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织色彩原理及配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附赠DVD光盘一张)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艺术专业,
品牌: 朱谱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页码:22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06453584/9787506453585
·条形码:978750645358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附带品描述:附赠DVD光盘一张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染织色彩原理及配色》简述了颜色视觉和色度学基本原理,色差、色深测量和表示法以及白度和同色异谱指数;在阐述纤维和织物光学特性、染料和颜料的着色性能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纺织品染色的配色规律,计算机配色的原理和方法,荧光、夜光和变色织物以及织物光学加工的原理和方法。
《染织色彩原理及配色》包括了染织色彩设计和配色所必要的全面知识体系,可作为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颜色视觉原理
第一节 光的颜色特性
一、颜色的光本质
二、可见光
三、光谱分布
四、物体的光谱特性
第二节 视觉的生理基础
一、眼睛的生理结构
二、视觉器官的两重功能
三、光谱光视效率
第三节 颜色的分类特征
一、非彩色
二、彩色
三、颜色立体
第四节 颜色视觉
一、颜色辨别
二、颜色对比
三、颜色视觉理论
第五节 颜色混合
一、色光混合
二、色料混合
三、色的空间混合
四、加色法与减色法的关系
五、三原色
六、颜色环
七、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
复习指导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本色度学及相关知识
第一节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一、光源
二、标准色度观察者
三、物体的光学性质
第二节 颜色的测量和计算
一、颜色测量原理
二、光谱光度仪的结构特点
三、双光束测量的概念
四、光谱光度仪的常见品牌和型
五、CIEXYz系统色度计算方法
第三节 纺织行业传递颜色的常用方;
一、习惯命名
二、色卡的使用
三、数字标样的使用
复习指导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色差、色深与白度
第一节 色差及其应用
一、色差公式
二、色差的描述
三、残余色差
四、色差应用
第二节 颜色深度
一、色深公式
二、色深的应用
第三节 白度
一、CIE白度公式
二、Ganz白度公式
第四节 同色异谱指数
一、同色异谱指数计算的标准方法
二、其他计算方法
三、同色异谱指数的应用
四、色变指数
复习指导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染料和颜料的着色性能
第一节 染料的发色.
一、染料对光波的吸收作用
二、染料吸收光谱的量子概念
第二节 颜色的鲜艳度
一、理想颜色
二、艳色
三、影响染料鲜艳度的因素
第三节 着色力
一、颜料的着色力
二、染料的着色力
第四节 遮盖力
一、遮盖力与折射率的关系
二、遮盖力与颜料颗粒大小和分散度的关系
三、色料的晶体形状对遮盖力的影响
第五节 染料在织物上的一般着色性能
一、染料对织物的上染
二、同种染料在不同纤维中产生不同颜色的现象
三、染料对织物疵点的遮盖性
第六节 染整工艺对颜色的影响
一、轧染与竭染的比较
二、皂煮
三、后整理助剂对织物颜色的影响
四、染色物的热变色性能
五、丝光的影响
六、染后固色对颜色的影响
七、氯漂对织物颜色的影响
复习指导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纺织材料的光学特性
第一节 纤维结构的影响
一、纤维的内部结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二、纤维的外部结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三、纤维的光学特性
第二节 织物的光学特点
一、织物的光学模型
二、织物组织结构对光学性能的影响
三、织物光泽的测定
复习指导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配色基础
第七章 计算机配色
第八章 萤光、夜光及变色织物
第九章 纺织品的光学加工
……[看更多目录]
序言颜色或色彩是组成自然界最生动的元素之一,但是作为一门科学,其历史不超过百年。自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deI 'Eclairage,简称CIE)于1931年制定了国际通用的CIEl931色度图,色度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并相继发展了光源色温表示法、色差、色深和白度公式等。196d.年CIE将标准观察者的视野由原先的2。扩大为10,另行制定了色度图。此后,颜色理论没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色差、色深评定和测色配色的仪器和方法发展很快,几乎应用到涉及颜色的所有工业和技术领域,印染工业也不例外。
