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问题聚焦(“十一五”北京理工大学教材建设规划选题)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大学,综合,
品牌: 崔建霞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16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6402061X/9787564020613
·条形码:978756402061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十一五”北京理工大学教材建设规划选题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理论问题聚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为基本依据,遵从教材的章节顺序,立足于教材的教学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谈话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的基本精神。
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5.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6.什么是世界观?
7.什么是方法论?
8.什么是价值观?
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为什么?
10.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为什么?
1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2.青年大学生如何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13.大学生如何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1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学术著作包括哪些?
15.《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6.《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7.《共产党宣言》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8.《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9.《资本论》是如何成书的?
20.《资本论》是研究什么的?
21.如何理解《资本论》中关于政治经济学阶级性的观点?
22.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23.《资本论》的结构体系是如何安排的?
24.《资本论》的主要历史意义与贡献是什么?
25.《哥达纲领批判》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6.《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是什么?
2.哲学就是世界观,这种说法正确吗?
3.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5.在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时,哲学史上有两个根本对立的派别,它们是什么?
6.在回答“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时,哲学史上一直存在哪两种基本的观点?
7.在回答“世界可知否”的问题时,哲学史上有哪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8.凡是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这种观点正确吗?
9.唯心主义的观点有哪两种基本类型?能否列举相关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加以说明?
10.为什么说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1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之科学”,这种说法对吗?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哲学史上出现了哪两种对立?
15.如何理解哲学上的物质的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怎样?
16.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哪些重要的理论意义?
1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18.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吗?
19.人的意识有物质性吗?
20.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这说明物质和运动有着怎样的关系?
21.“阿基里斯永远赶不上乌龟”是谁提出来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哪里?
22.“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句诗词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2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说:“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哲学原理分析这两句话?
24.“大江东去浪淘尽”反映了时间的什么特性?
25.何谓“本原”?
26.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2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8.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29.如何理解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3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
3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说明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3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曾说过:“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怎样的作用?
33.辩证法就是诡辩论吗?
34.何谓“形而上学”?
3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36.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分别是什么?
3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38.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脱离了身体的手,只是名义上的手。”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39.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句话反映了辩证法中的什么原理?
40.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
41.发展与运动有何异同?
42.“一阴一阳之谓道”具有什么样的哲学含义?
43.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体现了矛盾的什么属性?
44.为什么说“矛盾引导前进”?
45.“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46.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什么?
47.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是什么?
48.矛盾分析法是什么?
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句话反映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50.“过犹不及”的成语告诉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什么原则?
51.何谓扬弃?
52.何谓客观辩证法?何谓主观辩证法?
53.“假象是一种错觉”这种说法正确吗?
5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个命题正确吗?
55.“在此之后”等于“由此之故”这种说法对吗?
56.“水中捞月”与“月中取宝”都是抽象的可能性,对吗?
57.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
58.战国时代的哲学家荀子说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59.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够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段话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哲学原理?
60.人的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因而人在历史活动中的选择是完全自由的,这种观点正确吗?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什么是实践活动?人就是认识主体吗?
2.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什么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有什么危害?
5.什么是认识路线?有几种认识路线?
6.“实用就是真理”的实用主义观点错误在什么地方?它为什么是一种唯心主义?
7.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有什么特点?
8.鲁迅说:“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不是说明认识结果是认识主体决定的?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10.有人说:“凡是亲眼所见的都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这句话对吗?
11.有人说做梦可能对认识有帮助,对吗?
12.从认识论的角度,如何解读《庄子》中“濠梁之辩”?
13.古希腊有位哲人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如何理解这句话?
14.如何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15.为什么理性认识要飞跃到实践?
16.观察与实验有什么不同?
17.李森科事件是怎么回事?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对吗?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对吗?
18.什么是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吗?
19.信教的人说:“世间的真理来自上帝,只要虔诚信仰,你就能得到真理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这种观点错在哪里呢?
20.有人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基督教教义也是真理,自然科学也是真理只是不同领域的不同真理。”也就是说,真理不只一个。对吗?
21.牛顿力学是不是真理?如果是,那为什么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推翻?爱因斯坦的理论就能保证不被推翻吗?如果是这样,世界上有什么真理呢?
22.什么是谬误?真理和谬误之间有什么关系?谬误的存在有价值吗?
23.有些理论比如地心说,在历史上曾经得到过某些验证,为什么后来又被认为是错的?现在已经被检验的爱因斯坦相对论今后肯定也会被找出毛病的。如何理解这些问题?
24.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5.价值观不是个人自己的事情吗?
26.为什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随着历史发展会发生变化?
27.马克思说:“哲学家只重视认识世界,但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什么关系?如何改造世界?
28.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什么是社会存在?
2.什么是社会意识?
3.为什么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呢?
4.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5.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6.如何理解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同步性?
7.什么是文化?
8.什么是文化软实力?
9.什么是生产力?
10.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什么?
11.什么是生产关系?
12.生产关系包括哪些方面?
1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1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15.什么是经济基础?
16.什么是上层建筑?
17.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什么?
18.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19.社会形态的内涵是什么?
20.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21.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2.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23.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4.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
25.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6.什么是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看更多目录]
序言部分,由“98方案”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合而成,其突出特点是整体性和综合性强、理论容量庞大,因此教学任务十分艰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精髓,达到“入学生头脑”的目的,我们编写了这本以当代大学生为读者对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问题聚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为基本依据,遵从教材的章节顺序,立足于教材的教学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谈话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的基本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问题聚焦》的编写与出版,是为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所做的一个探索与实践。这本书的问世,使编者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温暖: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将本书列入了“十一五”北京理工大学教材建设规划,并在财力上给予了大力资助;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领导张红峻教授和宋桂芝教授,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心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将成为编者继续以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力求实效的实践态度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成绩的动力。
文摘3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个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不能成为商品,也没有价格。这是因为:
第一,劳动如果是商品,就应在出卖之前独立,但当工人和资本家在劳动力市场上发生交换关系时,工人还没有劳动,当然不能把尚不存在的劳动当做商品来卖。
第二,如果劳动也是商品,则应具有价值,则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这是一种同义反复。
第三,如果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则会导致否定剩余价值规律或否定价值规律的结果。
(3)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具体来说,劳动力按时间出卖的方式、工资的支付方式、工资的实际运动都会造成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及工资是劳动报酬的假象。
40.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1)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费资本的增加额。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由三部分构成: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其中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但对资本家来说,并不存在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区别,他认为他投入的每一个资本价值都是为了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价值。这样,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这一部分相当于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资本额,对于资本家来说,就是生产成本。当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归结为生产成本这一范畴后,剩余价值就被看成是由生产成本带来的增加额。
(2)剩余价值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为在资本家看来,全部预付资本中未被消耗的那部分不变资本,虽然不构成生产成本,但也参加了生产过程,也应被看做剩余价值的来源。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3)剩余价值和利润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两者就实体和数量来说,是同一种东西。但是,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现象。
(4)利润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得利润,并且尽可能高的获得利润,因此,马克思指出:“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