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书林品藻录

分類: 图书,艺术,书法,综合,
品牌: 王家葵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55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807137703/9787807137702
·条形码:978780713770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近代书法林品藻录》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人物给予考评,而是以司空图《诗品》为纲目,首先将120位入选的书法家按书法风格,或人物性格,或职业特点,归为24类,再逐一品评。入选人物为1900-1999年间去世的书法家。每个书法家单独占一条目,每一条目由正文、图例说明、图片三部分组成。正文采用浅显文言,每一人物之末,系以“赞”为总结;图例说明则用白话写成,文辞直白,观点鲜明,其内容或研究艺术流派,或介绍作品背景,或谈论相关掌故,但怕有内容都与图片呼应;所选书法图例,来源慎重,首先排斥有争议或疑伪的作品,是作者精心选择的代表作。
《近代书法林品藻录》评说事件,月旦人物。偶然涉及文献典章,皆生动有趣。凡所陈说,虽伏文掌故,坚持言出有据。一般艺术爱好者、旧文化的关心者,皆可把玩欣赏,专业研究者于书中所陈述之细节、观点,亦能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王家葵,字曼石,斋号玉吅,四川成都人,医学博士,性耽文史。 专业著作而外,《龙门药方释疑》校勘药方洞碑刻文字;《陶弘景丛考》涉及焦山瘗鹤铭作者;《肥致碑考疑》讨论新出汉碑真赝。余年来,留心近代艺术历史,点评近代印人,品藻晚来书家,心力聚成《近代印坛点将录》、《近代书林品藻录》两书。
编辑推荐《近代书林品藻录》特点为:近代中国书法、篆刻领域人物纷繁,定论难结,往往治丝益棼,求一断语而未能,两书分别以品藻和点将的形式,为近代书法篆刻艺术,提纲挈领,点英雄排座次,划疆立界,皆使位份停当,格高分明。
格分二十四品,墨沈淋漓,谁执法书牛耳?人有百单八将,银钩铁划,横刀篆刻江湖!
承袭传统文艺评论之风规,据灼见,用深情,只眼独具,勾勒出近代篆刻史、书法史的壮阔波澜。
目录
天翻地覆时代的艺术(代序)
弁言
1.雄浑
1-1 吴昌硕
1-2 康有为
1-3 李瑞清
1-4 于右任
1-5 沙孟海
2.冲淡
2-1 弘一上人
2-2 马一浮
2-3 谢无量
2-4 乔大壮
2-5 林散之
3.纤秾
3-1 张宗祥
3-2 沈尹默
3-3 溥儒
3-4 潘伯鹰
3-5 白蕉
4.沉著
4-1 沈寐叟
4-2 王世镗
4-3 罗复堪
4-4 郑诵先
4-5 王蘧常
5.高古
5-1 吴大潋
5-2 黄宾虹
5-3 丁佛言
5-4 容庚
5-5 董作宾
6.典雅
6-1 萧蜕庵
6-2 赵叔孺
6-3 余绍宋
6-4 马公愚
6-5 邓散木
7.洗炼
7-1 黄牧甫
7-2 王福厂
7-3 邓尔雅
7-4 唐醉石
7-5 徐无闻
8.劲健
8-1 曾熙
8-2 颜楷
8-3 胡小石
8-4 祝嘉
8-5 萧娴
9.绮丽
9-1 叶恭绰
9-2 马叙伦
9-3 吴湖帆
9-4 张大千
9-5 谢稚柳
10.自然
10-1 包弼臣
10-2 张树侯
10-3 徐生翁
10-4 易培基
10-5 吕凤子
11.含蓄
11-1 梅调鼎
11-2 高邕
11-3 林志钧
11-4 刘孟伉
11-5 钱瘦铁
12.豪放
12-1 李苦禅
12-2 陆维钊
12-3 朱复戡
12-4 来楚生
12-5 余任天
13.精神
13-1 严复
13-2 蔡元培
13-3 王国维
13-4 周树人
13-5 胡适
14.缜密
14-1 陶溶宣
14-2 陆恢
14-3 伊立勋
14-4 褚德彝
14-5 康殷
15.疏野
15-1 蒲华
15-2 齐白石
15-3 高剑父
15-4 朱屺瞻
15-5 徐悲鸿
16.清奇
16-1 赵熙
16-2 张伯英
16-3 梁启超
16-4 姚华
16-5 丰子恺
17.委曲
17-1 王一亭
17-2 陈师曾
17-3 王个簃
17-4 谭建丞
17-5 陶博吾
18.实境
18-1 陆润庠
18-2 王同愈
18-3 傅增湘
18-4 刘春霖
18-5 商衍鎏
19.悲慨
19-1 刘鹗
19-2 章太炎
19-3 杨度
19-4 张伯驹
19-5 高二适
20.形容
20-1 翁同龢
20-2 朱祖谋
20-3 华世奎
20-4 谭延闽
20-5 舒同
21.超诣
21-1 俞樾
21-2 王闿运
21-3 钱振锽
21-4 柳诒徵
21-5 陈垣
22.飘逸
22-1 顾印愚
22-2 郑文焯
22-3 黄节
22-4 章士钊
22-5 柳亚子
23.旷达
23-1 张之洞
23-2 杨守敬
23-3 樊增祥
23-4 赵藩
23-5 张謇
24.流动
