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全译典藏图本)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思想史,
品牌: 亚当·斯密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52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2087880/9787802087880
·条形码:978780208788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国富论(全译典藏图本)》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10部书之一,影响人类丈化进程的100部经典之一,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最大的经济学译著。这是一部将经济学、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经济实践活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书,一部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敏感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他能对其笔记本中的所有材料进行甄别筛选;这个人还有着非凡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引入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他对当时的各种学术思想极为敏感。他像后来的卡尔·马克思一样不是与世隔绝的“书斋学者”,他仿佛全身都装着天线,能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新时代开启之时写作,他不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作,他的思想不仅对经济学和国家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类的整个生活环境。
作者简介亚当·斯密(1723~1790),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他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的魁克卡迪,青年时最早就读于格拉斯哥大学,后转入牛津大学。1750年到1764年在格拉斯哥大学担任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在此期间,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了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并因此确立了他在知识界的地位。此后,于1766年开始着手《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的写作,1773年基本完稿,后又经3年润色,直至1776年3月出版。 此书的出版不仅在英国本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欧洲和美洲大陆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讨论。因此,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保护神”。
媒体推荐从最终效果来看,《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出的贡献的总和。
——(英)巴克勒《文明史》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创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把古典政治经济学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水平。
——[德]卡尔·马克思
编辑推荐《国富论(全译典藏图本)》内容为:在人类活动中,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标志,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至高起点,因此,《国富论》又被学界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经典。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的产生取决子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劳动力的技术和判断力,二是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也就是说劳动并不等于收获,单纯的劳动反而会成为贫穷的原因。
一部彻底改变了劳动与财富观念的书。
在促成我们现代生活方式的诸多因素中,《国富论》可媲美任何一本重要的现代典籍。
《国富论》与《圣经》《资本论》同为人类不朽的智慧宝典。
从国富的基础——劳动,到促进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手段——分工,再到因分工而出现的交换,以及交换的媒介——货币,再到商品的价格,以及构成价格的基本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地吸纳了它之前的重要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作了系统的整体描述,是现代经济学的集大成之作。
目录
编者语
导读
序论
卷一 论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及生产物分配给各阶层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对财富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劳动分工
论劳动分工的起源
论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二章 论货币与商品的价格
论货币的起源及效用
论商品的价格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第三章 论劳动工资与资本利润
论劳动工资
论资本利润
第四章 论工资和利润随职业性质与
资本用途的变化
职业性质产生的不均等
欧洲政策引起的不均等
第五章 论地租
论能够持续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论不能固定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论两类不同生产物价值比例的变化
改良进程对三种原生产物的不同影响
卷二 论财富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第一章 论财富
论财富的划分
论作为社会总财富的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
第二章 论资本积累与贷出利息
论资本积累及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论资本的贷出取息
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卷三 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
第一章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与
罗马帝国崩溃后的经济状况
论财富的自然增长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农业在欧洲旧状态下所受到的阻抑
论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勃兴与进步
第二章 论城市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论工商业城市在促进农村改良中的作用
论城市工商化革命
卷四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一章 论重商主义
论重商主义的原理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论对于贸易逆差国货物输入的异常限制
对重商主义所作的结论
论重农主义主张的财富来源
第二章 论退税制度与奖励金制度论退税
论奖励金制度
论奖励金制度下的谷物贸易和谷物条例
第三章 论通商条约及其对铸币业的影响
论通商条约
论通商条约影响下的铸币业
第四章 论殖民地
论开拓新殖民地的动机
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
美洲的发现和东方航线的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卷五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论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论国防费用
论司法费用
论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费用
第二章 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来源
论赋税
第三章 论公债
国家公债的源起
公债的发行
公债利息与偿还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他们自己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用这类产物从外国交换的物品是这些种必需品和便利品的组成部分,它占消赞者总消费量的一定比例,全体国民所需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供给情况视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任何国家。无论其国土面积、土壤肥沃程度以及气候条件如何,这一比例必然受下述两种情况支配,而且多取决于第一种情况。第一,该国国民掌握的劳动技能及其熟练程度和他们所具备的思维判断力;第二,从事有用劳动者所占的比例。在食物十分匮乏蛮荒时代,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将老弱病残者遗弃,任其饿死或被野兽所食。在社会繁盛时期,许多人完全不从事劳动,但他们所消费的生产物却比大多数劳动者多出十倍乃至百倍,即便是最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做到勤勉节俭,他们就能比野蛮人享受到更充裕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本书第一卷的主题是:劳动生产力得以改进根源,以及劳动生产物以什么顺序自然分配给社会上各阶层。无论一国国民的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如何,其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供给状况必定取决于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所占的比例(从事有用劳动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之比)。任何条件下,从事有用的生产性劳动者的人数都与推动劳动生产力发展的资本量的大小及资本用途成一定比例,我将在书中对此加以具体说明。所以,我们在本书第二卷讨论资本的性质、逐渐累积资本的方法,以及因资本用途不同而导致推动的劳动量也不同等问题。 某些国民的劳动技能和思维的判断力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他们对国家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措施,这措施对增加国生产物的影响并不相同。有些鼓励农业,有些鼓励城市产业。目前,恐怕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各种产业都是均衡发展的。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利于城市产业,即工艺、制造业和商业等,但这些政策大多不利于农业。我们将在本书第三卷中说明什么情况使人们规定并采用这种政策。
文摘插图:
卷一 论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及生产物分配给各阶层人民的顺序
第一章 论劳动分工对财富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论劳动分工
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为了让人们对劳动分工所产生的这一结果便于理解,我们先对部分制造业的分工状况予以探析。某些不甚重要的制造业为少数人提供需求,它所雇用劳动者数量必然很少,不同工种的工人可以集中在同一场所工作,监督者可一览无遗。所以,这类制造业的劳动分工看似完备,但其实际分工却没有重要的制造业精细。与之相反,大型制造业为社会主体成员提供物资,不同部门的雇员很多,企业主无法将全部工人集中于同一场所,无法同时观察同一部门所有人的工作状况。所以,虽然大型制造业比小型制造业分成了更多的部门,但这种分工远不及后者明显,这种划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以制针业为例,其细微的分工往往让人们给予它更多关注。一个工人没有受过制针培训。且不熟悉制针使用的机器,无论如何努力,也许他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针。但是,按该行业现在的生产方式,不仅整个工作是一专门职业,而且它所分成的若干部门也是专门职业。第一个工人抽丝,第二个拉直,第三个切断,第四个削尖,第五个将顶端磨光以便安装针头。制作针头也会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针头,以及把针刷白,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包装也是专项操作。这样,制针的整个工作就被分成大约十八道不同工序。在有些工厂中,每道工序都由不同的工人操作,但在某些工厂中则由一个人负责完成两三道工序。
在其他工艺和制造业中,劳动分工的效果也与制针业一样;虽然在这些行业中的劳动划分各不尽同,制造工序也不能划分得如此细致,每道工序也不能变得如此简单,但只要能对每项工艺进行劳动分工,劳动生产力就能相应增长。各种行业和职业的彼此划分似乎也源于这种分工的益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