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上的房子:追寻建筑大师莱特的脚印

分類: 图书,艺术,建筑,综合,
品牌: 成寒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108018942
·条形码:978710801894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24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成寒写的一本关于美国建筑大师莱特的书《瀑布上的房子》,在国内出版了,相信一定会受到读者的欢迎。莱特建筑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雅俗共赏,是业内业外共赏。当然,欣赏的人多了,各行各业的都有,欣赏的角度和方面不会一样,因此,共赏的同时不免有些批评。这种情况反映出莱特作品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欣赏和批评同样也一定会是复杂和矛盾的。每一种欣赏和批评都会帮助我们多一个角度、多一个方面去接近莱特,了解莱特。莱特是值得接近和了解的,我们需要各种各样关于莱特的书。
作者简介成寒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学士、英语教学硕士。曾经在台湾、美国、欧洲等许多地方居住,有著作《推开文学家的门》、《小错误,大发明》等。另有译著《林徽音与梁思成--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流动的飨宴--海明威回忆录》等译著在台湾、大陆两地发表。
媒体推荐自序 追寻建筑大师莱特的脚印
夜幕渐低垂,路灯从远处一排燃亮。沿着小径行走,两侧灯柱呈连续弧形,上托一盏环中灯,像海浪一波又一波向前漫延伸展至小径的尽头。就在尽头处,一座宛若沙漠中的红褐色帐篷隐约浮现,恍惚间,我以为见到了海市蜃楼。
那种红褐色即亚利桑那人口中的“沙漠玫瑰”(desert rose),是沙漠特有的颜色。在州立大学所在地——坦佩(Tempe),全城望去尽是这个色调。
那年秋天初抵美国念大学本科,年纪还算小,仍是个充满好奇的College Kid,随时以兴味的眼光来探索周遭的世界。记得好像是开学的第二个周末吧,一位新认识的台湾男同学来电邀约,“礼拜六晚,甘米奇音乐厅(Grady Gammage Memorial Auditorium)上演《孤星泪》(Les Miserable),一道儿去看吧?”
节目在七点半开演,我们六点三刻出发。音乐厅远在校园的另一角落,从学生宿舍闲闲散着步,穿过宽广的校园及教育大楼,直到眼前出现一大片滋润碧绿的草地,环绕着红色的音乐厅。沙漠中竟也长出如此茂密的青草,倒令我觉得惊奇——校园里就属这片草地最绿。
甘米奇音乐厅是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Lloyd Wright)生前所设计,在他死后才完工的,纪念曾经任期校长十六年(1933一]959)的甘米奇(Grady Gammage)先生。
莱特到了晚年,对圆的外形格外钟情,甘米奇音乐厅就是他打破直线式的企图;又如古根海姆美术馆(solomonR.GUggenheim MUSeUm)、 希腊东正教堂 (AnnUnCiation Greek
Orthodox Church)及菲佛之家(Bruce Brook Pfeiffer House),也是如此。音乐厅的上方,布帷式的装饰及弧形天桥上的路灯,皆呈现繁复的花样设计。为了让建筑与附近的沙漠景观融成
一体,他设计了帐篷的造型,外漆沙漠玫瑰色,不由得让人以为置身绿洲里,美中带有向往。
后来我念完了大学,返台,又回母校念研究生,前后多年的光阴,我的青春年少几乎是在亚利桑那成长的。那些年,进出甘米奇音乐厅不知多少回,曾经在那儿欣赏音乐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cera)、《猫》(Cats)、《孤星泪》;也聆听过小泽征尔指挥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布拉格交响乐团的演奏;布雷希特《三便士歌剧》(Die Dreigroschenoper)、普希金名诗改编的芭蕾舞剧《尤金·欧涅金》(Eugene Onegin)、阿根廷探戈舞、西班牙佛拉明哥舞……在沉重枯燥的课业夹缝中像一段清凉小憩,让我很快恢复了埋头啃书的劲。
回顾我的青春岁月,有多少美好时光消磨在那儿啊!
