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溯源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伊斯兰教,
品牌: 马通
基本信息·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页码:166 页
·出版日期:2000年
·ISBN:7227020819
·条形码:9787227020813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之间的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繁荣民族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国伊斯兰教名派别的历史渊源,介绍了苏非派、赫达叶通拉希以及华哲·阿布都·董拉希等派别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与门宦的关系。全书内容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及探索性,可以使读者对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同时也为伊斯兰教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作者简介阿布·尤素甫·马通,回族,1929年出生于甘肃张家川。1949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毕业。长期在西北民族、宗教、统战系统工作并倾心伊斯兰教、回族史研究。历任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甘肃文史馆馆员,兼西北民院特邀教授暨博导、甘肃省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省伊协常委兼秘书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撰写、主编《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伊斯兰教在中国》、《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中国回族大辞典》等十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诮邀赴哈佛、加州大学、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吉尔吉斯科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成果多次获奖。
媒体推荐前言
宗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不能不研究宗教问题;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能忽视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应当强调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宗教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是党的理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繁荣民族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之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伊斯兰教主要传播地域如西亚、北非、中亚和南亚的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历史上都与我国有友好交往,现在和我国又同属于第三世界。所以,研究伊斯兰教,对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同第三世界各国特别是同伊斯兰国家的友好往来,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着这一目的,我所马通教授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和考证,对伊斯兰教的一些学派从中亚经新疆而传到甘、宁、青地区的历史,作了比较系统的记述。这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伊斯兰教派、门宦的发展史和为编写中国伊斯兰教史以及为促进我国伊斯兰教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做了有益的工作。
本书初稿完成后,曾送甘肃省委统战部、甘肃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和甘肃省宗教事务局的有关领导审阅,并征求了有关专家和学者的意见,之后,本所又进行了认真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者又重新作了修改和充实,形成了这部书稿,供研究伊斯兰教的同志和广大读
者参考。
甘肃省民族研究所
1985年10月
编辑推荐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之间的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繁荣民族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主要探讨了中国伊斯兰教名派别的历史渊源,介绍了苏非派、赫达叶通拉希以及华哲·阿布都·董拉希等派别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与门宦的关系。全书内容较为全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及探索性,可以使读者对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产生、发展及其社会作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同时也为伊斯兰教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资料。
目录
前 言
作者的话
第一章 苏非、依禅与门宦
第一节 苏非派的产生、发展与传播
第二节 苏非派的主要特征
第三节 苏非、依禅和门宦的关系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公元1617年,当阿帕克和卓12岁时,其父玛姆特·玉素甫从哈密回到了喀什噶尔。《阿帕克和卓传》说,他“在拜西克里木卡拉萨卡力专心静修,每星期五到城里去做主麻,当时是阿布都拉汗的朝代”。
玛姆特·玉素甫和卓到喀什噶尔不久,就受到阿布都拉汗的尊重,并奉为大师。当依禅.卡朗派的势力逐渐大起来后,不仅阿布都拉·拉提布汗产生了戒心,而且被伊斯哈克派视为眼中钉。于是,玛姆特·玉素甫为了回避这种双重压力,于1620年又离开了喀什噶尔,来到莎车传教。1622年被伊斯哈克耶和卓的儿子胡什夏迪和卓毒死了。
玛姆特·玉素甫被害后,阿帕克闻讯赶回莎车,遵照其父遗愿,将尸骨埋葬于喀什噶尔后,迫于当时处境,不得不“计划外出旅行”,据《阿帕克和卓传》说:“当时赛义德.阿帕克只有18岁”,其实这时阿帕克和卓只有16周岁。他从喀什先回到莎车,不久和莎车王尤里巴斯汗的姑姑(喀什王艾布里哈地的女儿)结了婚,生了汗·和卓与阿布都色买特和卓。后来,阿帕克和卓又到哈密、吐鲁番等地出游,据《阿帕克和卓传》称他还“到了兰州”和“撒拉城”(现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据穆夫提门宦的家史和河湟地区穆斯林的传统说法,这是阿帕克和卓第一次来到“撒拉城”。虽然《阿帕克和卓传》记载的是“撤拉城”,但实际上他多半住在西宁凤凰山下,并与西宁一回民女子田氏结了婚。婚后于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伯什勒力·勒比尼(马守贞),这就是后来的穆犬提门宦始传人。根据学者的研究,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叶尔羌汗王阿布都.拉提布的死讯传出后,受其迫害的阿帕克和卓当即返回喀什噶尔,从事他的传教活动和政治活动。这样,我们可以肯定阿帕克和卓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被叶尔羌汗王阿布都·拉提布赶出叶尔羌,到1638年阿布都·拉提布的死讯传到西宁,阿帕克和卓当即返回喀什噶尔为止,这就是阿帕克和卓第一次出游河湟地区,也就是甘、宁、青穆斯林所传说的“一出中原”。这次出游共历时16年。同时,根据穆夫提门宦道统史关于马守贞生于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的记载看,阿帕克和卓与田氏结婚最迟当在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以前。这一年,阿帕克已27岁了。公元1638年从西宁返回喀什时,他已32岁。这一次,他既没有传教,也没有发展门徒,纯属避难性的出游。
公元1638年,阿帕克和卓回到了喀什噶尔,正式继承了他父亲的教权,并以赫达叶通拉希为其传教的道号,他凭着旺盛的精力开始了传教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