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综合,
品牌: 李欧梵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255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30903371X
·条形码:9787309033717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复旦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的“名家专题精讲”丛书第一批六种即将全线推出。它们分别是朱维铮的《中国经学史十讲》、陈允吉的《中国古典文学佛教溯缘十论》、李欧梵的《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葛兆光的《域外中国学十论》、陈平原的《中国大学十讲》、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
本丛书的特点是,全部由一流名家撰著,选定一个主题,取其最具研究心得的有关代表力作十篇,汇为一编。并通过工艺讲究的版式、风格统一的装帧,让利读者的定价,不仅是出版社弘扬学术、奉献社会的一贯宗旨再次得到体现,同时也使广大真正读书求知之士,易获名副其实的精品好书。
作者简介李欧梵,哈佛大学教授,1939年生于河南,后随家迁台湾。197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专攻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著有中英文著作《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铁屋中的呐喊》、《西潮的彼岸》、《浪漫之余》、《中西文学的徊想》、《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现代性的追求》、《上海摩登》,随笔集《狐狸洞话语》、《世纪末的沉思》等。
媒体推荐自序
今年5月份,我应陈思和、王晓明教授之邀,再次访问上海。恰巧我的《上海摩登》中译本出版,无意中应和了当下上海愈演愈烈的怀旧浪潮,我似乎也成了引人瞩目的“公众人物”,受到各种媒体的关照。虽然我研究上海三四十年代的都市文化已近二十年,我的“怀旧”不是一般人所说的怀旧,而是一种基于学术研究的想像性重构,可完全没想到自己也会被卷入上海的都市文化流行,成为新都市文化建构的一部分。由于疲于应付各路媒体,我甚至没能好好地为邀请我的复旦大学、上海大学效力,这是我一直歉疚于心的。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到上海,
将功补过。
也就是这次访问上海期间,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先生热情邀约加盟他们正在策划中的“名家专题精讲”丛书,我很感谢他们的好意。只是我对自己的东西一向不闻不问,加之事情实在太多,一时也难以从命。 正好季进在和我合作一本书,对我的著作非常熟悉,所以我干脆把这件事全盘委托给他。现在季进已经编好了这本《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我看他费了不少心思,既尽可能照顾了可能的读者对象,又基本反映了我以现代性为中心,从现代文学走向现代文化的治学历程。还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有些篇目原来是英文,经过他人译成中文,我要感谢各位译者。如果这些文章还能有助于一些年轻读者,我会感到十分的欣慰。
2002年7月
编辑推荐复旦大学出版社精心策划的"名家专题精讲"丛书第一批六种即将全线推出。本书--李欧梵的《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就是其中的一本。在本书中,作者李欧梵向广大读者着重介绍了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性的联系。全书共分为十讲。本书理论性强,值得广大读者仔细阅读和学习。
目录
自序
1 晚清文化、文学与现代性
2 现代中国文学中的浪漫个人主义
3 漫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颓废”
4 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5 上海与香港:双城记的文化意义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中国的现代性不可能只从一个精英的观点来看待,精英只能登高一呼,至于社群共同的想像,其风貌和内容不可能是一两个人建立起来的,需要无数人的努力。而其所借助的印刷媒体,如报章杂志,在晚清种类繁多,这又不禁使我们关注为这些报章杂志写稿的人。中国和日本、美国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美国建国时代的报纸其撰稿人都是第一流的名人,用化名写稿,互相讨论政治,这被公认为是美国的公共空间,非常明显的公共领域模式;日本明治时期的报纸,尤其是大报,总主笔也都是第一流的人物。中国的报人中,梁启超算是一流人物,但是其余大多数人就很难说了。随着科举制度在1905年的终结,知识分子已无法在科举入仕之途中获得满足,参与办报撰文的大部分是不受重视的“半吊子”文人,但是我认为恰恰就是他们完成了晚清现代性的初步想像。这些人并不像梁启超那样有雄才大略,想像力丰富,他们基本上都是文化工作者,或画画,或写文章,从大量的文化资源中移花接木,迅速地营造出一系列意向。
如果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则必须关注文本,要大量地阅读晚清小说和报章杂志,正像陈平原先生在《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的附记中所提到的方法,比如他在一张表格中把年代、创作小说、翻译小说、小说论文、文化背景全部列出,深为我所钦佩和激赏。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时中国的想像就是靠这些人在报章杂志中营造出来的,其中又产生了中国传统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东西——文体,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模式。当他们翻译小说时,又不完全是直译,常常套用中国的文体模式,《茶花女》之所以风行一时,主要是因为它很像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茶花女》与《玉梨魂》中的女主人公非常相像,并且都采用日记体。中国的文体与西方的内容结合起来,有时会限制我们对西方的了解,但是西方内容又会对中国文体产生某种刺激。这种文体的变化是研究晚清小说最重要的关节点,目前除了陈平原先生之外还没有人关注,我认为在描述性的研究之上还需要理论方面的提升。由此,我找到了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美国一位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学家FrankMorenty,他目前并不太受人重视,但是我认为他的一本题为ModernEpic的书是非常了不起的著作。这本书主要探讨《浮士德》和《尤利西斯》,他认为这两部巨著都是史诗型的,但是史诗这种古典的东西何以产生于现代欧洲社会呢?他认为在现代西方的文化想像中已经是一种世界系统,有许多因素都来自殖民地,《尤利西斯》中就包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