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通史(5):明代卷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出版,中国出版事业,
品牌: 缪咏禾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页码:45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0681787X/9787506817875
·条形码:978750681787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出版通史(5):明代卷》讲述了:明代是我国古代出版事业鼎盛兴旺的时期,史学家认为,在我国古代皇权的更替中,明代是“得国最正”的。朱元璋不用狐鸣篝火的狡诈伎俩,也不用篡位弑君的残忍手腕,靠的是“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辗转征战,削平群雄,逐走元帝,最后统一全国,水到渠成地登上了皇位。
明朝的版图虽不及元、清两朝广袤,但在汉人政权的实际统治中,却是最广大的,一改南宋局处一隅的局面,江河南北,二京十三省,向心力凝聚得十分紧密,令出必行,四境帖服晏安。
明代靠武力统一全国后,执行偃武修文的国策,减轻赋税,与民休息,经济政策比较得当,效果显著,生产迅速恢复,人民生活粗安。
明朝后期,商业繁盛,形成了许多新的城镇,产生了大量市民阶层,新思想奔涌,对图书提出了品种以及数量上的要求,出现了不少新的图书品种,再加上雕版印刷生产能力的成熟表达,以及出版家的努力,于是,便出现了事业空前繁荣的局面,向前近世化的大道迈进。
作者简介缪咏禾,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审,江苏省编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编辑推荐《中国出版通史(5):明代卷》讲述了:明代图书的书目,也是一种“原始史料”。有些书目收罗齐全,断代分明,分类细密,编次有序,分门别类,为出版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准备资料。像《国史经籍志》、《千顷堂书目》等书目,著录的图书都在一万种以上,分别的子目达500多类,向来有“明史之门”的美誉。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明代出版事业概况
第一节 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二节 明代出版事业略述
第三节 明代出版物总数估计
第四节 明代出版管理和文字狱
第二章 官府编撰的图书
第一节 中央政府的编撰活动
第二节 各级地方政府的编撰活动
第三节 “帝皇之书”的编刊
第四节 订辑经传
第五节 史书的编纂
第六节 佛藏、道藏的增辑
第七节 地方志的编纂
第八节 《永乐大典》的编纂
第三章 私家的编撰
第一节 私家编撰图书概况
第二节 私史和经世致用之书的编撰
第三节 儒学新著的编撰
第四节 科技图书的编纂
第五节 《径山藏》的编刊
第六节 别集和总集的纂辑
第七节 戏曲的创作和改纂
第八节 丛书的编纂
第九节 笔记的撰著
第四章 书坊的编纂
第一节 明代书坊编纂概况
第二节 白话小说的编刊
第三节 科举应试之书的编刊
第四节 日常用书和商人书
第五节 杂志雏形
第六节 木板年画
第五章 明代的出版机构
第一节 明代出版机构概况
第二节 各级政府的出版机构
第三节 藩王府刻书
第四节 坊肆刻书
第五节 私家刻书
第六节 寺观和教堂刻书
第七节 刻书集中地的形成和特色
第六章 明代著名出版家
第一节 毛晋和汲古阁
第二节 余氏、熊氏和通俗读物
第三节 闵氏、凌氏和套印书
第四节 华燧、安国和活字印刷
第五节 徽州黄氏刻工
第六节 其他著名出版家简介
第七章 明代与东西方国家的出版交流
第一节 郑和下西洋与出版传播
第二节 明代出版物在汉字文化圈的流播
第三节 西学书籍的翻译出版
第八章 明代出版物的装帧设计和印制
第一节 字体和版式
第二节 木板、纸、墨等印刷材料
第三节 雕版、印刷、装订
第四节 劳动组织、刻印周期
第五节 印刷成本、书籍定价
第九章 印刷技术的改进和革新
第一节 插图的广泛使用
第二节 活字印刷的进步
第三节 彩色印刷的进步
第十章 明代图书的经营、流通和收藏
第一节 明代读者群和图书市场
第二节 图书的流通渠道和聚书地
第三节 明代出版物的版本记录
第四节 各种作伪和低劣图书
第五节 图书的收藏
第十一章 明代出版和明代社会
第一节 政治漩涡的映照
第二节 思想新潮的鼓吹
第三节 世风丕变中的通俗读物
第十二章 明代少数民族文献的出版事业
第一节 四夷馆和《华夷译语》
第二节 蒙古文文献的继续出版
第三节 察合台文书籍的继续出版
第四节 藏文文献的大量出版
第五节 彝文书籍的出版
第六节 其他民族文字的出版
第七节 明代少数民族图书出版特点
结束语
附录一 明代出版大事记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 明代出版事业概况
明初,经济好转,社会稳定,思想文化的统治比较宽容,图书出版事业得到正常发展。
明中期,国势由盛转衰。到了后期,虽然国力衰颓,但图书出版事业却沿着自身发展的规律迈进,向着近世化的方向发展。这个趋势,在明末更加显著。明代出版事业,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各个时期有明显的特点。
明代出版物的种数在多种书目中有记载,又有大量存世的图书可资参证。可以查知的图书出版物种数在三万种以上,现在尚存一万多种,这是研究明代出版史最重要的实证。
第一节 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元璋在1352年起兵,削平长江上游的陈友谅和下游的张士诚。1368年建国后,南北用兵。洪武元年北伐,元帝仓皇北走。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定云南,完成了统一大业。
洪武帝在明建立前一年,就设立了国子学,开国的第一年,就开科取士。元帝留在北京的图籍、典章,留在杭州的宋代书版,都保存得很好,被集中到南京存放。
后记研究明代的出版史,最重要的原始史料应该是明代的出版物。面对几百年前出版的图书,依稀的纸香,晶莹的墨色,会把人引入到当年枣梨纸墨的无尽遐想中。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感性体会。这种体会越多越好。不能设想,一个一本明版书也没有看过的人,能写出一部明代的出版史来。书上的序跋、凡例、题记、牌记,则往往记载着出版史最可靠的第一手材料。然而,有书名可查的明代图书有三四万种,保存在国内外图书馆中的明版书,也有一万多种,任何人都无法遍览。不得已求其次,古代的翻刻本、近世的影印本、现代的排印本等出版物上,也还多少保存着若干原貌,也可以把它们看作出版史研究的原始材料。
明代图书的书目,也是一种“原始史料”。有些书目收罗齐全,断代分明,分类细密,编次有序,分门别类,为出版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基础的准备资料。像《国史经籍志》、《千顷堂书目》等书目,著录的图书都在一万种以上,分别的子目达500多类,向来有“明史之门”的美誉。明代图书的各种书目,有明清人纂辑的,也有今人纂辑的,一共有七八十种。这些书目,自然是应该全部仔细阅读,认真排比的。
治出版史。最应该注意的,当然是各种文献上的直接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