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真义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佛教,禅,
品牌: 铃木俊隆禅师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44330534
·条形码:978754433053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这本《禅的真义》是铃木俊隆禅师第一本书《禅者的初心》的姊妹篇,内容由铃木禅师晚年最后三年间的三十五篇开示讲稿编辑而成。铃木俊隆禅师以每天寻常生活的语调、幽默感和一颗好心肠,陈述“禅”的精义。尽管铃木犹如长者般供给学生滋养,但他仍然敦促学者寻找自己的道路。与其强调某一特定的指导和方法,禅师的教诲在于鼓励我们去接触、了知我们的真心,并且完全地表达自己。
对于任何想寻求精神圆满与内在平和的人来说,铃木禅师的开示是一份极美妙的礼物。
作者简介铃木俊隆,生于1904年,父亲也是一位禅师。在日本期间,铃木俊隆自年少即开始禅修训练,经过多年的修习而臻成熟境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多数修行者皆改行从事其他职业时,铃木仍坚守他的禅师生涯。1959年,他迁移至美国旧金山。几年内,他的教授吸引了许多西方学生,他在旧金山建立了禅中心,并在加州卡梅尔谷地成立了西方第一所禅修院。 1971年12月,由于长年疾病缠身,铃木俊隆禅师辞世。
编辑推荐《禅的真义》是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
万事总是迁变流转,所以没有你可以拥有的物,最重要的是,享受你的生命,而不被万象所愚弄。
目录
译者序
绪论
第一部 只管打坐:完全地活在每一刻之中
心的宁静
充分地表现自己
自一切中解脱
从一百尺的竹竿顶跃下
改变我们的业力
享受你的生命
像一头大象般行走
第二部 从“空”捎来的一封信
从“空”捎来的一封信
糙米正好
如厕的禅道
照料土壤
每天的生活就像是一场电影
回归广大的心怀
平常心,佛之心
第三部 修禅
来自内在的支持
打开你的直觉
自己找出答案
对己慈悲
尊敬万物
谨持戒律
纯净之丝,锐利之铁
第四部 并非总如是
并非总如是
对实相的直接经验
真正的专注
不论我到何处,皆与自己相晤
一切事物的老板
真挚的修行
“一如”——与万物为一
第五部 随处即开悟
来,那便是觉悟。”
随处即开悟
不执著于开悟
专属于你的教法
站在大地上
足够的问题
日面佛,月面佛
如蛙之禅坐
英文版编者记
延伸阅读
……[看更多目录]
序言1959年5月,铃木俊隆禅师抵达美国旧金山机场的时候,他已经五十五岁了。他曾自言:“当我来到美国时,我没有任何的主意和计划。”然而,为什么一个年过半百的、在故乡有一定信众和学生的住持僧侣,要千里迢迢地前来异乡的国度,向金发碧眼的洋人一切重头开始地传法呢?在他的心里,所驱策他的强大动力,既非名且非利,亦非舒适享受,那么,为什么他要胼手胝足地教导这些毫无根柢的外国人:念诵《心经》、打坐经行、戒律,以及禅之道呢?
我们从铃木禅师平生的蛛丝马迹,或许可以推测出一些端倪:在日本时,作为一名地方上的寺院主事者,他有做不完的法师、法事之责任义务——然而,那却不见得是与真实的修行密切相关的。他是一个极为真挚、宽阔的人,经过极为伤痛的人生苦难——一个曾经体会生命之深邃度的人,是渴望与另外的真心深切地共鸣的。六祖慧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自古以来,有多位超越时空藩篱的伟大心灵,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无有疆界地闪烁着恒久的光辉;他便是其中的一位。
文摘心的宁静
“心的宁静超越了你呼气的尽头,所以如果你的出息平顺,不试图硬要呼气出去,你就在进入心全然完美的宁静状态。”
“只管打坐”——我们的坐禅,只是做我们自己。当我们不期待任何事,便可以成为自己。这就是我们之道——完完全全地活在每一刻之中。这样的修行能永久持续。
我们说,“每一刻”,但当你真正修行的时候,每一刻显得太长了,因为在那一刻中,你的心已经在追随呼吸的起伏。所以我们说:“即使在一弹指中,亦含有百万个瞬间。”这样我们就能强调那种存在于每一瞬息片刻的感觉,于是你的心非常安静。
因此,每天花一段时间,修习只管打坐,不妄动,不期待任何事,如同你正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每一刹那,你体会到那临终一刻之感。在每一次的吸气和呼气间,有不可计数的瞬间,而你的意图是活在每一个瞬间。
首先,练习让出息平稳流畅,然后让入息平稳流畅。心的宁静超越了呼气的尽头,所以如果你的出息平顺,不试图硬要呼气出去,你就在进入心全然完美的宁静状态。你不再存在。当你这样呼气,自然地,你的吸气会从那里开始。你体内新鲜的血液,从外在带来所有的养分渗透、充满你的全身;你彻彻底底地充电了一番。然后你开始呼气,延展那份清新的感觉到“空”中。因此,一刻接着一刻地,不需努力去做任何事,你持续“只管打坐”。
彻底完全的“只管打坐”也许是困难的,因为当你结跏趺坐时,会有一些来自双腿的疼痛不适之感。但是虽然双腿疼痛,你还是可以从事它;虽然你的修行不够好,还是可以只管打坐。你的呼吸会逐渐消散,你会逐渐消散,泯灭到“空”里。吸气时,毫不费力地,你自然地带着一些颜色或形象,又回到自己。呼气,你渐渐泯灭到“空”中——空无,如同白纸。这便是“只管打坐”。重点在你的出息。与其试着在吸气时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不如以呼气时消失到“空”中来取代。
当你在临终一刻修习此一法门,就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了。事实上,你的目标是空性。在你以这种感觉,完完全全地呼气之后,你与万物合一。如果你还活着很自然地,你会再度吸气。“喔,幸或不幸地,我仍然活着!”然后你又开始呼气,消融到空之中。或许,你不知道那是怎样的感受,但有些人知道。某些时刻里,你一定感受过这种感觉。
当你如此修行,会很难轻易地就发怒。若你对吸气,而非呼气,感到兴趣,你会一下子就被激怒。你一直尝试着要生存。几天前我的一个朋友心脏病发作,他当时唯一能做的事只有呼气,他不能吸气。他说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