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电影讲座
分類: 图书,艺术,影视,影视作品与评论,
品牌: 卓伯棠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563384014/9787563384013
·条形码:9787563384013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侯孝贤电影讲座》是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侯孝贤2007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所做的一系列讲座的记录稿,首次全方位地回顾了其创作历程。 全书主要分成6个部分: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电影真实与现实的关系,侯孝贤电影的美学信念,谈法国电影导演布列松的电影,侯孝贤与香港影评人对话和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书末附录有侯孝贤导演作品年表。书中他细数自己的每一部影片,拍片时的故事、技术上的细节,侯孝贤讲得不少,就像诗话记下来的本事及推敲的过程。侯孝贤在讲座中讲别人也是在讲自己,理论、观念、心得、见地、经历、掌故都有,而且是一条条、一片片杂糅的,听上去似闲话,实则不言理而理自至。书里还爆了不少演员的料,如说舒淇“非常悍”,说刘嘉玲“太聪明”,但这些话都不能只照字面意思去理解。
作者简介侯孝贤(1947—),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85年执导《童年往事》,获第二十二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第三十七届西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及鹿特丹电影节、夏威夷电影节、亚太影展作品奖。1986年执导《恋恋风尘》获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音乐奖、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尼罗河的女儿》获1987年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1989年执导《悲情城市》获第二十六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导演特别奖,第四十六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其后作品有《戏梦人生》(1993)、《好男好女》(1995)、《南国再见,南国》(1996)、《海上花》(1998)、《千禧曼波》(2001)、《咖啡时光》(2004)、《最好的时光》(2005)等,亦在金马奖及海外影展上多有斩获。
媒体推荐他们都说我的电影结局非常悲伤,我说是苍凉。苍凉有一种时间和空间的感觉。
——侯孝贤
石头里蹦出个猢狲,台湾出了个侯孝贤。尽可以用各种流派去比量孝贤的电影,尽可以用孝贤去串联小津、费里尼甚至安东尼奥尼等,孝贤的电影都是自成智慧的。大师之间,只有尊敬,真理的对面,还是真理,无小人戚戚。这恐怕是我敬孝贤的基本道理罢。
——阿城
侯孝贤“基本上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他的电影的特质,也在此,是抒情的,而非叙事和戏剧。
——朱天文
在侯孝贤身上,我看到一种很纯洁的叙述方式,这是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世界,这是让我感到最震惊和最受触动的,通过他的电影,我更好地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看到了我自己。
——让-米歇尔·付东(Jean-Michel Frodon) (《电影手册》杂志主编)
他是这个年代很好的导演,他学习道家,大度,很有创意。一般美国导演让你拍戏,最后会解释一个电影的主题给你听。但侯孝贤不是,他让你自己感受生活,寻找答案,给演员很大的空间。
——朱丽叶·比诺什
编辑推荐《侯孝贤电影讲座》是侯孝贤导演2007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所做的一系列讲座的记录稿,在书中侯孝贤导演第一次全方位回顾自己的导演经历,细数自己的每一部影片每一段经历,说拍片时的故事,道技术上的细节,谈小津与布列松,论电影的信念与美学。书中有理论,也有心得;有经历,也有掌故,看似闲话,实则不言理而理自至。
目录
序言/卓伯棠
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
谈日本导演小津的电影(电影真实与现实的关系)
侯孝贤电影的美学信念
谈法国导演布列松的电影
侯孝贤导演的电影(与影评人对话)
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
附录
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侯孝贤先生赞辞
侯孝贤导演作品年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侯孝贤电影讲座》的出版,为侯孝贤2007年11月5日至7日一连三天应邀在香港浸会大学作的电影讲座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是侯导演从影三十多年来的创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在三天之内,为同学作了七场讲座:(一)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二)谈日本导演小津的电影(电影真实与现实的关系);(三)侯孝贤电影的美学信念;(四)谈法国导演布列松的电影;(五)侯孝贤导演的电影(与影评人对话);(六)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还有(七)评电影电视系学生作品。这是他从来没有试过的电影艺术的传承工作。而这七场讲座中,其中第一讲的部分讲稿以“我的电影之路”为文和第二讲的部分讲稿以“真实与现实''为题,分别刊登在《电影艺术》杂志2008年1月号以及2月号。顺便一提的是,《南方周末》于2008年1月17日一连四版刊载了王寅采访这次讲座而完成的《创作本来就是有限制》与《我永远给自己找难题》二文,以讲座侧记加直接访问写成,可以一并作阅读的参考。
