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学
分類: 图书,艺术,戏剧,舞台艺术实务,
品牌: 胡导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页码:37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104017547
·条形码:978710401754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全国艺术科学“九九”规划1999年度课题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99年度课题项目。《戏剧表演学》内容包括:赞斯氏的“行动”说、对“自我出发”诸说的质疑、商榷与争议、有机天性——演员的心理——形体技巧、“性格化”创造及有关诸创作问题、“创造状态”论。
作者简介胡导,上海戏剧学院离休教授。安徽泾县人。1915年。上世纪三十年代参加过上海左冀戏剧领导的业余戏剧活动。1939年至1941年在地下党领导的上海剧艺社任职业话剧演员,创造过诸多性格化舞台人物形象。1942年起为职业话剧导演,以擅长喜剧导演著称。解放后长期在上海戏剧学院从事话剧表演、导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出版论著的《戏剧表演学论斯氏演剧学说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戏剧导演技巧学》《干戏七十年杂忆》等及发表在《戏剧艺术》《电影艺术》等刊物一的五十余篇论文。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文化部授予他“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
编辑推荐《戏剧表演学》是由胡导所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前言(并释题)
第一篇 赞斯氏的“行动”说
第一章 苏联女专家的“行动”课
第二章 关于“行动”若干概念在实践中与方法论上的运用
第三章 形体行动方法
第四章 作为导演在学习“形体行动方法”中得益到的
第五章现代“上戏”表演老师的“行动”课
第二篇 对“自我出发”诸说的质疑、商榷及争议
第六章 有争议的“自我出发”说
第七章 “情绪纯真”说质疑
第八章 对“体验角色”说的商榷
第三篇 有机天性——演员的心理一形体技巧
第九章 创造舞台想象情态的心理技巧
第十章激发人物行动创造的心理技巧
第十一章 创造人物精神生活的心理技巧
第十二章 形体技巧与造型表现力
第十三章 舞台言语技巧
第十四章 两项特殊的心理一形体技巧
第四篇 “性格化”创造及有关诸创作问题
第十五章 “反摹仿”说与“生活观察—摹拟”
第十六章 三个演剧学派的不同“性格化”方法
第十七章 演员的创作气质与人物形象的气质创造
第十八章 几位演员杰出的性格化人物形象塑造
第十九章 演员的创作魅力与人物形象的魅力创造
第二十章 要发展斯氏的“性格化”说
第五篇 “创造状态”论
第二十一章 论“生活于角色”诸说
第二十二章 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巧达到下意识创造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应该说,自有戏剧表演艺术以来,同时也就有了人们对这项艺术创作实践所进行的学术思考,因而在戏剧学术领域内事实上也就有了戏剧表演学。就世界戏剧表演史的发展来看,由苏联的伟大戏剧家康?塞?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下简称斯氏)自上上个世纪末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创建的一整套的演剧学说即“斯氏演剧体系”堪称最完整的戏剧表演学。
斯氏演剧学说的所有论述,都来自斯氏本人对自己一生极为丰富的演剧创作实践经验的学术思考,当然它本身就是属方法论的。因而,人们在创作或教学实践中学习它运用它,实质上就是对他提出的诸种“方法”与有关论述进行着检验。以近半个世纪来我国话剧界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学习斯氏学说的情况看,在检验中大量地验证了斯氏诸多正确的技巧、方法、立说.但也检验出一些说法弓}起人们的异议与争论;而更须给予明确的是,当人们在实践中正确地或更具创造性地运用了他的正确的立说、方法并因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时,事实上是把这些立说、方法给予发展了,甚至有的是给予大大地发展了;并且,即使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当人们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论述或方法,并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地给予贯彻而正确地解决了争议时,从这演剧学说的整体上来说,也同样使它得到了发展。
本书作者联系自己一生参加的演剧实践活动“经历”(包括看戏、教学、创作、学习、科研等一切“所作、所见、所闻”的实践活动),对自己近半个世纪来所学习的斯氏演剧学说,试着从方法论上来给予验证、检验,并期望能对它们的发展作出论述。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斯氏演剧学说的五个方面,因而全书分五篇,共含二十二章:
第一篇“赞斯氏的‘行动’说”,共五章。主要以苏联专家的示范教学和古今中外一些名演员的创作实践以及我们自己的教学、创作实践作为例证,验证了斯氏的“行动”学说是反映了表演艺术的客观创作规律的;因而它也为表演学的科学方法论的创建及话剧表演教学体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第二篇“对‘自我出发’诸说质疑、商榷与争议”,共三章。有一时期,人们曾为斯氏的“情绪纯真”、“自我出发”诸说感到困惑,我在一本苏联《心理学》上,发现书上提出的“想象情态体验”说认为——“人是可以通过想象情态体验到别人情感的”这一论断。这论断及时解决了自己一些困惑;也为本篇提出的需要给予质疑、商榷的诸说在争议上导向了深入并使之更具有了科学性。
文摘三、教学生运用“假定性”景物创造“行动”
同学们在小品练习中“行动”创造的真实,是和他们首先建立了正确的“舞台态度”是分不开的。我记起斯氏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可以用一些藤椅构成作者和导演的想象所能想出的一切:房屋、广场、轮船、森林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并不相信这些藤椅就是树木或崖石,可是我们相信我们自己对待这些代用品的态度是真实的,就把它们当作是树木或崖石了。”①
同学们正是这样在女专家的第一次课上就学会了对代用景具的态度变化。他们把这些积木搭成各种地点和物体,他们活动时看到的或接触到的是一块块积木,但他们却能相信这正是他们想象中似的山坡、河岸、树木、岩石。因此就能有机地以在生活中对待山坡、河岸、树木、岩石的态度来对待它们。
这之前,库里涅夫专家在给青年教师上课谈“舞台态度”时也说过:我们所给的实物在外形上不要或多或少与所提出的任务相抵触,以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找出对实物的正确态度。是的,积木教具的运用,就能使学生做到这样,他们总是能把积木搭成与他们所需要的事物相近似的样子或者具有该事物所应具有的一些特征。如把大的三角积木当成土坡,他们可以从上面滑行下来就和真的从土坡上滑行下来一样,他们就完全有可能像对待土坡一样对待它;
后记作为一个离开表演教学十多年的老教师进行这项科研活动,我是得到学院内外好多方面的支持、帮助的。
首先,感谢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上海市教委批准我这课题研究的申请,感谢他们把它列为全国艺术科学“九九”规划1999年度课题项目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99年度课题项目并给与了我指导和经济支助,使这项课题研究得以顺利成书出版。
相应地我还感谢学院的副院长张仲年先生和学院科研处处长刘明厚先生,两位先生是始终领导、支持和关怀我这课题研究的。
主要,我必须感谢学院表演系好多位老师——项奇、陈明正,宋廷锡、魏淑娴、卢若萍、姚家征、赵兵、糜曾、徐卫宏、王学明……过去他们大都是我的学生,有的还是我学生的学生,可在我写作这课题期间,是我这长期脱离表演教学实践的老老师必须反过来恭恭敬敬地尊他们为师向他们进行学习。正是有了这样向他们学习了,我才发现我们学院的表演教学是不断地取得过发展,有些发展是我们曾经期盼过,想象到过,而有的巨大的发展则是我们当年没能想到的!我当然得拜他们为师,也当然得感谢他们。
当然,我还应该以更大的敬意向我上次专程进京求教访问过的专家、学者——郑雪莱、童道明、李玉茹、朱文相、张仁里、罗锦麟诸先生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