘霖笔下的“亲爱的孔子老师”,让我们不必抬头看天,就能感到最伟大的老师就在自己身边。(深圳美丽集团总裁欧阳祥山)
这是每个企业家都应好好学习的著作。因为,学到了《亲爱的孔子老师》的道理,就掌握了子贡为何成为“儒商始祖”的真正秘密。(“中国鞋王” 奥康集团总裁 王振滔)
《亲爱的孔子老师》是一本让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单位和社会的首选图书。因为,它所倡导的“千万不当‘书呆子’、‘不仅要读书,更要会办事’”等理念,正是单位和社会对他们的基本要求。(北京住总集团房地产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姜水)
编辑推荐你可以放弃所有关于孔子的书,但你必须拿起这《亲爱的孔子老师》……
最好看的孔子故事,最管用的孔子智慧。
子贡的10堂智慧课
人人都渴求全面学到孔子的智慧,可孔子距离我们总是那样遥远。
目录
序 那轮千古的明月
第壹章 不一样的孔子老师
一.千万别当书呆子
二.动机好.未必结果好
三.不要曲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第贰章 死知识,活智慧
一.轻率一时,可能错过一生
二.知识重要,智慧更重要
三.教化比拳头更有力
四.两手都得抓,两手都得硬
第叁章 漂泊的命运,安然的心
一.圣人难敌“美人计”
二.忍辱才能负重
三.笑是化解困境的最好手段
四.做一只伟大的“丧家犬”
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肆章 越能读懂人性,越能拥有成功
一.千万别碰人性“雷区”
二.身正也怕影子斜
三.标准要高,姿态要低
四.人性=神性+魔性
第伍章 善学,你也可能成“天才"
一.“天才”并非天生之才
二.高效学习的四大诀窍
三.人人是可学的老师,处处是可学的良机
四.学其形,更要得其魂
五.会读书,更要会办事
第陆章 抓住领导学的“根”
一.先吃黍,还是先吃桃?
二.“政”,首先是“正”
三.谁比老虎更可怕?
四.让“仁”插上“智”的翅膀
第柒章 让你的生命诗意起来
一.思无邪:生命最好的状态
二.学会惜缘,就是学会珍惜阳光
三.天边星斗美,路边野花香
四.在野菜中吃出天堂
五.把心修成那轮明月
第捌章 《易经》:人人能掌握的最高智慧
一.洞悉进退就是圣人之道
二.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三.乾卦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四.坤卦智慧: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五.最吉祥的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第玖章 中庸:一等高明的处世艺术
一.尽孝过头也是愚
二.薄葬高徒也正常
三.欹器与过犹不及
四.君子不器,智慧如水
第拾章 “人”字能够写多大
一.感悟死亡,才能更好认识生命
二.让老师的形象真实还原
三.避免误解老师的四大要点
四.让有限的生命无限延伸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孔子先生.您愿意我这样来重新展示您的形象吗?”
明月当空,在静寂的孔林,我向两千年前的这位圣贤问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深秋,我先是参观了孔庙,之后在孔林中的孔子墓前站立了许久,思考了许久。当我确定《亲爱的孔子老师》的整体构思时,不禁心生此问。
我相信,以我这样的写法,不少当代读者应该是能接受甚至喜爱的。但是,这毫无疑问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写法,是否能得到这位千古圣贤本人的认可呢?
想创作一本关于孔子及其智慧的书,已经很多年。
这一方面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越来越觉得孔子的智慧,对我们时代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对孔子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我越来越觉得他被误读得厉害,很有恢复孔子本来面目、以让大家全面学习他智慧的必要。
在中国历史上,对孔子的误读主要有两点:一是将他神化,二是将他妖魔化。在封建社会时期,是神化的阶段;可是到了近现代尤其是“文革”时期,他被妖魔化得很厉害,甚至一度成为了要全面打倒的对象。
但是,如果我们拨开浓雾,努力从历史中去重新寻找孔子的足迹,就会发现他和许多人心目中的孔子有很大区别。我们会发现一个浑身散发着人性光芒并对我们有着极大帮助的孔子。这帮助,绝非来自“死的知识”,而是来自“活的智慧”。即使过了两千多年,到了充满多种问题与困难的当代,这些智慧也没有过时。仍然有巨大的指导和启示意义。
文摘一 千万别当书呆子
“老木”曾参又挨老师骂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笑出了泪水。
这一笑,让我一下子惊醒过来。这才发觉,自己刚才做了一场梦。
我躺在床上,痴痴地看着窗外。月明星稀,秋风瑟瑟。
我回想着刚才的梦境,也回想着和老师一起度过的所有岁月。
那些美好的往昔,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历历如画。
仿佛一切都没有失去,仿佛老师还在我的身边。
但这已经不可能了,老师早已逝去,留下我和那些弟子们,在怀念中度过新的一天又一天。想到这里,泪水又悄然打湿了但是,为什么梦中又想起曾参来呢?
为什么他被老师“赳”,我反而那样高兴呢?
要知道,他可是老师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啊!
要知道,老师还将自己的孙子子思托付给他教育啊!
要知道,他被人称为“超级孝子”啊!
到底在哪一点上,使我觉得与他格格不入呢?
我躺在床上,痴痴发呆,眼前不由浮现出这样一个的情景——
那天,我遵照老师的吩咐去外地办事,回来后,正要进学堂的大门,却发现曾参,这个成为老师的弟子还不到十天的小师弟,呆呆地站在门口,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我不由问:“小师弟,你怎么不进去啊?”
他哭丧着脸说:“老师在生我的气,不让我进去。”
我抬头一看,门果然是关的。
据我所知,老师固然有时候对学生很严厉,但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惩罚。何况,曾参还是一个刚刚入学不久的新生。
“究竟为什么啊?”我关切地问。
“我也不知道。”曾参一脸的茫然。
我开始“咚咚咚咚”地敲门。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到师弟冉求的声音:“别敲了,曾参,等你想通以后再来吧!”
“冉求,开门,是我。”我大声说。
门“吱呀”一声开了。我快步走了进去,曾参也想跟进来,但冉求将他挡在了门外。大门又关上了。
老师正在讲课,见我进来,微微点了点头,示意我快点坐好。
终于下课了,老师向我简单询问了一下办事的情况,然后问:“曾参还在门口吗?”
“在。”
“曾点呢?”
“老师,我在。”
曾点皱着眉头站起来,看起来很不开心。他是曾参的父亲,也是老师的学生。
“好,既然曾点也来了,就把曾参叫进来吧。”
曾参低着头怯生生地走进来,似乎真的犯了什么大错。
不知为什么,我很看不惯他那毕恭毕敬的样子,就在他成为新生的第一天,我偷偷给他取了一个外号——“老木”。
你看他,年纪不大,却是一副干什么都循规蹈矩的模样。老师说一他就绝对是一,老师说二他就绝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