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名家作品,李敖,
品牌: 李敖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150 页
·出版日期:2001年
·ISBN:7505716891
·条形码:978750571689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为中国思想趋向定论的书。作者从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思想界的烂摊子从来没有彻底打扫过,这个烂摊子中的文献典籍的作用在哪里面提出疑问,然后深入浅出地分析解剖,从泛孔系统到反孔系统,从义和团病、中胜于西病,古已有之病,中土流传病不得已病到酸葡萄病,中学为
作者简介李敖,1935年出生于哈尔滨,14岁随父母到台湾。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学贯中西,著述丰富多彩,作品独树一帜,豪放兼婉约,风趣而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爱打官司,口诛笔伐,告人无数。对收藏古字画也有兴趣。一共有九十六本书被禁,创下了历史记录。李敖善骂,经他抨击骂过的形形色色的人超过3000余人,在古今中外“骂史”上,大概无人能望其项背!李敖居住台湾50年,至今未曾离开台湾一步。在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掌政的年代,他因发表抨击当政者言论而在1970年入狱五年八个月。谈起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奇人!
媒体推荐后记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治学严谨,学贯中西,著述
丰富多彩,作品独树一帜,豪放兼婉约,风趣而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海内外读者所注
目。
我公司从1990年以来陆续出版了李敖先生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我门从李敖先生
的百余种作品中精选编辑出版“李敖作品精选”丛书。
在编辑这套丛书过程中,在尊重作者意愿和较完整地保持作品原貌的基础上,对书稿小的
政治取向不能为大陆读者认同的内容,我们做了技术处理;对属于学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无
沦我们赞成与否,仍保持厂原貌。至于引文中使用民国午代的表述,以及对台湾当局的机构名
称和职务称谓,为了方便阅读,此次编辑中未做处理,此等称谓不代表出版者的立场。敬请读
者阅读时注意。
编者
2000年3月
编辑推荐作为一个热心关切中国思想趋向和时代前途的人,是没有理由说文化思想上的困惑是一个暂时不足论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李敖,作为一个对思想趋向有稳健认识的人,便毫不谦虚地提供了他对这个思想趋向的答案,也毫不妥协地维护这个答案。
目录
介绍我的《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
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
我要继续给人看看病
敬答吴心柳先生
附录 吴心柳先生来信
“文化太保”谈梅毒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知华族文化生命之圆融通透。与夫圣学之大中至正,其蕴藏之富、造理之实,盖有非任何歧出者之所能企及也。(《认识心之批判》序言)
我们试看这三人所用的句法:“非西人所能及者”、“非西洋人识量所及”、“非任何歧出者之所能企及”,完全是如出一辙的抹杀主义。他们的句式都是“非……所及”的格局,都有着目空一切的狂妄,但是他们三位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这种妙人今天还多着呢!试看有多少人摒西医不用,而迷恋着五运六气“寸关尺”的中医?有多少人摒正规音乐不学,而迷恋着七音六吕“笙箫缘”的国乐……这种中胜于西的观念最容易导来“以此类推”、“举一反三”的夸大,而这种夸大却又正是滥用“民族自信心”的显例!
古已有之病
犯这种病的人并非不讲西学,而是认为这些洋玩意都是我们古书中早就说过的现话。这一派的老祖宗是明人李王粲,他在《劈邪说》中骂利玛窦道:
近复举其伎俩一二,如星文律器,称为中土之所未见未闻,窜图订用,包藏祸萌。不思此等技艺,原在吾儒覆栽之中。
这种“原在吾儒覆载之中”的大言,在我们国民心中流传很广:阮元就拿过后汉的四分法来比西洋数学(《畴人传》);印光任就拿过周髀来包括“浑盖通宪之器,寒热五带之理”(《澳门纪略》);陈启天就拿过孟子的话来比近代民主政治的观念(《中国政治哲学概论》);毛子水就拿过大戴札记“四角之不拚”的话来比西方的地圆说(《中国科学思想》)。现在某些人做一些事,动辄以古人“先得我心”而自意的,或以“与古法合”自傲的,都是“古已有之”病患者,你若问他“孔子周游列国时为什么坐马车不坐汽车?”他并不说“那时候没有汽车”,他的答复是:“那时候的马车就是现在的汽车。”这种夸大诞妄的先生们,说破了,不过是古人尸影下的奴隶罢了。
中土流传病
犯这种病的人比前一派更有夸大狂。前一派只是“本来我们就有”,这一派则是“本来是我们的”,“西洋近代文明是我们传过去的”。在清人允禄的《数理精蕴》里,竟说西洋教士的天算格致:
询其所自,皆云本中土所流传。
而其原因,乃是
三代圣时,声教四讫,重译向风,则书籍流传于海外者,殆不一矣!周末畴人子弟,失官分散,嗣经秦火,中原之典章既多缺佚;而海外之支流反得真传。此西学之所以有本也……(卷一,《周髀经解叙》)这真是毫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