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哲学(哲人咖啡厅)
分類: 图书,哲学,欧美哲学,德国及德意志哲学,
品牌: 海德格尔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页码:41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9787801951335
·条形码:9787801951335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哲人咖啡厅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主要讲述了:信仰的真正的生存意义便是:信仰=再生。我们必须事先把存在的本质当做值得思的东西加以深思,在这么思的时候,我们首先体会到在某种程序上我们被召唤着为这种经验探出一条路,并将它辟为一条通向至今仍无路的地方去的路。
编辑推荐《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或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哲学是人生观的学问,哲学是心灵的完善,哲学是生命的诗。
目录
一、存在与时间/1
1.存在意义的问题/1
①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1
②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6
③存在问题在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2
④存在问题在存在者状态上的优先地位/16
⑤此在的存在论分析——剖析一般存在的意义
得以阐释的境域/21
⑥解析存在论历史的任务/28
⑦探索工作的现象学方法/40
⑧本部论著的构思/57
二、路标/60
1.形而上学是什么?/60
①摊出一个形而上学问题/60
②追问一个‘无’的问题/64
③‘无’是怎么回事/70
2.论真理的本质/82
①流俗的真理概念/84
②符合的內在可能性/88
③正确性之可能性的根据/91
④自由的本质/92
⑤真理的本质/97
⑥作为遮蔽的非真理/99
⑦作为迷误的非真理/102
⑧真理问题与哲学/105
⑨注释/107
三、面向思的事情/110
1.什么是哲学?/110
①哲学是希腊的/113
②应合于逻各斯/117
③哲学的惊讶/128
2.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133
①哲学如何在现时代进入其终结了?/134
②哲学终结之际为思留下了何种任务?/138
四、人,诗意地栖居/57
1.诗人何为?/157
①上帝的缺席/158
②远逝的诸神的踪迹/161
③诗意的冥思/167
④敞开者/176
⑤意愿/182
⑥生命的冒险//92
⑦最宽广的轨道/197
⑧世界的內部/206
⑨有意的贯彻意图者/213
2.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223
①最清白无邪的事情/226
②最危险的财富/226
③一种对话/230
④一种创建/23/
⑤诗意的栖居/233
3.人,诗意地栖居/242
①生存与思/242
②诗人的尺度/25/
五、林中路
1.世界图像的时代/261
①科学是现代的根本现象/263
②科学的“企业活动”/273
③现代之本质/278
④现代之进程/284
⑤附录/289
2.尼采的话“上帝死了”/309
①质朴无华的沉思/31O
②重估一节价值/315
③虚无主义/320
④最高价值的自行废黜/325
⑤尼采的价值/330
⑥强力意志之本质/337
⑦存在者之存在方式/349
⑧艺术与真理/356
⑨超人/358
⑩存在者的角色/364
⑧当阳光移离地球/370
3.走向语言之途/378
①舌与口的表达/381
②道说与说/388
③人终身栖于其中的大道/396
……[看更多目录]
序言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著名存在主义大师,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虽然,法国哲学家萨特是存在哲学的一个响亮的名字,但学术界的研究愈来愈认识到“本世纪存在主义的真正发源不是在法国,而是在德国,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不仅在时间上先于萨特,而且更加深刻和更有创见性。”有人认为,海德格尔不仅是康德以来最杰出的哲学家和对形而上学的批评家,可以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西方思想巨匠并肩,而且他关于存在与时间意义的探讨,对艺术理论和技术性的沉思,对语言格局的理论,以及对真理与逻辑模式的矫正,都对当代西方各种学说产生了影响。
海德格尔的主题,不是揭示人的行为或我们心灵的活动,而是通过确立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的最本质的东西来阐明存在这个概念,这无疑是哲学的真正任务。
文摘二、路标
1.形而上学是什么?
“形而上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令人期待着要大谈形而上学。我们无意于此。我们不要大谈形而上学,而要探讨一个特定的形而上学问题。通过此探讨,看来我们就把自身直接放进形而上学中去了。唯有这样,我们才使形而上学真有可能来作自我介绍。
我们打算先摊出一个形而上学问题,然后试图展开这个问题,最后回答这个问题。
①摊出一个形而上学问题
从正常人的了解的观点看来,哲学就是黑格尔所说的“颠倒了的世界”。因此我们的人手处就很特别,需要作准备性的界说。这是由形而上学问题的双重特性引起的。
首先,每个形而上学问题总是包括形而上学问题的整体。它总是这个整体自身。其次,每个形而上学的问题都只能这样被追问,即:发问者本身包括在问题里面,也就是说,已被摆到问题中去了。由此我们得到下列启发:形而上学的追问,是必须就整体来进行,并且必须从发问者此在的本质的处境中来进行的。我们是在此时此地为我们自身而发问。我们的此在——在研究人员、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中——是由科学规定着的。既然科学成了我们的热忱之所在,那么在我们的此在深处究竟发生什么本质情况呢?
各门科学千差万别。它们探讨对象的方式根本不同。这许多支离破碎的学科,在今天只是被各大学科系的技术组织维系在一起,并且只是靠各学科的实际应用目的而保持其意义。反之,各门科学的根株在其本质深处则已经死亡了。
然而,在一切科学中,当我们探索其最根本的旨趣的时候,我们是和存在者本身打交道。恰恰从各门科学的角度来看,决没有一个领域比另一个领域优先,自然既不比历史优先,历史也不比自然优先。决没有一种对象的探讨方式高于另一种。数学知识并不比语言学历史知识更严格。数学只有“精确性”的特点,而这是不能与严格性混为一谈的。向历史要求精确,就会与精神科学的特殊严格性观念相抵触。贯穿在这样支离破碎的各门科学中的那种与世界相关涉的情况,让各门科学各自去寻找存在者本身,为的是要按其内蕴和存在的方式,把存在者造成一种研究对象,一种说明问题的对象。按此观念说来,就是在各门科学中正在完成着一种逼近万物之本的工作。
世界对存在者本身的这种特殊的关涉情况,是由人的生存的一种自由选定的态度来承担和进行的。人的先于科学的活动和在科学之外的活动固然也和存在者打交道,但科学的出色之处却在于以其特有的方式明确而且唯一地给事情本身作出最初的与最后的断言。在这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