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评价(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小学,综合,
品牌: 马云鹏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44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040123509
·条形码:9787040123500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数学教育评价》共分7章,主要内容为数学教育评价的原理,数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评价理念与方法,结合实例对有关的理念与方法进行讲解;国内外数学教育评价方法的评介与实例分析等。全书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提供较为充分的案例供读者参考,并针对新课程在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进行理论指导和案例评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数学教育评价》可作为新课程数学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各类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本专科生的教材和研究生的学习书目。
作者简介马云鹏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1978年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1988年在东北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9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获哲学博士(教育)学位。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吉林省教育学分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是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数学教育。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1999年开始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参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工作。1996年以来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10余种著作和教材。主要成果有“近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其启示”、“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对《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的理解与认识”、《课程实施探索》、《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
张春莉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硕士、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教育》杂志编委,《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近几年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研究》(教科版)、《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刊物上发表过数十篇文章。参与撰写的学术著作有《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调查与研究》、《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与实践》、《1999年长江以北地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评价报告》、《2000年长江以北地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数学试卷评价报告》、《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数学教学论》等。目前主持的课题有全国教育“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数学、语文学科能力评价研究》和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突出数学学习过程性的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编辑推荐本丛书主题多样,视野开阔。目前推出的《数学教育的价值》、《数学课程设计》、《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数学教育评价》、《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及探索》8部书,论及的主题内容涵盖了数学教育及课程研究相当大的范围,而每部书又在其相应的框架内选择了多个数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体现了先进理念,注意对问题研究的导引。力求运用现代数学教育学领域先进的理论及观点,引导读者深刻地领会新课程所倡导的精神和理念,多角度地对新课程实施中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不仅使读者对所研究问题有所思考,还对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有所感悟。注意针对性,具有实用性。力求更好地满足数学课程实验和数学教育研究第一线人员的实际需求,提供较为直接的可供使用的资料和案例,使本套丛书成为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有力助手。
目录
第1章 数学教育评价概述
第一节 数学教育评价的涵义
第二节 数学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数学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第2章 新课程提倡的评价理念与方法
第一节 传统评价方法的审视与反思
第二节 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理念与方法
第3章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第一节 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点的转向
第二节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素
第三节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策略
第四节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第4章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
第一节 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和类型
第二节 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测试
第三节 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评价方式
第5章 数学教育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利用
第一节 评价结果的处理
第二节 评价结果的利用
第三节 评价促进教师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第6章 国内数学教育评价实例分析
第一节 来自实验区的数学评价探索
第二节 从中考改革看数学评价发展
第7章 国外数学教育评价实例评介
第一节 表现性评价简介与实例分析
第二节 全球学生素养评价(PISA)中的数学评价介绍
第三节 澳大利亚的数学教育评价实例评介
第四节 中、日、韩高考的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心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个体存在的完整性不是多种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亦不是条分缕析的理性思维的还原。第一,“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第二,“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例如,新课程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展开。
文摘插图:
后记2001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实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受到教育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公布、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工作的开展,人们开始熟悉和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与方法。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是历来课程改革受到普遍关注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功能、数学学科的意义与任务、数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数学课程评价等都提出了新的理念与方法。这些理念与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实验学校和教师能否接受新的观念并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观念和方法是课程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社会和家长也非常重视实验的过程和效果,在一系列改革的理念与措施中,评价问题是受到普遍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希望了解课程改革提出的评价理念如何在数学学科中体现,如何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家长和社会更关心的是中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以及课程改革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就课程改革自身的发展来看,评价也是直接关系到改革的目标与方法能否真正实现的重要问题,因此,充分认识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全面理解数学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评价理念与方法,总结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对评价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的经验,对于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决数学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本书的编写正是为了适应数学课程改革实验中遇到的有关评价方面的新问题,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有关评价的理念与方法,对数学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加以整理和展示。
本书的编写试图体现基础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基础性表现在对数学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加以阐述,使读者了解数学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实用性表现在密切结合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的实际,介绍国内外数学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具体方法,对中小学教师具有实用意义。针对性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介绍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学教育评价的问题与方法,解决课程改革实践中急需的问题。本书适合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人员和数学教育研究工作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