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性别与文化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随笔杂文,文化,
品牌: 孙康宜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293 页
·出版日期:2000年
·ISBN:7532120082
·条形码:978753212008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耶鲁尤在文学、艺术史、戏剧、音乐及其他方面领先,它注重发挥诗的精神,强调对个人创作的新生和信仰。本书作者孙康宜教授在耶鲁主教文学已近二十年之久,在这个涵盖即兴随笔,文化评论和学述杂文的集子里,她特意写出了一连串耶鲁生活的见闻及思考:耶鲁和哈佛的比较、牛头犬的象征意义,住宿学院的生活风味、耶鲁拓中国的献身活动、书本至上的精神态度、墓园里的心神感悟、师生间的缘分与情趣、常春藤男女合校的性别之争……或以感性的情思触发个人的想象;或以知性的学术思考,精析当代和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特别是有关现代人在新的性别意识潮流中所表现的自我高速和变化,学贯中西的孙教授均以深入浅出、机智而灵活的文字作出了发人深省的全面立释。
媒体推荐自序 孙康宜
本书的缘起有其“近因”也有其“远因”。近因是:本书的写作,从最初的命题、文章的取舍到各篇的结集,全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陈先法先生一手给“逼”出来的。还记得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我突然接到陈先法先生从上海打来的电话。陈先生希望我能就耶鲁大学和美国文化、学院情况为题,写一本散文兼评论集,作为他正在构想的“名校文化丛录”的一部分。他说交稿时间为半年以后。我当时向他说,我会考虑,但因教学责任太重,加上学术论文稿债太多,大概很难办到。
然而,不知怎的,当天夜晚一直难以成眠。我在想,自己多年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术研究上,现在何不利用机会“逼”自己写出更多的散文来,何况耶鲁大学正是自己将近二十年来最为熟悉的地方。几年前在那本《耶鲁潜学集》的拙作里,自己确曾花过工夫写了一些围绕着耶鲁生活的随笔散文,然而书中对耶鲁的“直接”描述并不多,也很少涉及耶鲁的校史或流传的轶事等。在那本书里,与其说耶鲁是着墨的重点,还不如说它仅代表一个空间,一个供我驰骋想象的空间。现在我终于有一种书写“耶鲁”的欲望,我想重读耶鲁的传统,想用散文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
于是,我立刻接受了陈先法先生建议的写作计划。我很感激陈先生加给我的“压力”;如果不是他的催促,我绝不会停下脚步来阅读许多有关耶鲁校史的材料。这些文字记载,作为广大文化记忆的资源,给了我强烈的历史背景,使找无论在知性或感性的沉思中都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归属感。多年来我一直向往的就是这种拥抱历史的回归意识;可以说,这个久藏内心的向往也正是撰写此书的“远因”。
耶鲁的魅力所在,也许正是它的历史传统。作为拥有三百年历史的学校,它一方面在新文化中寻求自我调整和变化,却同时也极力保存着长期岁月的漫长积累。在美国大学中,耶鲁一直以传授古典课程而闻名。不管它多么重视现代潮流的发展(许多文学批评的新风潮总是先由法国吹向耶鲁,再由耶鲁传向美国各学院),但它绝不会忽视原有的古典传统。所以,在耶鲁学习和任教,你往往会有很深的思旧情怀。
到耶鲁任教以来,我一直以研究中国古典诗学为己任。然而在跨学科逐渐变得复杂的今日,我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自然是跨学科的。一般说来,我们这群有志于传播古典文学知识的人其实是站在现代与传统界线上的边缘人——对于我们,传统或是现代、古典或是俗文学、古代东方或是现代西方,其间的界线已经逐渐模糊起来了。换言之,何谓传统何谓现代,已经变得无甚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要用现代的批评眼光来“重读”古典文学——不论是东方的或是西方的、不论是男性的或是女性的。因此之故,我在本书中也收入了一些自己在耶鲁执教以来所写的学术论文。
另一个侧重点则是“性别”与文化。近年来在美国大令院校中,性别研究早已成为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而这种文化倾向也自然改变了研究学问的方法论。例如,耶鲁的“性别研究”手册声明其宗旨为“通过新的研究材料来努力批判现有的历史、理论、文学,并企图建立新的研究模式和概念”。所谓“批判”就是批判传统的性别偏见;所谓“建立”就是重建两性平等的价值观。在这一方面,我也做了不少研究,所以就把有关的文字也收在这个集子里。总的来说,收在这里的篇章大多可视为某种意义上的“心史”。
……
编辑推荐耶鲁尤在文学、艺术史、戏剧、音乐及其他方面领先,它注重发挥诗的精神,强调对个人创作的新生和信仰。本书作者孙康宜教授在耶鲁主教文学已近二十年之久,在这个涵盖即兴随笔,文化评论和学述杂文的集子里,她特意写出了一连串耶鲁生活的见闻及思考:耶鲁和哈佛的比较、牛头犬的象征意义,住宿学院的生活风味、耶鲁拓中国的献身活动、书本至上的精神态度、墓园里的心神感悟、师生间的缘分与情趣、常春藤男女合校的性别之争……或以感性的情思触发个人的想象;或以知性的学术思考,精析当代和传统文化的密切关联,特别是有关现代人在新的性别意识潮流中所表现的自我高速和变化,学贯中西的孙教授均以深入浅出、机智而灵活的文字作出了发人深省的全面立释。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我看耶鲁
耶鲁与哈佛
耶鲁在中国
解读耶鲁:创校三百年回顾
书的演出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