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新课标学生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幼儿园,综合,
品牌: 亚米契斯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175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53391970X
·条形码:9787533919702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我们即将阅读的这部作品《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它自一八八六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还多次被搬上银幕和舞台,又被改编为连环画,成为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不是偶然的。一人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饱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读者阅毕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或许正是这个缘故,这部作品的名字在意大利文中就叫《心》!
《爱的教育》在我国获得了久远的、广泛的传播,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外国文学名著。
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个刚刚上三年级的学生,出生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学习勤奋努力,待人诚挚友善。安利柯的父亲是位工程师,家里的条件也算是小康,他的父母亲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导安利柯要帮助穷人和有困难的人。有一次母亲带着安利柯去帮助一对贫穷母子,没想到他们正是安利柯的同学克洛西和他的母亲。 安利柯的身边有着一群心地善良、充满爱心的同学。班长代洛西是个热忱的孩子,当他得知克洛西的父亲是服刑回来的人时,为了不伤同学的自尊心,他小心翼翼地保守着这个秘密。当面对克洛西的父亲的时候,代洛西真挚的话使这个曾经失足的人感到了人间的真情,鼓起重新做人的勇气。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学是卡隆,这个火车司机的儿子具有高尚的心灵,面对被欺负的弱小者他常常会挺身相助。绅士的儿子诺比斯和卖炭人的儿子贝谛为一点儿小事吵架,在开明的家长的教育引导下,两个孩子反而成了亲密的同桌。同学克洛西的父亲因过失杀人入狱,克洛西的母亲靠沿街卖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不论怎样困苦,母亲都要让克洛西去上学。朱利亚为了帮助父亲抄写公文而累坏了身体,面对父亲的责怪和家人的不理解,朱利亚忍受了下来,并坚持帮助父亲抄写公文。当父亲终于明白儿子为何身体每况愈下,学习成绩直线滑坡时,父子俩痛哭着抱在了一起。波莱科西以加倍的用功和非凡的孝心,得到了一枚奖章,他的这份荣誉令父亲幡然悔悟,从此改过自新,成为一名勤奋的好铁匠。 安利柯的老校长是一位和蔼的老人,他的儿子当志愿兵不幸牺牲后,校长常常带领学生去看路过的军队,向军旗行礼,教导孩子们要爱国。 毕业时,安利柯和他的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老师和校长,心中充满了无限敬佩与感激之情。父亲也特意带安利柯乘火车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小学老师,给他上了一堂“尊敬师长”的好课。
媒体推荐前言
我们即将阅读的这部作品《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它自一八八六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数百种文字和方言,还多次被搬上银幕和舞台,又被改编为连环画,成为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
《爱的教育》风靡世界,历久弥新,不是偶然的。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科在一个学年里的记事,构成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其间穿插着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和真实的“每月故事”。一个小学生的世界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作者通过一件件平凡、细微的事情,娓娓地记叙师生之情、父子之爱、朋友之谊,展示人性的善良与纯洁,讴歌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讲究修辞和结构,语言也异常朴实、晓畅,但由于它饱含了作家对在社会中下层艰辛度日的大众的深沉的关爱,对普通人纯真心灵的热忱赞颂,由于它洋溢着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温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细微处见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读者阅毕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不妨说,作者用爱的钥匙,打开了人们的心扉。或许正是这个缘故,这部作品的名字在意大利文中就叫《心》!
