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道典诠释书系)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综合,
品牌: 陈鼓应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9787100045155
·条形码:978710004515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道典诠释书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管子》四篇《内业》、《白心》、《心术上下》是战国稷下黄老道家的代表作,《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在于阐发稷下黄老派思想而编撰。全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二部分《管子》四篇注译与诠释是《管子四篇诠释: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的中心部分。其余两个部分的文章和解释都是围绕着这四篇所做的思想阐发及材料补充。作者陈鼓应系台湾著名哲学研究学者,书中力图保持古代道家思想精髓,通过作者的解析,读者从中品味到道家较为原始的思想蕴含。
作者简介陈鼓应,一九三五年生,福建长汀人。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充所毕业。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校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主编《道家文化研究》学刊。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尼采新论》、《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及《耶稣画像》等。
目录
序言
例言
第一部分 稷下道家研究
稷下学宫与稷下道家
壹、黄老思想与稷下道家
贰、稷下学宫简介
叁、稷下道家人物及著作
肆、《管子》四篇——稷下黄老代表作
《管子》四篇的道论
壹、《管子》四篇中祖述老学之成分
贰、《管子》四篇对老子道论之发展
叁、《管子》四篇道论之特点
《管子》四篇的心学和气论
壹、稷下道家的心学
贰、稷下道家之精气说
《管子·形势》诸篇的黄老思想
壹、《形势》篇黄老思想的特点
贰、《宙合》篇黄老思想的特点
叁、《枢言》篇黄老思想的特点
肆、《水地》篇黄老思想的特点
伍、《形势》诸篇与老学思想的渊源
陆、从《心术》四篇与《形势》诸篇之对比
柒、结语
第二部分 《管子》四篇注译与诠释
《内业》注译与诠释
《心术上》注译与诠释
《心术下》注译与诠释
《白心》注译与诠释
第三部分 《形势》《宙合》《枢言》《水地》四篇解释
《形势》解释
《宙合》解释
《枢言》解释
《水地》解释
附录:司马谈《论六家要指》
主要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1991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研究所讲稷下道家,这是我头一回开这课,在国内的大学里也可能是首次设这课程。翌年我又在北大讲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之后我将黄老帛书有关论文和译注整理出版(《黄帝四经今注今译》,1995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原本计划将稷下道家代表作整理成书,但由于我的研究课题转到易学上,这项计划遂搁置多年。我在北大讲授稷下道家时,以《管子》四篇(《内业》、《心术上》、《心术下》、《白心》)为教材,并辅以《形势》、《宙合》、《枢言》、《水地》等篇。1997年,我自北大回母校台大哲学系任教,近年又曾在台大开过两次黄老道家的课程。如今将两校课程的讲义和课余陆续所发表的论文,汇编成册。
我将《管子》四篇集结成书,仿朱熹之编辑四书。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跟《论》、《孟》合凑成册,究其实,儒家四书之间,彼此在思想内容上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并不如《管子》四篇那样一致。无论如何,有了朱子的前例可循,更加深了我将《内业》、《心术》上下及《白心》四篇编撰成书的决心。
文摘此文有误,当本作“受(授)辞者,君之尊也;衔命者,名之运也”。“授辞”,谓授意施令,是就君主而言。“衔命”,谓奉行君命,是就臣下而言。“授辞”承上“贵有以行令”说,“衔命”承上“贱有以任卑”说。“授辞者,君之尊也”言“势”,“衔命者名之运也”言“名”。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的写法,上句论势而兼名,下旬论名而兼势,君之施令有尊贵之名,臣之奉命,则势有卑微。(明法解)云“明主处必尊之势,以制必服之臣,故令行禁止”,此即“授辞者君之尊也”。
(6)上无事则民自试,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君主无为而百姓自正,执道循法而朝廷皆治。“试”读为“饰”,与“饬”同,正。典籍常以“饰”(饬)与“修”对举(如《汉书·谷永传》“饬身修政”)。“蜀”读为“独”(李国祥、猪饲彦博、于省吾等说)。“抱独”,即老子之“抱一”,即《黄帝四经》“抱道执度”《称》。“庙堂”,谓朝廷。“上无事而民自试[正]”即《老子》“清静以为天下正”(第四十一章),“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即《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第三十九章)。
(7)鸿鹄锵锵,唯民歌之;济济多士,殷民化之:君主平正宽和,赢得人民的称赞歌颂;百官肃敬勤勉,使百姓得被教化。“鸿鹄”,天鹅,在此比喻君主。“锵锵”,也写作“将将”,和美的样子(参孙蜀丞说)。“济济”,整肃的样子《形势解释为“诚庄事断”》。“多士”,指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