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故事(中册)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综合,
品牌: 吴水清
基本信息·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页码:272 页
·出版日期:1998年
·ISBN:7221043477
·条形码:978722104347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故事(中册)》所撰写的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既有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也有中年学术带头人、青年后起之秀。近半个世纪以来,老中青科学家汇聚在一起,填补了科学技术领域的一项项空白,写出了我们共和国科学技术史上一页页闪光的篇章。他们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和发展,为中华的腾飞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编辑推荐《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故事(中册)》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透露原子秘密的人
——记李方华院士
地质大师的人生流韵
——记李四光院士
坎坷的经历卓越的成就
——记李国杰院士
在科学前沿耕耘
——记杨立铭院士
追求卓越
——记杨福家院士
在发现电子那年诞生的科学家
——记吴有训院士
让世界充满爱
——记吴阶平院士
奋发有为地去工作和创造
——记吴式枢院士
学者风范
——记吴常信院士
水声、笑声相伴的人生
——记汪德昭院士
从工程控制到人口控制
——记宋健院士
永不停息的热流
——记张文裕院士
情迹
——记张兴钤院士
最大的荣誉来自最大的勤奋
——记张锡钧院士
情系祖国大地的青年农学家
——记张福锁教授
机遇只给予有准备的头脑
——记陆启铿院士
在宁静与淡泊中追求
——记陈式刚研究员
许身为国最难忘
——记陈能宽院士
他移动了群山
——记陈景润院士
开拓机译领域的新天地
——记陈肇雄研究员
解开压电效应的密码
——记严济慈院士
爱国楷模后人典范
——记余瑞璜院士
将生命融入永恒
——记林兰英院士
打开协和窗子看祖国
——记林巧稚院士
中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
——记竺可桢院士
研制水声回响仪的物理学家
——记周同庆院士
结识爱因斯坦的中国学者
——记周培源院士
为祖国他三次改变研究方向
——记周毓麟院士
大森林的回声
——记郑万钧院士
跨世纪的农学家、教育家
——记金善宝院士
谦谦君子报国之心
——记经福谦院士
第一个把实验物理学引进中国的人
——记胡刚复教授
胡司令
——记胡思得院士
……[看更多目录]
序言由吴水清、李士、许万增、唐光明等同志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故事》一书历经三年后,终于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
这本书所撰写的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既有老一辈科学工作者,也有中年学术带头人、青年后起之秀。近半个世纪以来,老中青科学家汇聚在一起,填补了科学技术领域的一项项空白,写出了我们共和国科学技术史上一页页闪光的篇章。他们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和发展,为中华的腾飞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文摘1952年。春天来得特别早,把永定河上的冰块融化了。嫩黄的柳芽也在不知不觉中探出了头,要把春天的信息向解放了的人间传送。这时,李方华被送来北京,进了俄语专修学校留苏预备部。即将前往的那个苏维埃国家,将是怎样的新奇呢?刚满20岁的女孩,正处于编织人生美好花环的时候。她对一切都觉得新鲜,急迫地想快点做好准备,闯一闯天下,也许能见到像朗道、约飞、卡皮查这样的物理学大师,听他们妙趣横生的演讲
春天过去了,秋天来到了。当香山枫叶火红时,她离别了北京,踏上了苏维埃土地,被保送到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插班二年级。
列宁格勒是座英雄城市。当她沿着涅瓦河漫步时,第一次看到炮轰冬宫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心里油然升起对十月武装起义的革命者的敬意。当希特勒军队围攻列宁格勒900天未能攻下时,那张事先印好的祝捷酒会请柬只有留在博物馆里陈列。也许李方华从这里吸取了力量,为中华民族去攻占科学堡垒,她在慢慢品味俄国教授们独特的教学方式、成功经验…….
多少次大课,给她留下印象的是老师从不拿讲稿,条理十分清楚。她有点奇怪,再仔细听下去,发现老师对一般的话从不重复,然而,重要的结论,却必然复述一遍。这样,万一思想跟不上,也往往能抓住结论,还可以接着听下去。她陶醉于这样的讲课方式,极为称道这是“精湛的讲课艺术”。
后记大概是1996年的夏季吧,一个晴空万里的好日子,我接到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电话,说是经过认真考虑,决定由我主编《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故事》。我虽然对科学史和科学家方面的事情还不算陌生,但要写近百位著名科学家,时间紧,难度大,谈何容易,可我还是欣然同意了。这是为什么?
还是从我担任《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主编谈起吧。漫长的编辑生涯,再加上以诚相待的编辑作风,使我结识了一大批中国第一流的科学家,他们中的不少人至今还同我有书信往来,一些人与我成了忘年之交。困难中得到他们的亲笔题词,使我获得信心和勇气;失败中收到他们的书信电话,使我变得更加坚强。科学家们爱国、拼搏、奉献、向上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使我几乎改变了自己原来的专业方向,去从事科学家和科学史的研究,并陆续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