大学时代曾和同学一道儿开车到犹他州盐湖城(Salt Lake City,Utah),造访摩门教总坛,隔壁紧邻着椭圆形、圆顶的摩门大会堂(Mormon Tabernacle),入内参观,顿时对这座建筑的音响效果感到惊叹。室内没有扩音器,也没有麦克风。有人在台前表演一根针掉下地,我站在最后面距离三十五米远,竟可清晰听见针撞击到木质地板的因脆声响。接着,台上的人又再度表演撕报纸的动作,刹那间,尖锐的裂开声有如获至宝响在我的耳际。这个经验,真令人难忘。
我想,莱特应该是很懂得建筑声学。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十分盛行半圆形露天阶梯(amphitheater),地点选在山坡风势较弱的地方,能容纳数千人。当时完全没有扩音器,声音却能传送至每一个位置。
……
编辑推荐或许属于建筑外行的你从来没有听说过"莱特"这个名字,但是你不会没有听说过文艺复兴时期赫赫有名的米开朗基罗。但是美国的建筑大师莱特,却看不起米开朗基罗,甚至看不起所有其他的建筑师。书中优美的文字和图片将会使你迷上莱特建筑,迷上建筑天才莱特。
目录
序 雅俗共赏的莱特 陈志华
序 The houses not visited…… 汉宝德
序 莱特迷的建筑大师崇拜 李清志
自序 追寻建筑大师莱特的脚印 甘米奇音乐厅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莱特生前毁誉参半,死后却声誉日隆,被公认为现代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长达七十年建筑生涯中,他不仅是一位设计家,也是改革家、理论家和教育家,从未受过正式学院训练,
却提出了“草原风格”(prairie style)及“有机建筑”理论。他在二十世纪建筑史上所发挥的影响力,是同时代的建筑师无可比拟的;其他建筑师的成就虽不凡,但本身并未提出新的建筑理念,充其量也只是个了不起的设计师罢了。
莱特死后,菲利普·约翰逊感叹道,这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
本来只是想在山中盖一座小木屋,
没想到落成以后,
落水山庄
竟成为二十世纪最漂亮的现代住宅。
放眼至今,
除了莱特,
这个作风大胆的改革家,
有谁敢在瀑布之上盖住宅?
而彼时的莱特,
年已近七十,
早超过别人正式退休的岁数。
四月中旬的美东依然清冷,
天空灰灰沉沉暗暗,
雾从山头缓缓涌来。
空气清澈,
让人想深呼吸。
远远地,汽车沿山道蜿蜒爬升,
随峰回路转,在群山绿树间,
静,惟可听闻的是大自然的声音。
当车驶过横跨小溪之上的桥梁,
急转个弯,
忽而,一泓瀑布隐约可见,
瀑布之上,一幢漂壳的房子映入眼帘。
又转个弯,一旦进入建筑的范围,
汽车与人分道而行,
这时已经来到世上最著名的私人住宅
“落水山庄”。
一座建筑之所以美,有许多种不同的理由。将满七十年历史的落水山庄,其迷人的地方在于它所蕴藏的诗意与隐喻。落水山庄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最著名的杰作,仿佛漂浮在瀑布之上,流动的室内空间,充满莱特的注册商标:随意呈现的摆设、嵌入的家具、切罗基红的窗框。然而,七十年的时光能让一个人的容颜变老,身材走样,那么建筑呢?再美的房子,又岂能逃过光阴走过留下的痕迹。
有些房子盖好以后,屋况如何,要看屋主是否用心照顾。说实话,考夫曼一家对待落水山庄可说无微不至,光是外墙就髹漆好几遍,用的是特别订制的漆。然而,维护这座房子又谈何容易。虽然从屋内看不出来,但实际上,上下露台已经逐渐坍陷。当考夫曼一家还住在山庄里,这问题就已经困扰着他们。据说考夫曼在世时,常常忧心悬臂露台不知何时会垮下来——幸好终究没有发生。
一九五六年八月,熊跑溪突发的一阵洪水来势汹汹灌进矮墙,穿透露台地面,渗进房间里,把家具和地板滴得湿淋不堪,发霉腐烂。通往溪流的那道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