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心灵朝圣之旅
分類: 图书,旅游,国外游,美洲,
品牌: 彼得·马修森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页码:3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44329897
·条形码:978754432989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雪豹:心灵朝圣之旅》讲述了:一部真实记录灵性探索的自然经典,一段远离世俗探寻意义的生命旅程。1973年,彼得·马修森和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前往尼泊尔研究喜马拉雅蓝羊,还想一窥稀有、美丽的雪豹。对于研究禅宗佛教的马修森而言,这也是一场灵性的探索。任何行程对旅者的人生都是一场试炼,这一回尤其重要。书中除了描述他们艰深困顿的跋涉,以及细致的动物观察外,也充满他在灵性上的探索所悟出的警言智语。《雪豹》一书,将叙事者和他的世界展露无遗,对这场“心灵朝圣之旅”作出最灿烂动人的描述。
作者简介彼得·马修森(Peter Matthiessen),两度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1927年出生于纽约,195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开始写作生涯。现已是美国大名鼎鼎的旅行作家兼小说家,著有《影子乡村》(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云雾森林》《非洲沉默》等名作,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大奖。
编辑推荐《雪豹:心灵朝圣之旅》是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
你看见雪豹没有?没有!岂不是妙极了?
——11月14日雪豹了不起的动物
马修森对雪域风景的文字驾驭是绝妙精湛的,三言两语便跃然纸上,令人宛置尼泊尔的山中,气息纯冽。这风光背后又漫溢着思绪,或沉郁,或轻快,寂慢旅途在起伏磨合之后,竟皆归于静谧通透的修悟中。
目录
走访喜马拉雅
前言
西行
9月28日/被遗忘的桃花源
9月29日/跛足与壮腿
9月30日/一只紫色的陆蟹
10月1日/重逢矶鹞
10月2日/无私的服务
10月3日/第一次争吵
10月4日/拜拜一百万次
10月5日/三个“我”
10月6日/獒犬来袭
10月7日/相似
10月8日/云端小径孤独行
10月9日/从不止息的初始
北行
10月10日/静默·孤寂·绝灭
10月11日/错过
10月12日/麝香鹿白牙项链
10月13日/疯行者——土克丹
10月14日/以梦为导师
10月15日/蓝羊(I)打盹儿
10月16日/“微笑”
10月17日/为来而来
10月18日/是你的心在动
10月19日/雪人(I)大脚丫
10月20日/别指望什么
10月21日/闯入
10月22日/雪人(Ⅱ)人或兽
10月23日/失望而别
10月24日/抓放之间
10月25日/雪豹(I)粪便与足印
10月26日/红面魔——不可信赖的挑夫
10月27日/善意的等待
10月28日/相对的因子
10月29日/动人的领悟
10月30日/雪原上的苦差事
10月31日/及时一跃
水晶山
11月1日/抵达水晶寺
11月2日/令人兴奋的动物
11月3日/蓝羊(Ⅱ)狼来了
11月4日/“札康”隐庐
11月5日/冒犯特使
11月6日/正确欣赏这个世界
11月7日/蓝羊㈣唏——儿——瑞
11月8日/贵比黄金的牦牛粪
11月9日/雪豹(Ⅱ)一堆排泄物
11月10日/蓝羊(Ⅳ)情投意合
11月11日/另种归乡
11月12日/拜望喇嘛
11月13日/蓝羊(Ⅴ)狂野之舞