24-1 郑孝胥
24-2 罗振玉
24-3 周作人
24-4 袁克文
24-5 郭沫若
主要参考文献
作品索引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王家葵兄的《近代书林品藻录》和《近代印坛点将录》,是两本讨论中国近代书法和篆刻艺术的著作。其中评点的两百余名艺术家,出生最早的在1821年,去世最晚的在1999年,时间跨度近一百八十年。对中国而言,这是极为动荡的一百八十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十年浩劫、改革开放……称其为天翻地覆的时代,实不为过。
而所有这一切,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都和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后形成的世界格局有关。资本主义建立的是一个世界性的市场,而非区域性的帝国,它逼迫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人们加入由它制定游戏规则并由它主导的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势力进入中国,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国先是被动应对外部挑战,最终主动地投入步履艰难的现代化进程。这个进程给中国和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和变更。这就是家葵兄所讨论的近代书法篆刻艺术的时代背景。
虽说家葵兄的著作所涵盖的是中国受外来政治和文化影响最大的时代,但其所讨论的书法和篆刻却又是两门本土色彩最浓、和外来文化最不具可比性的艺术。
文摘插图:

1.雄浑
1-1 吴昌硕
吴昌硕的声誉主要来自石鼓文。石鼓出土千余载,虽然诗人吟哦不绝,但直到近百年间,才真正受到书法者的青睐。推究原因,最与吴昌硕及其后进的鼓吹和提倡有关。因此很难说是石鼓文成就了吴昌硕,还是吴昌硕捧红了石鼓文。苏辙的《石鼓歌》有这样的句子:“惟有苍石于此时,独以无用不见数。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皴剥困风雨。遭乱既以无用全,有用还为太平取。”这几句诗本来是描述石鼓迭经动荡而幸存,却在无意之间将吴昌硕的别号“苍石”嵌入其中。这或许就是苏子由在一千年前所作的预言吧。
作为先秦石刻,石鼓文书写停匀婉通,镌刻工整精细,都远远超过了西汉石刻。苏东坡作《石鼓歌》形容说“文字郁律蛟蛇走”,弟弟苏子由也附和说“字形漫汗随石缺,苍蛇生角龙折股”,固然不愧好诗篇、好词句,但离石鼓文书法的真实面貌却差之千里。还是张怀璀说得好:“仓颉之嗣,小篆之祖。以名称书,遗迹石鼓。”就石鼓文本身的书法特点来看,其与秦皇统一前后的金石铭刻,如秦公簋、诅楚文、琅邪台刻石以及诏版权量等,一脉相承。
工整婉丽的风格很难入近代书法家的“法眼”,吴昌硕遂以己意改造石鼓。在笔法上对他启发较多的,恐怕是吴让之的篆书。在一份石鼓文临本的跋语中他说:“江阴陈氏适园藏吴让翁篆屏,真力弥满,古趣横溢,予曾于顾茶村处借观数日,背临其意,未能得一丝灵活,可愧也。”这样说太过谦虚。真力弥满、古趣横溢,正是吴昌硕超过吴让之以来篆书家的关键。“文字郁律蛟蛇走”,用来形容真正的石鼓文有些风马牛不相及,而取来评价吴昌硕的篆书则是不刊之语。
后记诗歌与书法皆出自作者心灵,毕竟心声与心画有所区别,一以语言声音寻求赏音,一用文字图案博取知己。表现形式既有差异,评骘标准则有不同。司空表圣依诗歌之意趣、境界、风格分为廿四品,所分品次本有未尽意处,故后人尚有补苴之作,今《品藻录》步其后尘,用作书法品评,东施之举已属可笑,更有若干不足,著者心知。知而未能改,乃自暴其短:遇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观念不能协调一致之处,《品藻录》难免曲解比附,削足而适履;又有若干品格,虽符书法品赏,而百年书坛乏其佳选,不免以驽马充骐骥;既已确定每品五人,则如自划牢狱,遇某品符合人选较多时,乃忍痛割爱,生遗珠之恨,而某品符合者较少时,则劣中选优,有滥竽之嫌;百廿人中,江浙产者为多,毕竟文运所在,理固宜然,川省次之,虽原因在著者闻见之短陋,终不免地域偏见之讥刺;人事纷繁,本篇第一条吴缶翁起草于甲申岁中,最末一条周作人完成于丁亥初冬,历时四载,条目间偶然抵梧,虽有调整移易,未能尽善。凡此缺陷,敬俟览者批评。
本书之最后完成,除了继续感谢《点将录》后记中已经提到的各位君子外,还有一些人物或事件需要特别说明。
浦阳山居读易兄对贱著关注最多,他关于乔大壮先生的高论被我摘入《品藻录》乔先生条下。原稿郑孝胥居雄浑品第一,山居不以为然,专门作一篇《与玉叩论书林品藻》商榷。山居说:“郑海藏(郑孝胥)列于雄浑条下,颇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