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毓琇全集(16册)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名家作品及研究,中国现当代,综合,
品牌: 顾毓琇
基本信息·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页码:509 页
·出版日期:2000年
·ISBN:7538259783
·条形码:978753825978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套装数量:16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作者简介顾毓琇:(1902.12-1999.9)出生于江苏无锡的昆山世家,在美国获理工学士、电机硕士和科学博士三个学位。先后担任浙江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政治大学校长、教育部政务次长,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等职。兼好文艺、戏剧、音乐。
媒体推荐前言
过去的二十世纪,乃是中国人民一首悲壮的史诗。从世纪初列强给中国制造的灾难性国耻,到世纪后期中国经济持续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这个东方民族经历了传奇性的命运。百年之间,中国人民及其知识分子以铁肩担道义,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艺诸多领域创造了足以彪炳史册的业绩,显示了中华民族千古不灭的伟大生命力。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人物承传古代士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 不朽”的生命意志,为中国科学、民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先驱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史上永志难忘道、学、政,向来被看作传统中国“士”所追求的目标。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荀子曾把“儒者”的政治和社会功能具体化为“在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这个传统,到了现代,虽然具体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其基本的精神却没有改变,只是“问道”变成了探求真理,而“治学”则不徒为了修养心性、博取功名,更为了寻求强国富民之道,建设民主的政治制度,振兴民族和国家。在这一点上,传统的“士”与现代的知识分子之间,在精神上是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的。
顾毓绣(顾一樵)先生正是承继了中国古代的“士”的传统,又因为广泛吸纳了现代科学和人文精神而发扬光大了这一传统的典型的知识分子。在为一九八一年出版的《长春集》自序中,先生自称“《潮音集》由儒入释, 《长春集》复归于儒”。可见,沉潜中国学术而自强不息、积极入世是先生的主要精神。儒者所追求的“大道”正是世纪老人仍念兹在兹的“天下为
公”。这也是先生一生始终不渝地追求、并为之奋斗不息的理想。
道既立,乃为之学。先生之学,可谓中西兼顾、文理皆精,是中国近代以来惟一能够左手娴熟于人文,右手精通于数理的旷世通才。先生十三岁即考入清华,很快成为清华文学社的发
起人之一,未及弱冠, 已在《小说月报》发表小说和译作,后来加入影响深远的“文学研究会”, 与郑振铎、许地山、冰心、闻一多等人一起,亲身参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他的小说《芝兰与茉莉》(一九二三年商务印书馆初版)以其感情的真挚、含蓄、缠绵,抒写了新一代中国人的觉醒和困惑,令人荡气回肠。先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者之一,十九岁开始翻译契诃夫等人的戏剧作品,二十岁自己编剧,编写剧本如《荆轲》、 《岳飞》、《古城烽火》、《项羽》、 《苏武》等,汇入了抗日救国的浪潮。先生还是一位以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诗人, 中年以后开始创作的诗词歌赋,结为三十四集,几近八千首。先生诗风追求“重、大、美”,融会各家所长,推陈出新, 自成体系。一九七六年六月,获得国际桂冠诗人荣誉。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艺修养的学人,先生还具有非凡的音乐天赋。他解开了中国古乐谱的诸多谜团,并曾将姜白石的自度曲翻译成五线谱,在国际上公演。他是第一个翻译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中国人,也是首任国立音乐学院的院长。一九四一年四月三日,原教育部音乐委员会通过他的建议, 以三四八频率作为黄钟标准音。
先生作为现代“儒者”的现实关怀和人文理想,除了融化于文学艺术创作的天赋中,还见诸于具体的社会、政治、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早年,先生便深受父亲的影响,对算学、格致之学等实学情有独钟。进入清华之后,先生积极参加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并多次南下,到广东、安徽等灾区参加赈灾活动,从这些社会实践当中真切地了解了中国的国情。二十世纪三十
