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家族与社会
分類: 图书,传记,家族研究与传记,
品牌: 黄宽重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页码:28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1339945
·条形码:9787501339945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宋代的家族与社会》所探讨的对象,是科举制度化后崛起,且发展较为成功的士人家族。作者藉家族成员仕途的衰荣,与家族对地方的经营,勾勒出宋代士人家族的发展历程,及其与基层社会间的关系轮廓,生动描绘出近世中国家族与社会的底蕴。往昔研究宋代家族,多以个案方式探讨单一家族,难有整体性的把握。《宋代的家族与社会》除个案研究外,更结合学界现有成果与个人研究,从家族发展轨迹、家族与地方社会关系,以及家族兴衰与社会流动等三方面着手,进行综合性观察,期能对宋代士人家族发展,及其与基层社会之间的互动,有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作者简介黄宽重,1949年生,台湾宜兰人。台湾大学历史学研究所博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日本东洋文库终身海外名誉研究员。长年致力于历史学及人文学之跨领域研究,尤专研宋史,先后发表近百篇论文、四本论文集,以及《晚宋朝臣对国是的争议——理宗时代的和战、边防与流民》、《南宋时代抗金的义军》、《南宋地方武力:地方军与民间自卫武力的探讨》与《宋代的家族与社会》等四本专书;近年亦大力推动唐宋史学界跨朝代国际研究合作。
曾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国家图书馆”馆长与汉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讲座教授,与杰出人才发展基金会杰出讲座教授。2006年荣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2007年获“教育部”颁赠教育文化三等奖章,并四度荣获“国科会”优等研究奖助。现为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兴大学万年讲座教授,受聘担任中兴大学副校长暨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编辑推荐《宋代的家族与社会》主要考察了宋代在科举制度化后崛起,而且发展比较成功的士人家族。从对家族成员的仕途发展与家族经营地方的观察,可以看到宋代士人家族发展与演变的轮廓、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关系,藉以掌握中国近世家族发展与转变的基础。《宋代的家族与社会》是作者多年研究宋代家族个案的总结性成果,对于中国家族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序
绪言
第一篇 墓志史料与家族史研究
第一章 近五十年中国出土宋人墓志史料
第二章 墓志史料的价值与限制——以两件宋代墓志资料为例
第二篇 四明家族群像
第一章 发明本心——袁氏家族与陆学衣钵
第二章 千丝万缕——楼氏家族的婚姻圈与乡曲义庄的推动
第三章 真率之集——士林砥柱的汪氏家族与乡里文化的塑造
第四章 洛学遗绪——高氏家族的学术与政治抉择
第三篇 江西家族群像
第一章 乡望与仕望——厚经营的张氏家族
第二章 武功与文事——程氏家族由族而家的发展
结论:科举社会下家族的发展与转变
后记
参考书目
索引
……[看更多目录]
序言家族是以血缘、婚姻为基础组成的群体,是传统中国的基本社会单位;也是具有文化特征的社会组织。到宋代,朝廷透过严谨的考试程序,选拔大量新兴士人,使中世以来世族的政治社会地位面临冲击。这一政治社会生态的改变,影响此后政治权力的结构和人才升降,使社会流动问题成为多年来宋史学界讨论、争议的热门话题。因此,宋代家族的研究,既触及唐宋变革的主要层面,更影响到中国家族组成与发展的形态,是关注、讨论宋代社会变动的重要问题。
我对宋代家族问题的关注,始于讨论宋代社会流动。宋代社会流动是美国宋史界引发讨论的,而且成为国际宋史学界几十年来辩论的议题。这个议题是以量化为讨论的方式,曾引起台港史学界的重视。出现几本有分量的著作。①但在那个时期,我所着力的是南宋军事、政治与外交等,不为学界主流所关心的议题,对这个既非兴趣所在又非能力所及的题目,只有粗浅的认识,迟迟未能着手。不过,一九八。年代初期,我的导师陶晋生教授,在史语所主持“中央研究院”一个五年计划“中国近世社会的构成”的研究课题,嘱我参加,我就选择社会流动作为探讨的主题。当时希望在前人所据的《宋史》之外,能较全面的搜集资料,以期对南宋社会流动有较细致的分析与观察。于是花了许多时间,对南宋时代资料最完整的两浙路,进行较全面的整理爬梳,共获得五千六百四十四份个人资料。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资料太多,内容却又不完整,难以作全面的探索,最后只写了一篇论文就作罢。②该篇论文从资料搜集到写作,费时最久。
文摘插图:
袁家重视子弟教育的记载,集中于第三至第五代,是袁氏家道衰败到振兴的时期。他们认为科举入仕是重振家门的主要途径,因此,想尽办法延聘好老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甚至亲自教授,激励子弟读书,从事举业,目的都在取胜场屋,光宗耀祖。由于他们的努力,第五、六两代都有很好的成果。从宋代四明袁氏的兴衰历史,反映出科举制度化以后,社会阶层流动的频繁,教育成为防止家道没落与振兴家道的重要法门。
九、结语
袁氏虽然经历兴衰起伏,但从袁毂自仁宗朝人仕起,直到宋亡,由没没无闻变成四明士族,甚至成为南宋有名的学术家族,前后长达二百余年,自然有其成功的条件。归纳以上各节所述,可知袁氏的成功,是藉科举奠基,以婚姻纾解经济困境及开展人际关系,由贤内助与重视教育来重振门户、维持名位。
科举是奠定及维持袁氏在四明士族地位的要素。从四明袁氏发展的历史看来,袁毂、袁灼登科人仕,奠定在四明士族的地位。袁垧、袁文二代无功名,家道不振,至袁燮、袁甫父子以高第人仕,位列侍从,又继承陆学,成为南宋中、晚期的名门望族。
后记本书历时二年半,终能顺利出版,心中有无限感慨。
在前言中,我已就书稿的整理过程做了说明,但万万没想到在成书的最后一个阶段,却透析出生命的曲折、转变,只能用“百感交集”四个字来形容。
着手整理本书书稿,是在我人生最低潮的时侯。想要从个案研究中理出具有焦点的主题并不容易,而在酝酿思考的过程中,无形的压力竞致隐疾爆发,更是始料所不及。在2005年1月赴美前的一次例行检查中,已发觉异状;返国后,在廖运范院士的安排下,进行密集检查,进一步证实这个我一辈子悬在心中不愿碰触的阴影,终须勇敢面对。遵照廖院士的指示,由长庚总院长陈达夫教授进行肿瘤切除手术。3月7日到21日,是一个性命交关的时刻,在手术的进行与术后的观察期中,身为病患所能做的却只是等待;此时病痛已是小事,重要的是能否渡过生命和人生的难关。在此生离死别的关键点,昔日成长和心境转换一幕幕无奈的浮现。
手术后在医院渡过我这一生中最漫长的十天,虽然顺利渡过危险期,但此后要面对的不仅是疗伤止痛,更是未来生命的抉择。我向来劳碌成性,怎能接受从此过着半闲散退休的生活?往后的日子怎么过?我是否要为生命而改变生活态度等严肃而扰人的问题,一个个迎面袭来。这一连串的压力让我难以承受,竞致忧郁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