回想安排侯导演到香港浸会大学作“导演大师班”系列的电影艺术及文化讲座的构想,是在“吴宇森导演电影讲座”(2005年11月)之后,肯定侯孝贤导演对电影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于是,2006年秋天,我亲到台北并约了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的廖金凤主任跟侯导演碰头,当时他正与友人进晚餐,他抽时间与我们谈了一个小时,谈到他对电影真实与现实的认识,见解精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而我的脑海马上闪现,必须邀请侯导演到香港为我们的学生作学术讲座,对电影系的学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能有机会亲自向大师学习与请教。对我的邀请,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回到香港,我们马上作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分为三项:(一)侯孝贤的电影讲座用三天的时间,作七场讲座(其中一讲以评论同学的作品为主),详细道出每场讲座的题目和范围,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同时,听讲座的人不仅仅限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的学生,同时发出通知,内地、台湾、澳门等地大学相关课系的学生亦可参与。不久得到超过30所大学的回应,我们亦发出了邀请函。(二)聘请侯导演为我们三年制的“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硕士”班的课程顾问(另一位是吴宇森博士)。(三)向大学提出书面申请,准许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予侯孝贤。我为此曾到“大学荣誉博士委员会”上接受询问及解释侯导演的成就和对世界电影文化的特殊贡献等,最后获得了肯定和通过。
整套计划的安排细节大致告一段后,我马上与侯导演的秘书心怡小姐联系,并随后再飞到台北,在原为希尔顿酒店的恺撒大饭店咖啡厅与侯导演作第二次见面,就一些细节作最后确定,并当面将一封吴清辉校长代表浸会大学颁发2007年“荣誉博士”的函件交给他。在座的尚有廖金凤主任,我的研究生吴晶,她当时刚好到台北参加在政大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大家相谈甚为融洽,且廖主任即场提出邀请侯导演回母校作一次演讲,侯导演也爽快答应。
一切都作了妥善的规划与部署后,邻近讲座举行及荣誉博士颁发典礼前一个月,突然接到了心怡小姐从台北发来的信息,说侯导演恐怕到时不可前来,原因是他接拍的一个广告必须在讲座举行的时间拍摄,这可把我们给吓了一跳,因为一切安排已经定了下来,更改几乎不可能,如荣誉博士颁奖典礼,前来参加讲座的数十所大学学生代表的所有证件及机票等已经办妥。当然,我们也了解影视广告工作的日程会随时改变,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而我也体会侯导临门前的恐惧——一连七讲,确实骇人,他事后也说当时一口答应,有点后悔,觉得有很高的难度,重要的是他从未试过,所以,我在前面说是侯导演的一次创举也!
其后,经过多次联络,将原先的日程安排由一次分为两次:第一次,先来浸会大学三天作讲座,然后回去台湾拍摄数天;第二次,在“荣誉博士”颁授典礼的当天早上从台北赶来浸会大学,下午参加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的颁授典礼,正式成为浸大博士校友,第二天,离港返台。一切经过重新调整后都很顺利,讲座与学位颁奖都座无虚席,香港传媒亦为侯导演参与的两次活动作了广泛的报道。这是本书出版的因缘始末,在此特别感谢电影电视系同仁及同学的支持,文志华老师的封面设计(天地版),还有天地图书公司颜总编的盛意促成,在此一并致谢!
《侯孝贤电影讲座》的出版,为侯孝贤2007年11月5日至7日一连三天应邀在香港浸会大学作的电影讲座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这是侯导演从影三十多年来的创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在三天之内,为同学作了七场讲座:(一)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二)谈日本导演小津的电影(电影真实与现实的关系);(三)侯孝贤电影的美学信念;(四)谈法国导演布列松的电影;(五)侯孝贤导演的电影(与影评人对话);(六)台湾电影的现在与未来;还有(七)评电影电视系学生作品。这是他从来没有试过的电影艺术的传承工作。而这七场讲座中,其中第一讲的部分讲稿以“我的电影之路”为文和第二讲的部分讲稿以“真实与现实''为题,分别刊登在《电影艺术》杂志2008年1月号以及2月号。顺便一提的是,《南方周末》于2008年1月17日一连四版刊载了王寅采访这次讲座而完成的《创作本来就是有限制》与《我永远给自己找难题》二文,以讲座侧记加直接访问写成,可以一并作阅读的参考。
