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器鉴定
分類: 图书,历史,文物考古,中国文物考古,材料器物文物考古,瓷陶器,
品牌: 张浦生
基本信息·出版社:书目文献出版社
·页码:171 页
·出版日期:1995年
·ISBN:7501312389
·条形码:978750131238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青花瓷器鉴定》便是一本专门介绍这方面知识的工具书,着重介绍了青花瓷器的产生、发展历史、时代特征及鉴定方法。名闻遐迩的青花瓷器,不仅是华夏瓷器苑中一支奇葩,亦是世界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然而,如何鉴赏品评中国青花瓷器,却是一门不易掌握的学问。
媒体推荐序
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的唐青花瓷片,使中国青花瓷出现的历史提前到了九世纪前后。然而,五代、两宋时期,青花瓷的制作,并没有兴盛起来。尽管在浙江地区发现了两宋的青花瓷标本,但这种质粗色暗的民间日用粗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不了多大地位。只是到了元代的十四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中东地区的贸易需要,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从一开始就呈现出蓬勃的气势。通过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不断精进,从十五世纪起,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取代了青瓷的地位,而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明永乐、宣德和成化的官窑青花瓷,四百多年来一向被收藏家们所珍视。也正由于此,在明代就已开始出现仿品,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除了民窑的仿制品外,官办的御窑厂也奉旨仿烧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和万历各朝的青花瓷。清末光绪到民国初年,景德镇的民间制瓷业除了仿烧明代各朝青花瓷外,更大量仿烧康熙、
雍正和乾隆以至嘉庆等各朝的青花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一股仿烧元、明、清青花的浪潮。如何识别其真伪,区分其优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张浦生先生五十年代中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旋即为南京博物院老一辈陶瓷专家王志敏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为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三十多年来,致力于青花瓷的研究,尤其擅长鉴定与教学。1986年被中央文化部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
浦生先生先有《青花瓷画鉴赏》之作,享誉宇内。近又将其一九八三年以来在上海大学文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国家文物局扬州培训中心授课之讲稿,与其学生南京博物院的霍华女士一起,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充实,特别是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青花瓷的新发现与新的研究成果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并配以必要的彩版、线图付梓,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此书出版必将洛阳纸贵,亦为古陶瓷学界之盛事。
汪庆正
一九九三年元月
编辑推荐希望《青花瓷器鉴定》对青花瓷器的爱好者有所帮助。
目录
序 汪庆正
前言
第一章 青花瓷的生产
一、历史文献的记载
二、生产工艺
(一)釉下青花(二)釉上青花(三)贴纸印花工艺
第二章 青花瓷的开创期——唐青花
一、青花瓷的起源
(一)唐代说(二)宋代说(三)元代说(四)青花瓷的起源与钴兰(五)青花瓷的起源与白瓷(六)青花瓷的起源与釉下彩(七)青花瓷的起源与时代及中国古文化审美观(八)青花瓷的起源与外销
二、唐青花的产地
三、唐青花的特征
(一)青料(二)纹饰(三)胎釉(四)造型(五)工艺四、唐青花衰落的原因五、宋青花
第三章 青花瓷的成熟期——元青花
一、元青花出现的背景
(一)元青花与景德镇(二)元青花与磁州窑·吉州窑(三)元青花与湖田窑(四)元青花与外销(五)元青花
出现的时间
二、元青花的概况
(一)来源与分布(二)分型(三)分期
三、元青花的成就
(一)青料(二)纹饰(三)胎釉(四)造型(五)工艺特征(六)款识
第四章 青花瓷的昌盛期——明、清青花
一、官窑与民窑
(一)御窑厂建立的时间(二)官窑的定义(三)官窑与中国青花瓷的昌盛(四)官窑与民窑的关系
二、明、清青花瓷的特点
(一)分为八期三个高潮(二)青花钴料各展风姿
(三)青花品种百花齐放(四)青花纹饰 纷繁吉瑞
(五)青花书款风气盛行
三、明、清青花瓷的外销
(一)官窑、民窑同销(二)输出地区(三)两个高潮时期(四)技术的外传
四、各朝特征
(一)明代官窑(二)明代民窑(三)清代
五、景德镇以外的青花瓷
(一)江西青花(二)浙江青花(三)福建青花(四)广东青
花(五)云南青花(六)湖南益阳青花
……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第四章 青花瓷的昌盛期——明清青花
摘要 明清青花是中国青花瓷的昌盛期,分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官窑风格严谨,民窑气势洒脱。明永乐、宣德两朝是青花瓷的一个高峰,以精美见长;清康熙朝以精细的工艺和五色青花将青花瓷推向颠峰。乾隆以后逐渐衰退,被粉彩瓷夺去了优势。
关键词 青花 官窑 民窑 外销
官窑与民窑
本书的官窑专指明、清两代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产品。
(一)御窑厂建立的时间
我国从明代起,官方与民间所流传下来的有关御窑厂的文献中,对于朝廷何时始建御窑厂,有不同的记载。依文献的记载不同,御窑厂何时始建的问题,也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
1.洪武二年(1369年)说
清蓝浦著《景德镇陶录》开头的一段就记载着:“洪武二年就镇之珠山御窑厂,置官监督烧造解京。”从近年来御窑厂出土的材料看,我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1990年9月,景德镇珠山东麓修建台阶时,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离地表五米处发现了明代早期的遗物,其中出土有“官匣”二字匣钵片、建筑构件、琉璃瓦、青花、釉里红大盘碎片、铁书”浮梁县丞赵万初监造”等铭文大瓷瓦等遗物。瓦长38厘米,宽27.5厘米,上半截用含铁原料书题记:“寿字三号,人匠王士名,浇釉樊道名,风火方南,作头潘成,甲首吴昌秀,监工浮梁县丞赵万初,监造提举周成、下连都。”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卷五《官制·洪武县丞》条中,提及赵万初。赵万初是陕西咸阳人,出任县丞的时间,当在洪武早期。以上匣钵与带文字的瓷片可证明官窑创烧于洪武早期。
2.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说
《大明会典》卷一百九十四记载,明朝廷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颁发诏令:“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计算人工料物。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饶府指位于江西饶州府的景德镇,处府指位于浙江省处州府的龙泉窑。此说根据“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认为官窑始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1928年春,刘敦桢先生曾到南京南郊中华门一带视察,认为那里即是所谓聚宝山官窑所在地。1959年5月,南京博物院进行了发掘,有窑址和龙纹瓦当等琉璃构件出土,但并无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的那样精美的瓷器出土。聚宝山窑址出土的琉璃构件与明故宫遗址、报恩寺塔出土的琉璃构件类同。所以,我们认为“聚宝山官窑”应是为专门烧制大批琉璃建筑构件而置。明故宫出土的精美洪武瓷是洪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