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官制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孔令纪
基本信息·出版社:齐鲁书社
·ISBN:7533303571
·条形码:9787533303570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包括:先秦官制、秦汉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官制、隋唐五代十国官制、宋代官制等。
媒体推荐前言
中国官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国家性质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发展,趋于完善。早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趋于完善的封建官制,曾对西方文官(公务员)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的文官(公务员)考试制度溯源,是中国的科举制度。外国学者对于中国官制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全面认真的研究。我们在进行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际,更不应舍近求远,只注意借鉴外国的文官(公务员)制度,而忽视中国历代官制的研究。
近几年,对于中国历代官制的研究有了较快发展,亦取得了很大成绩。由于对中国官制的研究对象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因而在研究上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职官,有的侧重于人事制度,有的侧重于政治制度,……我们认为中国官制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机构、职官设置与官吏管理制度。中国官制是一门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机构、职官设置与官吏管理制度演变发展的学科。基于这一点,本书以国家机构、职官、官吏管理制度三点为主线,来研究探讨中国历代官制的沿革发展。
根据社会性质和政权性质,我们将中国官制沿革划分为先秦、秦汉至清、中华民国三大历史阶段。
夏建立了第一个国家,从而产生了国家机构与职官,氏族首领的职能被国家官吏所取代,并赋以新的形式与国家强力统治的内容。到商代,国家机构与职官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据社会发展与国家统治的需要,增加了一些新的机构与职官。至周,国家机构与职官设置已基本规范。但就夏、商、周三代而言,国家机构与职官设置比较简单、凌乱,缺乏系统性,分职设官随意性较大,一职一官,许多机构与职官界限不清,往往一个职官就是一个机构,职官分工既不明确也不固定。《周礼》所载之国家机构与职官,实际是后人对古代官制的乌托邦。至于以“世官制”为核心的官吏管理制度,由其社会性质与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更是简单粗线条的。官吏管理制度的健全,取决于国家机构与职官的完善。在春秋战国时期,适应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在国家机构与职官设置上有了很大突破,在用人制度上更是出现新的飞跃,传统的世官制被打破了。
秦始皇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以三公九卿为主体的新型封建官制。这种新型官制既有六国官制的综合借鉴,又有秦始皇本人的发明独创。秦官制在中国官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就整个封建社会官制而言,都是秦官制的继承发展和完善。由于秦王朝的速亡,只建立起了国家机构、职官设置体系,而官吏管理制度缺乏系统的规章。汉代继承巩固了秦官制,为其二千余年的历史尊定了基础,并建立了一套官吏选拔任用制度。在官吏任用上以汉武帝最为开放,独具特色。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打破商人不得做官禁令,重用商人为官,实行以商制商的皇帝。开放的用人思想造就了一个人才荟集的时代。汉武帝还将朝廷中枢官员作了调整,把秦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改为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将御史大夫属官“中丞”保留下来,专司监察,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汉武帝为了便于处理政务,常通过内廷机构——尚书台发布政令。到了东汉,尚书台成为主要政务机构,而三公权力大大削弱,成为备员而已。
继两汉之后的曹魏,为了削弱尚书台的权力,另设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发布政令,中书省成为中枢政务机构,尚书台则成为执行机构。曹魏在官吏管理上实行“九品中正制”,确立了世家大族的特权统治地位。到了晋代,门阀士族统治进一步加强,吏治也就更加腐败。晋代又将侍中改为门下省,至南北朝,门下省成为国家机构重要部门。
……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先秦官制
第一节 中央机构与职官
第二节 地方政府机构与职官
第三节 官吏管理制度
第二章 秦汉宫制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隋王朝是继承北周而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的建立者杨坚,其父杨忠是北周功臣,女儿杨丽华是周宣帝的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继位的周静帝才8岁,无力控制政局。杨坚在刘防、郑译、元谐、宇文忻等官僚的支持下,以大丞相身份辅政,北周的军政大权落入了他的手中。581年,杨坚平定了相州(今河南安阳)、郧州(今湖北安陆)、益州(今四川成都)总管发动的叛乱后,废周自立,建国号为隋,改元开皇,仍都长安。杨坚即隋文帝。隋王朝建立后,隋文帝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隋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日益壮大,远远超过南方的陈朝,打破了南北长期以来保持的均势,南北朝以来,各族人民经过数百年的共同斗争,已经逐渐融合,使造成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民族矛盾基本上趋于消失。人民在斗争中还给予了南北门阀士族以沉重打击,使门阀士族进行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北方的坞壁经济、南方的士族田庄逐渐衰落下去。在此情况下,隋文帝于开皇十年(589年)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几近3个世纪的战乱不断的政权割据,全国实现了重新统一。隋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位置,不但表现在它实现了秦朝以来最重要的统一壮举,而且还表现在隋统一中国后,在政治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它在选拨任用官吏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隋文帝死后,隋朝政治发生急剧变化。隋炀帝是历史上著名昏君之一,穷奢极欲,浩大的仁寿宫工程,使上万丁役死亡。每年出巡,从行的官吏、宫女、民夫达几十万人,人民身上的负担已达到无法承受的地步。隋炀帝又发动了侵略高丽的战争,更加重了人民身上的沉重负担,全国四处爆发了农民起义。
隋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烈火中寿终正寝。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了李唐王朝。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当了皇帝,是为唐太宗。唐太宗即位后,认真总结了隋王朝用人不当,纵侈而亡的经验教训,励精图治,起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在贞观君臣的努力下,迎来了“贞观之治”。在用人上,唐太宗主张“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官在得人,不在员多(””。为了保证政得其人,唐太宗建立一套严格的官吏管理制度。“贞观之治”为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去世后,高宗即位,朝中大权移到皇后武则天手中。公元683年,高宗死,太子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690年,武则天改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