作为一个把自己的文学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德·亚米契斯注意到,意大利在一八七○年实现民族统一以后,人民大众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建立现代文明的民主社会的理想还有待实现。不过,他认为,借助学校教育,借助博爱、谅解的精神,可以变革现状。他特别重视学校教育,因为学校承担着培养社会新一代成员的使命。这也正是德.亚米契斯倾注心血写作《爱的教育》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
《爱的教育》在我国获得了久远的、广泛的传播,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外国文学名著。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外国文学的翻译与引进,在我国形成一个高潮。正是在这个时候,来自浙江的作家夏丐尊应商务印书馆之邀,开始翻译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九二四年,译文在《东方杂志》刊登,分十三期连载。两年后,单行本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有意思的是,夏丐尊是在浙江山水如画的白马湖畔完成《爱的教育》的翻译的。他当时有两位邻居。一位是大作家朱自清。每期译稿完成,朱自清就是第一位读者,并帮助他校正。另一位邻居也是浙江人,大名鼎鼎的画家丰子恺,他为夏丐尊的译本制作了封面,绘制了插图,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此后,这个译本经夏丐尊多次修订,十余年间便印行一百版左右,印数之多,已无法精确统计。它还先后被编入“世界少年文学丛刊”,被当时各地小学采用为课外辅导读物。《爱的教育》谱写了中外文学交流史上灿烂的篇章。
这部作品的中译本为何取名《爱的教育》?说来话长。夏丐尊从日文转译,并参考了英文译本。日文译本取名《爱的学校》;夏丐尊考虑到,作品描写的事情不只发生在学校,也发生在社会和家庭,日译本书名不准确。受法国作家福楼拜小说《情感教育》的启发,夏丐尊便将中译本取名为《爱的教育》。这个译名从此就流传了下来。
谈到德·亚米契斯及其作品在中国享有的非同寻常的声誉,不能不提及我国文学界老前辈巴金先生。
……
目录
十月
开学的第一天
我们的老师
卡拉布里亚的男孩
学校
帕多瓦的爱国少年(每月故事)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一八四八年七月二十四日古斯托扎战役的第一天,我军某步兵团的六十多名士兵被派到一个高地,去占领一所孤零零的房子。他们遭到了两个连的奥地利人的突然袭击。子弹像雨点般
地从四面八方飞过来,他们只得丢下几个受伤和死亡的士兵,匆忙地躲进那所孤零零的房子,并迅速地堵住房子的大门。然后,士兵们马上分散到一楼和二楼,从窗口用密集的子弹向敌人猛烈地还击。奥地利军队组成半圆形慢慢地向房子的方向围拢上来,并且猛烈射击。指挥这六十多名意大利士兵的是两个少尉和一个瘦高个的、严肃的、须发斑白的老上尉。士兵中间还有一个撒丁岛的小鼓手,他已经十四岁多了,可看上去还不到十二岁的样子。他个头小小的,棕褐色的皮肤,一双黑黑的大眼睛炯炯有神。上尉在二楼指挥着战斗防御,神情坚定的面孔上看不到一丝慌乱的表情。小鼓手脸色有些发白,但仍然刚毅地站立在那里。他跳上一张小桌子,靠着墙,伸长脖子向窗外张望。透过战场上的硝烟,只见身着白色军装的奥地利士兵正在慢慢地向房子这边靠近。这所房子建在一个陡坡上面,在靠陡坡的一面,只有屋顶阁楼上高高地开着一个小窗子,所以奥地利人没有从这边进攻,健坡上没有任何情况,战斗在房子正面和两侧进行。
敌人的火力很凶猛。冰雹似的子弹打碎了外面的墙砖、瓦片和屋内的天花板、家具以及门窗,子弹打在屋内的所有东西上,碎木片、瓦砾、瓷片、玻璃片在空中四处飞溅,呼啸着乱飞,巨大的响声几乎要震裂头颅。在窗前射击的士兵不时有受伤倒下被拖到一边的;几个士兵手捂着伤口,在屋子里摇晃着走来走去。在厨房那边已经有一个士兵中弹身亡,他的前额被击中。敌人半圆形的包围圈正向房子这边缩小。
这时,一直镇定自若的上尉显得局促不安起来,他带着一个下士大步离开房间。三分钟后,下士跑回来叫小鼓手跟他过去。他们急步登上木梯子,来到屋顶空空的阁楼上。只见上尉正靠着窗户用铅笔在纸上写着什么,脚边地板上放着一捆打井水用的绳子。
上尉折起纸条,他用那灰色、冰冷的令士兵不寒而栗的双眼紧盯着少年,厉声地叫道:“鼓手!”
小鼓手敬礼。
上尉问:“你有胆量吗?”
少年双眼炯炯发光。
“有,上尉先生!”他回答。
上尉把他推到窗子跟前说:“你往下看:山下维拉弗兰卡的房子附近,有刺刀的闪光,那是我们的部队,他们在待命。你拿着这张字条,抓住绳子从窗口跳下去,跑过山坡,穿过农田,找到我们的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