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阅世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工具书,论文集,杂著,
品牌: 陈品高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1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01007898X/9787010078984
·条形码:978701007898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读书与阅世》内容主要包括:消费时代的学术之道、我有迷魂招不得、传统中国文人的“相如情结”、古代反传统的女英雄及其局限、——以鲁迅辑本《妒记》为中心的再探讨、那一代文人的风骨与气度、——读孙郁《在民国》、知识分子:依附城市还是塑造城市、“厚黑”的历史文化解说、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吗、新传统与大学文化守成主义、消费时代的学术之道……,内容丰富。
编辑推荐《读书与阅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消费时代的学术之道
我有迷魂招不得
传统中国文人的“相如情结”
古代反传统的女英雄及其局限——以鲁迅辑本《妒记》为中心的再探讨
那一代文人的风骨与气度——读孙郁《在民国》
知识分子:依附城市还是塑造城市
“厚黑”的历史文化解说
大众文化是大众的文化吗?
新传统与大学文化守成主义
消费时代的学术之道——读徐岱的《艺术新慨念:消费时代的人文关怀》
一代有一代之国学
说“经”与说书
精神分析:二十世纪的巫术?
屠龙学的诞生
文坛媒介化:从文坛事件看文学场的位移
百年中国文化语境(1907—2006)中的易卜生
学习的目的——“为己”还是“为人”?
关键词时代
关键词时代——自由的潜在威胁
时代之沟
老北京胡同的最后留影
刀叉必胜客
“主子”抑或“奴才”?——读《中国社会中的日常权威》
崔永元的名誉权与麦当劳的烫咖啡
说谎的社会学
券商是些什么人——介绍《金融制胜》
蠢人的阴谋
经济学与谋生技术
包办婚姻·缠足·妇女历史地位
家庭主妇:推动日本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自杀问题的中国解决之道
命悬一线的盖娅
工作世界与闲暇世界——闲读皮珀的《闲暇》
一年四季
忘却的洞穴与判断的责任
走近哲学家
伏尔泰、卢梭对1755里斯本大地震的思考
忘却的洞穴与判断的责任——高桥哲哉对阿伦特政治哲学的解读
人本主义视野下的健全社会
“一根筋”与多元化
信任的问题
后现代的“事实”问题
隐性的契约与隐性的交易
平等的进展与困境
透视现代世界变革的动因——读《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修订版
从“大同”理想看中国文化与民主政治——读《政道与治道》
乡村政治的实践与叙事——略谈《小镇喧嚣》的表述
量子计算的哲学之维
时代与读书(代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不知何故,我一看到余英时一篇文章的标题《一生为故国招魂》,便不由自主地想到李贺的诗“我有迷魂招不得”。传统文化已然成为久远的过去,无论这个迷魂还能否招得,在这个传统文化逐渐远去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在其文化氛围内成长起来的不少近代学人,在努力地为它招魂,在努力挽留着这多少人寄托着遐想和情思的文化。在余英时论近现代学人的集子里,让人感慨最深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在海外为传统文化招魂的钱穆先生,一个是留在大陆同样坚守着传统文化的陈寅陪先生。
钱穆对传统文化的忧思似乎和陈寅恪一样都开始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间。钱穆在他三十年代写的《国学概论》的最后一章里说:“盖凡此数十年来之以为变者,一言以蔽之,日求救国保种而已……然而有以救国保种之心,而循至于一切欲尽变其国种之故常,以谓凡吾国种之所有,皆不足以复存于天地之间者。复因此而对其国种转生不甚爱惜之念,又转而为深恶痛疾之意,而惟求一变故常以为快者……则其救国保种之热忱既失,而所以为变者,亦不可问矣。”虽然话说得有点佶屈聱牙,但意思是相当明白的。自历史进程观之,从新文化运动到三十年代初,短短的十来年里,中国文化的追求和去向,已经是大势判然。这个变局,比起李鸿章所曾经面对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亦不遑多让。
后记这是一个快时代,越来越快的节奏,快得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读书;这是一个网络大行其是的时代,信息的获取、资料的查找、情感的沟通宣泄……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有网民数2.98亿,手机网民1.13亿,世界第一。网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曾几何时,我们是那样依恋读书,就像现在依赖网络一样。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变化。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在改变。
人来到世上,就是与自然和自己的同类发生关系:向自然学习;向同类学习。从学习的途径来分,不外乎口口相传的知识积累、见诸文字记载的经验和理论、自己在实践中的领悟。也就是通过自己身体的器官,如嘴、眼、手等,找到自认为正确的真理,存贮于心,从而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阅读,是学习中的一种,由阅与读构成,就是用眼睛这种器官来获取文字类的经验和理论。文字有不同的载体,如古代的甲骨、金属、竹木、丝帛,以及现代的报刊、书籍。读书是阅读的一种形式,是指看着书本,出声或者不出声地阅读。传统意义上的书,主要是指纸介质的图书。
《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从文字附丽的材质来定义书这一路径出发,书的外延随着时代发展、科学进步而扩展。因为它的承载物现在已经先进到电子介质,如网络、手机。《现代汉语词典》说,书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也就是说,无论文字是附丽于金石纸帛,还是委身于如网络、手机等电子介质,只要其核心的“著作”不变,也就是用文字来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皆可称之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