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林采英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创作论,
品牌: 秦牧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309040899
·条形码:9787309040890
·包装版本:2004-07-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作家秦牧先生的代表作,书名寓意:在语言的“树林”里,采摘几朵鲜花。全书从如何掌握文学语言艺术表现手段的角度,系统全面地探索了文学语言艺术各方面的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本书古今纵横,逸话趣谈,熔理论、知识、趣味于一炉,是读者提高写作水平及文学鉴赏力的必读之作。
作者简介秦牧(1919-1992),广东澄海人。著名散文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长河浪花集》《艺海拾贝》《语林采英》等。
媒体推荐后记
《语林采英》,是《艺海拾贝》的姊妹篇。它和我从前写的那本书不同之处,在于它比较集中探索了语言艺术的问题,而不是泛谈文学技巧。本书的主要部分曾经在广东的《作品》杂志连载了一年,发表时,用的就是《探索文学的语言艺术》这样的标题。
《语林采英》这个书名,不待说,就是:“在语言的‘树林’里,摘几朵鲜花”的意思。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它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语言,因为文学如果不运用语言,任何丰富的形象和复杂的思想都是没法体现出来的。因此,高尔基这样说:“文学创作的技巧,首先在于研究语言,因为语言是一切著作、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虽然任何著作都需要使用语言,但是在对语言的讲究上,文学的要求可以说是最高最高的了。
我国历代的文论诗话,对于文学语言的问题,一向都是认真对待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愕奈淖郑性幼判矶嘌螅值囊粢?这在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曾经流行一时),也是使人渎了既头痛又混沌的。例如把“灵感”称为“烟?历代这类论诗绝句,都说明了生动、简练、新鲜、优美的语言,对于文学创作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古今中外,各国的优秀作家,那些比较优秀和成熟的,除了具备其他的必需条件外,无不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苦功。他们最初跨进文学领域的时候,总是得在语言的“雄关”之前,经过一番苦战,击退了“艰涩”、“贫乏”、“粗疏”、“单调”、“繁冗”、“呆板”等等拦路“强人”,杀出关去,才能够跨上阳关大道,进入荡荡平川。因此,各国作家艰苦锤炼语言的故事,如果有谁汇编起来,很可以构成一部大书。他们有的向各式人等学习语言,把精彩的说话都记在本子上,随时翻阅,有的跟在行人背后,或者走进下等酒吧,细听人们谈话,默记心头;有的在自己的房间墙壁上到处贴满了记录生动口语的卡片,随时接触背诵;有的把文章写好之后,大声朗诵,一连几回,甚至十次八次地修改。他们能够用生动活泼、准确鲜明、形象饱满、优美动人、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文学语言,历历如绘地描绘复杂事物,曲折自如地表达思想感情,几乎没有一个不经历过艰苦攀登的历程。我们看那些作家的各式各样的语言风格,有的像清澈的溪涧,净净琮琮地流淌;有的像浩瀚的江河,浪花光涌地奔腾;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喷泉,看来各有各的妙处。但是,为了锤炼语言,他们在各各都下过一番功夫这一点上,我想却是一致的。
任何部门的学问,不探索下去则已,探索下去,都有一个深邃的境界。不必谈太大的事情了,就是一头动物,一只昆虫,一片金属,一粒原子,探索下去,道理山址这样。其所以如此,因为,正像植物的根,是向四面八方伸展一样;对各种事物,探索下去,也总有它们复杂的“根”,也总得牵连到其他方面的事物。语言艺术的运用,自然也是博大深邃的学问。在这本小书里,我本着微薄的力量,尝试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点滴经验,从语言宫殿的旁边,探首望一望它广阔宏伟的景象。它主要是给初学写作者阅读的,更进一步走进宫殿的深处,就要靠读者们自己的努力了。
……
编辑推荐本书是著名作家秦牧先生的代表作,书名寓意:在语言的“树林”里,采摘几朵鲜花。全书从如何掌握文学语言艺术表现手段的角度,系统全面地探索了文学语言艺术各方面的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写作成功的关键。本书古今纵横,逸话趣谈,熔理论、知识、趣味于一炉,是读者提高写作水平及文学鉴赏力的必读之作。
目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表达意思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各国作家锤炼语言的故事
热爱伟大祖国的美妙语言
在自己脑子里建立一座语言仓库
语言文字的传统势力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法国作家中,福楼拜在写作上以严谨著称,他平均每历五年才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由于字斟句酌,有时一星期只能写成两页原稿。福楼拜对于语言的要求异常严格。他的描写格言
是:“世上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苍蝇,没有两双相同的手掌,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福楼拜曾经在文学创作上指导过莫泊桑。他告诉莫泊桑说:“要确切地描写事物,应该做到准确地用一个名词来作为称呼,用一个动词来标志动作,用——个形容词加以形容。因此,应该设法从无数的单词中选择这个名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满足于找个近似的来应用,决不应该蒙混。即使是高明的蒙混手法也不该采取,不要利用语言的戏法来逃避困难。”
在美国,杰克·伦敦的房间里,不论是窗帘、橱柜、床头、镜子,到处都挂着一串串的小纸片,形成了奇怪的装饰、原来这些东西是杰克·伦敦写作的参考资料。每片纸上都写着各种
词儿、生动的譬喻和有用的资料。这个下层社会出身的作家把纸片挂在房间的各个部位,是为了在睡觉、穿衣、刮脸、踱步时,随时都能看到,以便记诵。杰克·伦敦为了深入了解英国
贫苦者的生活,有一次特地远渡重洋到伦敦去,换上流浪汉的衣服,在衣角缝上一个英镑以备不时之需,然后混入东伦敦的贫民区去生活一段很长的时间,和贫困潦倒的最下层的群众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
“我在市‘打投办’工作,他在‘市压办’工作。我们家没有‘空调’,但是有一部‘彩电,。”
这样的句子,相信有不少人看了是莫名其妙,甚至火冒三丈的。它究竟说些什么呢?原来,它的意思是:
“我在市‘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工作,他在市‘压缩城市人口办公室’工作,我们家没有空气调节设备,但是有一部彩色电视机。”
看了这样的解释之后,相信有些人又会为之哑然失笑了。
那些洋八股气味十足的文字,夹杂着许多洋,字的音译(这在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曾经流行一时),也是使人渎了既头痛又混沌的。例如把“灵感”称为“烟士披里纯”,把“扬弃”称为“奥伏赫变”,把“无产阶级”称为“普罗列塔利亚”,把“资产阶级”称为“布尔乔亚”之类就是。这类语言现象现在已经大大减少了,但还不能说已经绝迹。
有些自然科学家的文章,引用专门名词太多,而又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随时随地作出必要的解释,读了也令人有印象含糊不清之感。优秀的科学普及读物作家写的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