回想安排侯导演到香港浸会大学作“导演大师班”系列的电影艺术及文化讲座的构想,是在“吴宇森导演电影讲座”(2005年11月)之后,肯定侯孝贤导演对电影艺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于是,2006年秋天,我亲到台北并约了台湾艺术大学电影系的廖金凤主任跟侯导演碰头,当时他正与友人进晚餐,他抽时间与我们谈了一个小时,谈到他对电影真实与现实的认识,见解精辟,有自己的一套看法。而我的脑海马上闪现,必须邀请侯导演到香港为我们的学生作学术讲座,对电影系的学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能有机会亲自向大师学习与请教。对我的邀请,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回到香港,我们马上作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分为三项:(一)侯孝贤的电影讲座用三天的时间,作七场讲座(其中一讲以评论同学的作品为主),详细道出每场讲座的题目和范围,以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同时,听讲座的人不仅仅限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的学生,同时发出通知,内地、台湾、澳门等地大学相关课系的学生亦可参与。不久得到超过30所大学的回应,我们亦发出了邀请函。(二)聘请侯导演为我们三年制的“电影电视与数码媒体艺术硕士”班的课程顾问(另一位是吴宇森博士)。(三)向大学提出书面申请,准许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予侯孝贤。我为此曾到“大学荣誉博士委员会”上接受询问及解释侯导演的成就和对世界电影文化的特殊贡献等,最后获得了肯定和通过。
整套计划的安排细节大致告一段后,我马上与侯导演的秘书心怡小姐联系,并随后再飞到台北,在原为希尔顿酒店的恺撒大饭店咖啡厅与侯导演作第二次见面,就一些细节作最后确定,并当面将一封吴清辉校长代表浸会大学颁发2007年“荣誉博士”的函件交给他。在座的尚有廖金凤主任,我的研究生吴晶,她当时刚好到台北参加在政大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大家相谈甚为融洽,且廖主任即场提出邀请侯导演回母校作一次演讲,侯导演也爽快答应。
一切都作了妥善的规划与部署后,邻近讲座举行及荣誉博士颁发典礼前一个月,突然接到了心怡小姐从台北发来的信息,说侯导演恐怕到时不可前来,原因是他接拍的一个广告必须在讲座举行的时间拍摄,这可把我们给吓了一跳,因为一切安排已经定了下来,更改几乎不可能,如荣誉博士颁奖典礼,前来参加讲座的数十所大学学生代表的所有证件及机票等已经办妥。当然,我们也了解影视广告工作的日程会随时改变,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而我也体会侯导临门前的恐惧——一连七讲,确实骇人,他事后也说当时一口答应,有点后悔,觉得有很高的难度,重要的是他从未试过,所以,我在前面说是侯导演的一次创举也!
其后,经过多次联络,将原先的日程安排由一次分为两次:第一次,先来浸会大学三天作讲座,然后回去台湾拍摄数天;第二次,在“荣誉博士”颁授典礼的当天早上从台北赶来浸会大学,下午参加接受“荣誉博士”学位的颁授典礼,正式成为浸大博士校友,第二天,离港返台。一切经过重新调整后都很顺利,讲座与学位颁奖都座无虚席,香港传媒亦为侯导演参与的两次活动作了广泛的报道。这是本书出版的因缘始末,在此特别感谢电影电视系同仁及同学的支持,文志华老师的封面设计(天地版),还有天地图书公司颜总编的盛意促成,在此一并致谢!
文摘侯孝贤导演电影之路
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很荣幸也很开心能够请到侯孝贤导演为我们作这个为期三天的大师班讲座,分享他在电影圈的创作经验。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台湾、香港以及内地几乎不约而同掀起一场电影艺术的革新运动——台湾新电影、香港新浪潮、内地第五代,侯导演便是当时台湾新电影的领军人之一。他早期的电影很特别——从讲他个人的故事开始,从个体出发,自己的生活、成长过程、喜爱的东西,等等,都是从这边引发出来的,是很私人化的电影书写。这同当时的香港电影是很不一样的,香港电影中很少有导演讲自己的故事,只有一两个,如方育平、许鞍华,此外还有很多其他不同类型的电影。内地第五代导演的电影更不是讲自己的,更多的是观照历史,从历史里面反映现实。这是那时候三地新电影很大的一个不同点。侯导演作者式的创作从最早的《恋恋风尘》、《童年往事》开始到近几年的《千禧曼波》、《咖啡时光》、《最好的时光》等,一路走来,都是有他自己的理念在背后延伸的。
所以如果我们掌握了侯导演(电影里面)所有的东西,再补充今天、明天、后天他(所讲但)没有在电影里面讲出来的东西,或者有一些大家提问他才讲出来的,我们便可以去完整地理解他和他的创作。侯导演的电影基本上是他的全部,但除了电影,大家还想知道什么,在这个大师班里面侯导演都可以和大家分享。现在,我就将下面的时间交给侯导演。
电影是拍出来的
各位好。其实呢,我还是一句老话——电影不是用讲的,电影是讲不通的,电影实际上是要去拍的。你一直拍一直拍,你就会拍出电影来,而且会越拍越好。还有一个眼界的问题,你一直看,看电影、看周遭的事物,你一直看一直看,你就会有一个眼界,也就是所谓的鉴赏力。你有了鉴赏力,你的电影就会有一个高度,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为你要通过你的眼睛才能交出这个片子。这个看就是一个观察,看事物的方法。
其实我只会拍电影,并没有办法讲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年轻的时候,通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行比较易,知比较难,所谓的知难行易,就是说你在整个漫漫创作过程中才可以慢慢理解。所以我下面所要讲的东西,你不要以为我是一下就知道这些。不是,它是在我拍了几部之后知道一点,又拍了几部之后知道一点。知道了一些,但是很快又模糊掉,随着年龄的增长,拍了更多的片子后,才慢慢清晰起来。就像我们脑子里对城市的map一样,知识也是有地图的。就像你住香港住久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