印染测色配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变化很大,要求很高的技术工作,其知识结构涉及颜色光学、色度学、颜色心理学基本理论,涉及染料或颜料的发色、牢度和印染工艺以及纤维或织物的光学特性,并且要求技术人员具有打样配色和计算机测色配色的基础和能力。另一方面,任何印染企业的生产都会涉及印染测色、配色、打样,新产品的开发与颜色质量控制,因此,色彩原理及配色是印染工程师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一,并随着众多企业与国际接轨和对生产高质量的印染纺织品的要求而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
1988年教育部颁发的新专业目录将原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皮革工程和制浆造纸工程合并为轻化工程专业,专业课程缩减很多,但是对毕业生掌握知识体系的要求更高了。面对新形势和本科生培养高要求的双重压力,高等学校的教学也逐渐由专业型教育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转变。编者。1993年编写并出版了教材《印染色彩学》,该教材将颜色理论与印染配色实践相结合,使染整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初次参加工作时就具备了基本的色彩和配色知识。实践证明,他们能很快地适应印染测色配色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在理论指导下容易积累实践经验。
本教材保持了《印染色彩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风格,力图用颜色光学理论和色度学解释织物颜色和光学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将最新的颜色科学理论和染料、织物以及织物染整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教材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生产实践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解决染整过程中实际颜色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现代染整工业的新兴技术和研究人才。
本教材的编写以约占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了颜色基本原理,包括颜色的基本概念、颜色的表示法与测量、色差色深和白度公式;以三分之二的篇幅介绍印染配色打样和印染纺织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技能,包括纤维和织物光学特性、染料颜料的颜色特性、配色打样、计算机测色与配色、荧光与变色织物、织物的光学整理加工。
文摘一、染色浓度分档的原则和方法由于不同染料的染色性能、工艺稳定性、价格、力份以及色牢度不同,实际拼色时的最大使用浓度会有较大的差别,因此要根据以往的染色经验,确定每种染料实际用于拼色时可能使用的最大浓度。染料的最大染色浓度不能超过该染料的染色饱和浓度。对价格高、提升力差的染料,拼色时不能使用较高浓度,基础色样的最大染色浓度就不宜定得过高。对于染料生产商提供的200%或300%高力份染料,染色浓度也要相应降低。
对于染料染色浓度的分档有以下要求:
1.每组染料基础色样染制的浓度分档数要合理由于染料上色特性是非线性的,随着染色浓度的增加,染料上色率逐渐降低。浓度分档少了不能够反映出染料上染的真实情况;浓度分档多了,会增加单色基础数据的染色工作量。根据实际使用经验综合考虑,分为8至12档较好,也可以适当增加几档,以获得最优化的染料特性描述。对于实际使用量总是很低、上染曲线接近线性的染料,也可以只染6档,基础色样最好不要少于6档。
2.染色浓度分档间隔要均匀,数据要合理以染12档基础色样为例,若单色染料的最大使用浓度为c,其他各档染色浓度与最大浓度的关系大致可分为0.01c、0.03c、0.05c、0.1c、0.2c、0.3c、0.4c、0.5c、0.6c、0.8c、1.0c、1.1c。确定了某单色染料在日常拼色时的最大可能使用浓度以后,其他各档染色浓度与最大浓度的关系参照上面推荐的比例系数,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对数据取整处理。
印染行业常用的三种不同染色方法是浸染、轧染和印花,其基础色样的染色浓度定义按照印染行业通用方法确定。二、影响基础色样准确度的因素染料基础数据库的准确性受到染料、织物品种与规格、染色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助剂以及水质等因素的影响。虽然一些染料生产厂商会把所生产的染料直接制作成通用的染料基础数据库提供给客户,为印染企业使用配色系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这些染料基础数据与各印染厂的实际染色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使用配色系统过程中,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备染料基础色样,以进一步提高配色的准确率。
(一)染料
配色软件对染料的唯一要求是:染色浓度与得色深度正相关,即随着染料用量的逐渐增加,染色物的颜色越来越深。印染行业常用的绝大多数染料,都符合这一要求。例如分散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硫化染料、阳离子染料、涂料等,都可以用于计算机配色。唯一例外的是冰染染料,染色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