年代,他曾多次南下四川、广西等地作科学考察。四十年代抗战期间,他参与研制防毒面具,支援前线抗日?同时,他也深入观察和了解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并就中国的经济问题写过不少文章。一九四一年一月,在拜方当时的湖北省主度时,他预见土地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战后,先生在《中国经济的改造》(一九四八年五月初版)中提出了具体的土地改革的方案,虽因当时国家困境而无法实行,但其后在台湾地区得到实施,是战后台湾实现社会转型的主要原因之一。先生在战后还十分重要视文化的建设,写于一九四七年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正是在战后“复员”声中讨论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著。书中明确提出,“中国的文艺复兴,是目前迫切需要的一个运动”。先生认为,民族复兴运动包括三大要素:政治革命、社会改造文艺复兴,这三个运动缺一不可。文章通过比较欧洲和印度的民族复兴运动的同异,分析了中国民族复兴运动的特点和历史任务。“纵”的方面,他从天文、水利、音乐.度量衡等诸方面论证中华民族祖先的创造的活力,表现了他所拥有的丰富的中国科学史、艺术史的知识,是很好的有关“现代性”之“多元”化的早期的论述;从横的方面,他论述“文化交流”对于更新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也体现了充分的开放胸襟。其治国平天下之责任感溢干言表:“中国不复兴,世界决不得和平。中国复兴了,世界也许可以和平。中国的责任太大了!要改造世界,必须有全世界的宗教改革。要挽救人类,必须有全人类的文艺复兴。救中国便是救世界,救中国必须有中国的文艺复兴:” (一九四六年孔子圣诞时在纽约参加中美协进会主持的庆祝会上的讲话)先生晚年研究禅宗,撰有《禅宗师承记》 (一九七六)、《日本禅僧师承记》(一九七七)以及英文著作《禅史》(一九七九),应是他提出的“请教全世界从古到今的哲学家和宗教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做我们的老师,来创造世界的和平和幸福”的具体实践之一。
……
编辑推荐享誉中西的学术泰斗顾毓绣先生在科技、文学、音乐、佛学等各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这套《顾毓琇全集》的出版集结了先生毕生的智慧和心血,洋洋四百多万字,可谓字字珠玑,一出版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曾获得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目录
第一卷 [散文]
我的父亲 [散文]
行云流水 [小说]
芝兰与茉莉[小说]
杰作[小说]
第二卷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她实在是世界上最不求人的人。她一切靠自己做。她不要同情,她鄙弃一切人间虚伪的同情。她不能再让自己吃亏,她得小心着一切人对于她的欺伪和剥削。她是世界上最自主而又最节俭的人。她自己决不浪费,她亦决不让别人藉着她生活的需要来浪费她的一文钱。但是她决不是吝啬,她积了钱又没有半个子女。
她对于全世界的人起初是怀着仇视和报复的敌忾,逐渐她只是小心提防着一切的众性——连偷米的老鼠在内。
四十年来,她独自住在一座楼上。她过继了一个儿子,嗣孙也有不少。他们都住在一个邻近的新宅子里,几次三番接她过去,她总不肯。
她从老宅子到街上去,这个新宅子是必由之路?凡是路过时候,她看见了嗣孙们总要每人给一个铜子买糖吃——这是她做祖母的面子,似乎不可少的。有时候她从街上回来,走到桥上,远远看见孙子们在门口,也不惜缩回去,改走隔河的那一岸,再从另一座桥上转到老宅里。她决不是吝啬,要不每次孙子们看见她,叫了她一声“祖母”,并不需要代价,而每次的铜子儿,小孩子们亦会同她老人家几次三番地推让。
小孩子们的天真,是使得三老太鄙视众生,仇恨众生的信念,偶尔要受波动的。这种信念怎样可以摇动呢?所以她每见了孙子们必要给一个铜子儿,而最好还是少见面,免着动摇她四十年来的信念。
她六十岁了。她的嗣子为这位节母做寿,并且请人做了寿序,印好了分发。全城的人都说自己上街买菜的二老人做寿了,好福气。她自然还是十分冷淡。背后叫她“痴婆子”的亲友们
都来吃面。他们还拉拉扯扯要向三老大来拜寿。她始终谦逊着不肯担受那样的宠遇。
她在冷淡里微微笑了——含着四十余年清节的辛酸的苦笑。
不到两年,那为她做过寿的嗣子死了。始是一个忠厚而孝顺的人,而竟不满三十五岁就死,这又足以证明命运的毫无公道。她得到了这样惊人的消息,无意中洒了几滴同情泪。她忘了咒咀命运,她亦已经老了。但是在她鄙视一切众生和信念之外,暗中更增加了对于一切命运的不平。世界上的好人每每遭着造物的嫉妒,她的同情泪还是充满着无限的身世之感!
她的嗣媳妇领着一群孤儿在困苦里挣扎着过日子,依然几次三番要接三老太到新屋更来居住,论情理她应对那守节抚孤的媳妇有很大的同情。但是这种对人的同情是违反地处世的信条的,所以就像地看见了孙子们要避开一样,他宁可不要媳妇的供养。
她原住的小楼,是在她侄子的势力范区之下。她的侄孙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