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

关于爱和美的哲学思考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伦理学,个人修养,
  品牌: 今道友信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334 页

·出版日期:1997年

·ISBN:7108010445

·条形码:9787108010445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爱和美,是哲学中的两大课题,也是人类争论不休的两大难题,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免与之相遇。

今道友信先生是日本东京大学艺术家、美学教授,是国际著名美学家。他渊博多识,通晓古今,在品味咀嚼了前人智慧结晶之后,记录了他对爱和美的思想。

此书是由今道友信先生的两本书《关于爱》《关于美》合译而成。虽是哲学著作,但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它对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而我们又熟视无睹的事物提出了种种疑问;它对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又未深入探究的事物进行了缜密的考考论证,引导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和爱,理解生活中的美和爱。

作者简介今道友信,日本东京大学艺术学、美学教授,是国际著名美学家,退休后,自己出资开办了一个国际哲学研究中心,出版有《日本美学》等刊物。

媒体推荐前言

有谁不曾思索过爱呢?爱,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爱,对人们来说往往是一种印象最深的体验;爱与希望和信念一样,是我们生活的价值。在这本书中,我想通过自己的探索,激发起读者对于爱这一问题的兴趣。也许有的人会说,不管对于爱有没有过研究,人们照样可以去体验,去实践。可是,事实上并不如此,哪能有没有思想的行动呢?如果没有对于爱的内涵的探索,人们对于爱的了解就只能停留在支离破碎的感觉上了。对于爱的这种了解能叫深知吗?我认为不能。

至于考察方法,无疑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依我之见,因为爱的问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所以对于爱的探讨应该采用与其严肃性相应的探索方法。如果,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学的话,我认为它应该是哲学。这是因为我们不能把爱的某一方面,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用一种尺度去衡量,用一种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我们必须在哲学上对于爱的本质进行纯思考性的探讨。我认为,无论怎么说,有关爱的问题,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

在冠以哲学这个名称下所写的书,不应是某种思想的宣传,也不应是学者们学说的介绍。我写此书的目的在于将我对爱的思索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以引起读者对于爱这一问题的兴趣。所谓思索不是我们平日所说的“想一想”,它不仅.要涉及传统理论,接触同代学说,

也要借助于我们自己的思维。只有在我们不仅掌握了前人、同代人的学说,又能通过自己的思维建立起新的逻辑时,思索才能形成。思索可以促使我们发现前人未曾提出过的问题,解决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发现全新的逻辑。当我们能够全面论证这全新的逻辑时,我们便学会了独立思考。

为了使青年读者弄清有关爱的思想源流,我在这本书中,花费了相当的笔墨说明历史上与之有关的重要学说。因此,有的人会说这是一部爱的思想史。实际并不如此,尽管书中有关我的观点着笔不多,但我的思路并没有被打乱。那些有关典故、固有名词的解释,自然也是考

虑到此书的读者多是青年人,才不惜笔墨的。

在这本书中, 我所阐述的自己的看法如对于现代社会的把握、爱与现代技术网的关系、有关性的存在论意义、爱与自我存在的意义等,对于这些,还请读者多多指教。

本书的草稿原是我在东京大学讲课时写下的一些讲义,要不是讲谈社的天野敬子先生帮我把那些零散的笔记整理成现在这个样子,也许它还无法与读者见面呢。在日本出书实为不易,那些体现了我的主要思想的哲学及已成体系的美学书,还不都搁在那里。本来,我对《关于爱》一书出版一事也早已丧失信心,多亏了天野先生,它才得以问世。当然,在这本书的整理过程中,我也有不满意之处,但出于礼貌,我都妥协了。一个是改新假名,尽管我很不愉快,但我还是同意了。另一个是缩短篇幅。为了简洁,缩短篇幅我是赞成的,我也那样去做了,但要

舍弃几个论题,如什么叫友情、艺术中的爱等,我实在难以接受。当然,最终我还是割爱了。今天,这本书要出版了,这是和讲谈社与天野先生的努力分不开的,不管怎么说,我衷心地感谢他们。如果本书出版后,能够得到读者的指教,能够引起青年读者对于爱这一问题的兴趣,以便今后进一步探讨,作为作者,我将不胜喜悦。

另外,在这本书整理过程中,应英国大百科全书(日语版)之邀,我把本书的第三章及第四章进行了压缩,为“爱”那个条目写了说明文。本文见英国大百科全书(日语版)。

今道友信

1972年1月23日

编辑推荐本书是作者专门为青年人创作的,意在告诉青年人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要排除各种干扰,注重道德的修炼,注意人格的培养。本书将对读者的生活有指导作用,引发读者为爱和美的思考,有助于提高读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

目录

上篇 关于爱

前言

序——什么是爱

一、 现代——爱的危机时代

1.现代是怎样的时代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发展了这种作为神爱的思想的人,是耶稣死后的弟子圣·保罗。保罗认为爱就是道德。而且,他给神学中表达对神之德的那个词汇,做了三个规定。这三个规定是信仰、希望和爱。所谓信仰,就是相信神的存在,相信其教的真实;所谓希望,就是希望得到神爱之手的救助,因

为我们深陷于罪恶之中,深陷于现实生活的绝望与困难中,深陷于对永恒的冥思苦想中。而爱,即我们所说的神爱,在这三个规定中,即在对神的德中,无论怎么说,也是最重要的。

保罗说:“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哥林多前书》十三·十三), “虽有移山的大信仰,如果没有爱,则算不得什么”(《哥林多前书》十三·二)。他还说:“要真诚地去寻求爱”(《哥林多前书》十四·一)。这样,他在德的三个含义中,确立了爱的最高位置。同时,他把神的永恒的、无偿的爱称为恩宠(《罗马书·gratia书》)。之后,保罗所说的爱在拉丁语世界被译为gratia,成为神学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

因此,在基督教的逻辑中,不是因为可爱才去爱,也不是因为出色才去爱。相反,爱本身就是可爱和出色。这样,有关爱的思考在基督教的逻辑中被扭转了,这在有关爱的思想史上,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

如果这样,爱也就不再志向于场所,而转志向于实体了。如果,这种说法可能成立的话,那么家族或曰家庭,或者地位,即场所也就不可能对爱有什么妨碍,同时对爱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助益了。人成了爱的根由。因此我们可以说,个人的自由和爱是并列的,爱完全可以摆脱场所的束缚。只要我们在有森林之神守护的树枝上,挂上祈求爱的纸条,爱就会从集体的权力变成个人的自由。

但是,矛盾还会以其他形式存在。就是说,多数人会把目光投向获得胜利的实体。就像从诸神叙事诗转回英雄的历史一样,当对于场所志向向实体转移时,则产生出了与以往的悲剧不同的爱之悲剧。虽然,家门不再左右爱,但当很多人倾慕同一美女,或很多美女同时向往同一

英雄时,众多平等的战士就会奋起争斗。争斗中,必然会有败北的战士,有这些战士悲伤的眼泪。当然,在新的悲剧中,还有一夫一妻制、个人与体制的矛盾带来的悲剧。

盛夏时节,人们多饮水,这是为了解渴求凉。在现代,虽然我们远离泉眼,但我们只要拧开水龙头,就可以喝到清凉的作为实体的水。今天,我们时代的确变成实体的时代,也就是完成了从场所到实体的转移。但是,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是这样的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在本

质上,我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