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播形态论/21世纪广播电视系列丛书
分類: 图书,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广播电视,编辑、写作与播送业务,
品牌: 童宁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561426143
·条形码:9787561426142
·包装版本:2003-04-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电视节目的基础理论、结构理论、形态理论和栏目的定位策划等问题,确定十分重要,掌握了这些电视节目的基本理论,就能够较为熟练地创作和制作高水平的电视节目。
本书涉的问题当然不单单是个结构问题,电视栏目的定位策划问题和节目形态问题以及其他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电视传播中的重要理论问题。
作者简介童宁,44岁,高级记者,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编辑部主任,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兼职教授。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先后担任编导、记者、制片人、文化专题部副主任、西部频道主任等职务。参与创办、策划了《观察思考》、《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一系列名牌栏目,担任《运河人》、《中国大西北》等10多部大型纪录片的总编导工作。参与了国家“九五”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了《即兴采访》、《电视节目结构方法》、〈电视记者采访手册〉等著作。10多项作品获国家政府奖。
媒体推荐总序
新千年伊始。对于地球村的现籍居民来说,无疑是一大幸事。从跨世纪豪情的抒发到千年虫困扰的解除,村民们的世纪情结和千年之禧正化作与时俱进的动力,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以民为本、市场经济、共同富裕、中华文化和民主政治五个方面。不难发现,这些特征,均与广播电视传播息息相关。作为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我们的心田里涌动着回顾既往、前瞻未来,以图开拓创新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
与时俱进,首先得识“时”,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识时务。既离不开继往,更必须开来。
继往。就需要总结上个世纪广播电视的实践经验,继承广播电视理论的已有成果。作为20世纪的一门新兴学科,广播电视学是相当年轻的;作为人类文化长河中的一朵璀璨浪花,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又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在回顾既往的过程中,我们理应将现实主义的人文精神同深邃的历史文化眼光相互结合。借鉴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经验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回顾国际广播电视传播的全部历程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道路,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都可以并且应当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有益镜鉴。
开来,则需要认清当前之大势。经济全球化大潮所带来的,不光是、WTO的游戏规则,而且有数字化的传播技术和先进的广播电视设备,更有市场化的运行理念和多元化的操作形态,其中不免利弊兼有、瑕瑜互见。行业集团化的趋势,在整合广播电视资源的过程中,既起着优化配置的正面效应,又难免产生制约竞争和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许多大大小小或不大不小的问题,都有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求索答案。
与时俱进,关键在于一个“进”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大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除了开拓前进,广播电视工作者别无选择。
开拓前进的动力,则在于创新。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广播电视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到科技创新,都亟待广播电视工作者全面开拓。广播电视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由浅入深地取得了大量成果。人们不断从其自然属性到其社会属性,研究探索其物理特性、事业发展特点、传播艺术特点,总结广播电视工作及其事业发展经验。不断加深对广播电视科学的认识。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传播学有直接的联系,它是在新闻学、传播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兼容了这两门学科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同时又融合了文学艺术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同新闻学、传播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从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来看,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传播学这三门学科既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新世纪广播电视研究任重道远。创新,是广播电视学科建设的关键词。有学者指出,WTO背景下的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业,应将自己基本的前进方式从“实践探索一理论跟进一政策规范”转变为“建构式发展”的模式,注重从理论上进行目标、途径、手段等问题的结构性探讨,为实践发展描绘理性发展的蓝图。要成功地实现广播电视发展模式的转型,需要一系列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为之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出版广播电视系列丛书,正是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四川大学广播电视研究所为广播电视学科建设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实现成功转型而提供关键性支撑因素所作的一种实际努力。
……
编辑推荐电视节目的基础理论、结构理论、形态理论和栏目的定位策划等问题,确定十分重要,掌握了这些电视节目的基本理论,就能够较为熟练地创作和制作高水平的电视节目。
本书涉的问题当然不单单是个结构问题,电视栏目的定位策划问题和节目形态问题以及其他的基础理论问题也是电视传播中的重要理论问题。
目录
第一章 电视节目结构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电视节目的元素
第二节 电视节目结构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结构的步骤和方式
第二章 电视节目的整体布局
第一节 电视节目的开头、高潮、结尾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2.过渡和照应
过渡即上下文之间衔接、转换,它是使文脉贯通的主要手段,电视节目亦然。一般来说,当文稿依内在逻辑展开,文断而意自然相续时,是不需要过渡手段的;而在文意有所差别或截然相反时,为避免衔接不紧、结构松散,则要采取一定的过渡手段。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
①由总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总述的开合处一般需要过渡。
②从一层意思转换到另一层意思,从一件事情转换到另一件事情时一般需要过渡。
③由叙到议,由议到叙,由倒叙转顺叙和有的插叙部分的头尾同上下文连接处,往往需要过渡。
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运用过渡段。在内容进展幅度跳跃性较大的情况下,两层意思之间设计一个过渡段进行过渡。
②运用过渡句。即在前段尾用一句话引出后段,或在后段头用一句话承接前段。有时前段尾、后段头都同时使用过渡句承上启下。
③运用过渡词语。有些需要过渡的地方,但转折不大,不需要着力显示时,可用一些关联词语或转折词语进行过渡。如:以下、如下、以上、总之、但是、不过、一方面、另一方面、有时、同时、还有、综上所述等等。
④自然过渡。即用小标题或序号予以表明。这种过渡方法常在并列关系的结构中使用。
照应是指电视节目之间不相邻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照和呼应。其作用是通过前后关照、彼此呼应,显示出前后内容的联系,以增强电视节目线索明晰感和内容的整体感。什么情况下电视节目需要照应,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来说,或使前面有关事件的提示明朗化,或在关键之处以深化电视节目的主旨,或为了增强电视节目的美感时常常采用某种方式的照应。
照应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文题照应。即正文照应标题。电视节目的标题与内容、主旨往往关系密切。正文照应标题自然巧妙,电视节目就贴题,就集中。
②首尾照应。即电视节目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这样可以使电视节目首尾圆合,结构严谨,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③文中照应。即在行文中,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可设置多处的一呼一应,或设置一呼多应。这样做能克服行文结构的突兀、生涩现象,能给人一种“细针密缝”之感。大块电视节目多采用这种照应方法。
一般来说,照应宜显不宜藏。要在电视节目中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关键之处,给予明显的照应。如果照应得不明显,甚至使人“无意阅过”,则失去了总体照应的效果。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