11月14日/雪豹㈣了不起的动物
11月15日/一样的永恒
11月16日/快乐即将结束
11月17日/群山尽覆雪,因何此山独秃
归乡路
11月18日/酒酣舞热
11月19日/与微笑擦肩而过
11月20日/乐天的一家人
11月21日/路迢迢
11月22日/担心未来却剥夺了现在
11月23日/“烂眼”夫妇
11月24日/存在于自身中的鸿沟
11月25日/就在此时此刻
11月26日/一个体贴的身影
11月27日/雪人(Ⅲ)咖——咖——咖——凯——唉
……[看更多目录]
序言1973年9月底,我和夏勒动身前往“水晶山”,沿着安纳普尔纳山脚往西走,再顺着卡利甘达基河北行,然后往西又往北,绕过道拉吉里山脉,越过坎吉罗巴山,走了两百五十多里路,到达了青藏高原的多尔帕地区。
乔治·夏勒是一位野生动物学家。1969年我去东非的塞伦盖蒂平原,他正在从事狮子研究,因此认识。1972年春天我在纽约再见到他时,他已开始考察绵羊和山羊,以及它们的近亲斑羚。他问我次年愿不愿意跟他远征尼泊尔西北部靠近中国西藏边界的地方,去研究喜马拉雅蓝绵羊。他觉得这种生长在遥远山脊的怪“绵羊”其实不算绵羊,而比较接近山羊,说不定是两者的原祖,他希望加以证实。由于蓝羊在其他时节的活动,几乎找不出进化和行为比较的线索,我们打算秋天去观察它们发情期的情况。合伊寺(水晶寺)的佛教喇嘛禁止民众干扰附近的喜马拉雅蓝羊,那一带的蓝羊据说数目很多,而且很容易观察。而蓝羊众多的地方,注定会出现猫科巨兽中最珍贵美丽的雪豹。夏勒知道过去二十五年间只有两个西方人见过喜马拉雅雪豹——他是其中之一。
文摘9月28日被遗忘的桃花源
日出时分,小远征军在博克拉城外的一株巨大无花果树下集合——包括两个白人、四个高山向导、十四名挑夫。高山向导来自尼泊尔东北部南奇市集附近著名的山地部落夏尔巴族,他们常陪伴登山队攀登大雪峰;他们是最近几个世纪由西藏东部下来的佛教徒牧人——夏尔巴在藏语中是“东部人”的意思——他们的语言、文化、外貌和西藏的一脉相承。挑夫中有一位也是夏尔巴人,有两位是藏人,其他都是雅利安人和蒙古族的混血。挑夫们大抵赤足,穿着破破烂烂的短裤或者大裤裆、马裤腿的印度长裤,裹着各种旧背心、披肩和头巾,正对着高高的篓子挑三拣四。除了自己的食物和毛毯,他们必须背负重达八十磅的担子,用一根绳子套在额头上,然后吊挂在佝偻的背上。各种登山行程起步前,总有人一再拿起行李掂掂重量,指责负担过重之类,并且尖声讨价还价。挑夫们大多是职业不固定、习性也不太稳定的当地人,以惹麻烦出名。但他们的工作确实很辛苦,酬劳也少得可怜——每天一美元左右。他们陪伴远征,通常离家不超过一星期,再下去就得换人,估量行李和嫌东嫌西的过程又将重演一次。今天将近两个钟头过去了,直到乌云密布,十四名挑夫才全部安抚妥当,一支溃不成军的队伍往西前进。
我们很高兴动身出发。博克拉的外缘地带简直就像所有热带的郊区——小破寮摇摇欲坠,到处是瓦砾、泥巴、杂草、臭水沟、恶心的香味、鲜艳的破塑胶片、等待猪来吃的脏果皮堆,乱糟糟的;加上小孩无精打采,大人心不在焉,狗垂丧着头,鸡只剩皮包骨。猪狗因为没有更好的东西吃,只好吃散落在路边的人粪。天气好的时候,这种情形还能忍受。在雨季的末尾,这些卑微的小人物每天早晨蹲在雨洼中抹肥皂洗身子、拧衣服,人生的泥淖活像溶进他们发黄的皮肤里了。
我们走过时,一双双棕色的眸子盯着我们瞧。面对亚洲的苦难,我们不敢正视却也无法挪开眼睛。在印度,人们普遍都很可怜,所以我们只注意到个别的情况:有人瘸了一条腿,有人瞎了一只眼睛,一只生病的印度野犬正在啃枯草,一位干瘪的老妇人掀起莎丽在路边大便。但瓦拉纳西却有加尔各答等都市已放弃的人生希望,加尔各答对沟渠中的死人和垂死者好像已安之若素了。破坏之神“湿婆”在辛辣的食物中,在蜂拥的脚踏车喜滋滋的铃声中,在愤怒的公车喇叭声中,在寺庙猴子的唧唧喳喳中,甚至在河边火葬场烧焦的人肉气味中疯狂跳舞。人们满面笑容——这是最大的奇迹。瓦拉纳西酷热难当,臭气冲天,吵闹声尖得刺耳。火红的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