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综合,
品牌: 李明滨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74 页
·出版日期:2000年
·ISBN:7301046162
·条形码:978730104616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0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该书所叙的内容系按时间的四段分期分为四卷的。第一卷是1900-1918年,即从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的文学;第二卷为1919-1938年,即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第三卷是1939-1960年,系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时期的文学;第四卷则是1960年至90年代的文学。成书的规模已经大大超出原来的计划,只适于研究生使用,而不能兼顾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了。这促使我们想起把它压缩篇幅,改出一种适合大学本科生用的普通课程教材,编为一卷本,并另定书名为《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因此本书(一卷本)是在前出四卷本的基础上改编出来的。不过它不是简单地删节和削减前书的内容,而是认真地改写,大部分内容均由原来的分主编重写,小部分才是根据原有的材料进行压缩。我们遵循的原则是“脉络清楚、重点突出”。具体做法为:合并历史分期,由原来四个小的分段合为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线分成的前后两大历史时期,即书中设为上下两编。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原来的分期从社会发展过程来看虽然清楚合理,但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文学发展过程不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而如若将本世纪文学分成上、下两个半世纪来对比,则其变化和差别是比较明显的。
媒体推荐绪言
20世纪即将过去。这个世纪曾经给人类带来了战争的空前浩劫和大小无数的灾难,但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文学艺术瑰宝,有待于后人去继承。
通过20世纪的文学作品,可以认识这个世纪的社会历史、风物人情,以及时代的思想情绪;可以接受它的思想教育,包括文学作品蕴含的积极思想因素的启迪,从中得到借鉴。当然,文学作品除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还有它的审美功能,可以使人们从中获益。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又是发展我国21世纪新文学不可缺少的条件。
因此,开设和加强20世纪的外国文学史课程,就很有必要。在当前,这类课程还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需的内容。它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写作能力,以至提高全面发展的知识水平。
至于教材的编撰,有过比较长的酝酿和发展过程。1986年,由北京大学东语、西语、俄语、英语系和比较文学研究所等四系一所联合成立的北京大学世界文学研究中心,决定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招收硕士研究生。从当年开始收进10名。以后每年也以6至10名的限额继续招收下去,加上逐年都有的进修教师,人数多,足够单独开班,利用北大外国文学品种多的优势,全面系统地讲授东西方外国文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感到缺少一部20世纪欧美文学史,于是又决定立即动手组织力量编写,尽快填补空缺。设想它写出来既为研究生教学所用,又可满足当时社会上对于此类缺书的需求。
1988年起,北大世界文学研究中心的11名教授统一计划,分负责,按七个地区的文学分片分别组织人员撰写,即(一)法语国家文学和南欧文学(王泰来、罗*和王文融先后为分主编),(二)德语国家文学、荷兰文学和北欧文学(孙凤城、孙坤荣先后为分主编),(三)英国文学(王宁为分主编),(四)西班牙文学和葡萄牙文学(沈石岩为分主编),(五)俄苏文学和东欧文学(李明滨、陆嘉玉为分主编),(六)美国文学和加拿大文学(李淑言为分主编),(七)拉丁美洲文学(赵德明为分主编);并邀请校内外教授、专家、学者、同行四十多人通力合作,经过六年,完成了第一、二卷(由张玉书主编);再经过五年又出版了第三、四卷(由李明滨主编)。至1999年前后历时十一年终于出齐了四卷本《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总字数近一百七十万,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大部头的作品。
该书所叙的内容系按时间的四段分期分为四卷的。第一卷是1900—1918年,即从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的文学;第二卷为1919—1938年,即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第三卷是1939—1960年,系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时期的文学;第四卷则是1960年至90年代的文学。
