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金融博士论丛)
分類: 图书,经济,金融投资,金融理论,
品牌: 周立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1年
·ISBN:7504924911
·条形码:9787504924919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金融博士论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工程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并迅速发展,这是世界金融业最令人瞩目的事情。伴随信息处理技术和风险管理手段的进步,金融工程还会进一步在金融业发展甚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者简介周立,男,1970年生。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管理学博士后。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金融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
目录
前言
摘要
ABSTRACT
1 金融工程综述
1.1 金融工程释义
1.2 金融工程的理论基础
1.3 金融工程工具
1.4 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的互促互动
1.5 本章小结
2 风险、风险管理和风险管理手段的发展
2.1 风险
2.2 风险管理目标及实施步骤
2.3 风险管理手段及其发展
2.4 本章小结
3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3.1 金融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
3.2 对货币风险的管理
3.3 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3.4 对证券风险的管理
3.5 对商品风险的管理
3.6 金融工程的积木式组合——结构金融
3.7 本章小结
4 金融工程风险及其控制
4.1 金融工程风险
4.2 金融工程风险的新兴管理技术
4.3 金融工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机制
4.4 本章小结
5 金融工程在中国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5.1 中国金融工程产品应用现状
5.2 关于中国金融工程发展障碍和条件的讨论
5.3 本章小结
6 金融工程在中国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设计——以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为例
6.1 中国金融安全的最大威胁:银行不良资产
6.2 债转股效率的博弈分析
6.3 债转股政策的不足与工程化方法引入的必要性
6.4 一个工程化设计
6.5 中国金融工程应用的其他一些思路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工程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并迅速发展,这是世界金融业最令人瞩目的事情。伴随信息处理技术和风险管理手段的进步,金融工程还会进一步在金融业发展甚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在金融领域的主要标志就是金融工程,所以,“对于金融业来说,21世纪将是金融工程的世纪”,①也有人称,“金融工程是后冷战时期的新战场”,“金融工程在后冷战时期已上升到首要的战略位置”。②从金融学的发展上讲,“金融创新和金融工程化是当代金融学科理论和方法发展的两大推动力”,“与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相适应,金融理论及其方法论,也相应地经历了三个升华阶段,这就是定性的描述阶段——定性和简要计量的分析阶段——以定性为基础,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创新金融产品的工程化发展阶段。”③无独有偶,清华大学的宋逢明教授也指出,每一门真正可被称之为科学的学科,其成长过程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描述性的,第二个阶段是分析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工程化的。
文摘3.资产定价理论
资产定价理论是关于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有价证券价格的决定理论。对于资产的定价,有多种理论解释,我们择要分析。
(1)内在价值决定论。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股票有其内在价值,这一内在价值决定了股价。内在价值又称为投资价值。关于内在价值,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方法。
静态分析是从某一时点上分析股票的内在价值。一般用市盈率和每股净资产进行分析。市盈率是指股票市价与税后利润的比值(即市盈率=股票价格/税后利润)。显然,股价一定时,利润越多,市盈率就越低;利润越少,市盈率就越高。市盈率作为衡量股票盈利能力的指标,与其成反向关系。由于市盈率是现存的每股股价与已实现的利润的综合指标,所以它是一种静态指标。同时,市盈率还是一种相对价值指标,其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投资价值:一个市盈率较低的股票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但市盈率也仅是说明现有股价与此前最近一段时间利润的比率,而严格意义上的投资价值则是今后的收益率,所以,市盈率仅仅是假定今后情况维持不变时的大致收益指标。同时,由于股票本身的市盈率是随时间、地点、经济形势、股市行情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它也不宜作为投资价值的绝对指标。净资产是指股份公司总资产与负债形成的资产的差额。简单地说就是总资产与总负债之差。这一差额是属投资人所拥有的资产,或称自有资产,即股东权益。股票是否值钱,关键是看它每股代表了多少净资产(即每股净资产)。将净资产列入股票内在价值的原因有二:一是净资产反映了股票这种虚拟资本的真实价值含量,是虚拟资本的真实载体。
后记时光如电,转眼千年。回首千年世界,我们是欣喜的,因为整个世界在这一千年内由蒙昧走向文明,由落后走向先进,由封闭走向开放;回首千年中国,我们却是担忧的,因为整个中国在这一千年里由相对极盛走向相对极衰,由相对先进走向相对落后,由较为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世事幻变,令人唏嘘。好在,千年之末,中国终于走出了颓势,对市场经济的最终选择,对开放的不懈努力,对民生的深切关注,标志着一个睡狮正在觉醒。
但是,世界经济的增长,在满足了人们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进一步刺激了人类欲望的扩大。欲望的永难餍足,使得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经济增长速度长期过分看重的结果,使我们看到了一些危险的现象:环境破坏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对立,削弱了人与自然及其他生命和谐共生的基础;贫富悬殊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纷争,隐含了极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崩溃的威胁……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人类发展的反义词。反思这种经济增长,我觉得是与经济学理论的误导关系甚大。当经济学耀武扬威地挥舞着大棒,一路“攻城略地”,“侵入”各个学科领域并最终创建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大厦后,我们发现经济学已慢慢背离了它“经国济世”的初衷,许多研究已不再能增进人类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