成书的规模已经大大超出原来的计划,只适于研究生使用,而不能兼顾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了。这促使我们想起把它压缩篇幅,改出一种适合大学本科生用的普通课程教材,编为一卷本,并另定书名为《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筒史》。
因此本书(一卷本)是在前出四卷本的基础上改编出来的。不过它不是简单地删节和削减前书的内容,而是认真地改写,大部分内容均由原来的分主编重写,小部分才是根据原有的材料进行压缩。我们遵循的原则是“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
目录
绪言
上编
第一章 1900—1939年欧美文学概论
第二章 法国文学和南欧文学
第一节 法国文学概述
第二节 意大利文学和希腊文学概述
第三节 罗曼·罗兰
第四节 普鲁斯特
第三章 德语国家文学、荷兰文学和北欧文学
第一节 德语国家文学概述
第二节 荷兰文学和北欧文学概述
第三节 托马斯·曼
第四节 卡夫卡
第四章 英国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艾略特
第三节 乔伊斯
第五章 西班牙文学和葡萄牙文学
第一节 西班牙文学概述
第二节 葡萄牙文学概述
第三节 乌纳穆诺
第四节 洛尔卡
第六章 俄苏文学和东欧文学
第一节 俄苏文学概述
第二节 东欧文学概述
第三节 高尔基
第四节 肖洛霍夫
第七章 美国文学和加拿大文学
第一节 美国文学概述
第二节 加拿大文学概述
第三节 福克纳
第四节 海明威
第八章 拉西美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米斯特位尔 聂鲁达
第三节 阿斯图里亚斯 卡彭铁尔
第四节 博尔赫斯
下编
第九章 1939年—90年代欧美文学概论
第十章 法文滂和南欧文学
第一节 法国文学概述
第二节 意大利文学和希腊文学概述
第三节 萨特
第四节 尤奈斯库
第十一章 德语国家文学、荷兰文学和北欧文学
第一节 德语国家文学概述
第二节 荷 兰文学和北欧文学概述
第三节 布莱希特
第四节 伯尔 格拉斯
第十二章 英国文学
第十三章 西班牙文学和葡萄牙文学
第十四章 苏联文学和东欧文学
第十五章 美国文学和加拿大文学
第十六章 拉西美洲文学
结束语
……[看更多目录]
文摘荷兰文学
荷兰是德国和法国的近邻,因此这两个国家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也对20世纪初叶的荷兰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时,活跃在荷兰文坛上的有抒情诗人莱奥波尔特(1865—1925),他是荷兰最重要的象征主义诗人;弗尔韦(1865—1937),与德国象征派诗人格奥尔格友情甚笃,他曾任莱顿大学文学教授,积极推进荷兰诗歌的革新;霭覃(1860—1932),是诗人兼小说家,早在1885年他就和克洛斯(1859~1938)、弗尔韦等一批青年诗人共同创办文学月刊《新向导》,追求美学革新,他的重要作品有诗集《零星的韵言》(1898—1909),心理小说《死亡深渊》(1900)和《梦中的新娘》(1909),长篇小说《小约翰》(1885,1905),后者是一部“象征与写实的童话诗”,鲁迅曾于1926年从德文转译成中文;小说家库佩勒斯(1863—1923),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渺小心灵的书籍》(1901—1903)是一部侧重社会心理的四部曲,这部作品尽情地描写了海牙上层社会人士所过的玩偶式的生活,对颓废没落的旧式资产阶级刻画得人木三分;另一位小说家斯特洛埃维尔斯(1871—1969)是荷兰乡土文学的代表,为读者展现了农村生活绚丽的画卷。
在两次大战之间,荷兰对外恪守中立,对内扩大民主,文学界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作家。诗人马尔斯曼(1899—1940)受德国尼采和表现主义的影响,诗篇色彩浓烈,常用断句,富有爆炸性,生发许多联想,重要诗集有《前哨》(1931)、《黑色大门》(1934)和《神庙与十字架》(1940)等。诗人斯劳沃霍夫(1898—1936)长期任远洋船上医生,诗篇富有异国情调,诗集有《群岛》(1923)、《明与暗》(1927)、《远东》(1928)等。诗人奈霍夫(1894—1953)的作品具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特色,诗集有《形式》(1924)等多种,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小说家中最有成就的当推显德尔(1874一1946)和费斯特代克(1898—1971)。前者的早期小说具有新浪漫主义的风格,后来则转向写实主义,有代表性的小说是《梦幻之山》(1913)、《富翁》(1936)等。费斯特代克是一位多才多艺、最有创造力的荷兰多产作家,他作品的特点是客观性,早期小说具有心理小说的特征。1935年发表的《德国女仆爱尔丝•波勒》是荷兰第一部反法西斯小说,他在这个时期的其他重要小说还有《被死神攫住》(1935)、《今天是我,明天是你》(1936)、《第五道封印》(1937)等。
北欧文学
丹麦文学界曾产生杰出的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勃兰兑斯(1842—1927),他的六卷巨著《19世纪文学主流》(1872—1890)影响了世界文坛,后来他又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