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数学新课程研究系列)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小学,综合,
品牌: 孔企平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9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040123495
·条形码:978704012349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数学新课程研究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阐明新课程理念下关于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简要叙述数学学习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讨论标准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包括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等;探讨数学学习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包括学生认知发展与情感发展;讨论标准所提倡的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解决问题,说明解决问题和一般练习的区别、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思维过程;介绍一些与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相关的数学学习活动,并提供大量案例。《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对于广大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数学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可以作为新课程数学教师的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书目。
作者简介孔企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小学数学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世纪版)主编。曾经担任多年小学数学教师,在华东师范大学先后获理学学士学位和教育学硕士学位,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主持教育部和上海市多项重点项目,近年来主要著作有《小学生如何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原理》、《新课程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张维忠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学院教授,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数学教育学报》编委、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数学)》主编。已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l项,目前正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数学教育研究新论》(合著)等,发表论文70余篇。
黄荣金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曾在数所中学任教多年,主要研究领域是数学教育比较研究、数学课堂研究、现代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在香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了多项国际数学比较研究(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录像研究、学习者视角研究、上海与香港两地数学课堂研究等),发表论文20多篇。
目录
第1章数学学习概述
第一节作为常识的数学
第二节数学学习与数学化
第三节数学学习的分类与层次
第四节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第2章《标准》理念下的数学学习
第一节提供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第二节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第三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第3章数学学习与学生发展
第一节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数学学习与学生情感发展
第三节数学学习与认知策略的发展
第四节数学学习与数学素养的发展
第4章数学学习与解决问题
第一节解决问题概述
第二节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第三节解决问题与实践活动
第5章数学学习的方法论基础
第一节数学学习与数学思维方法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三节基于数学思维方法的学习活动
第6章促进理解型学习的数学课堂
第一节理解型学习的数学课堂
第二节课例分析
第三节创建促进理解型学习的数学课堂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心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人类个体的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个体存在的完整性不是多种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亦不是条分缕析的理性思维的还原。第一,“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新课程努力改革既有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把统整学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建构作为具体改革目标之一,力图通过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形式代替一直沿用的教学大纲,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等重要的目标维度,承认学习过程的价值,注重在过程中把知识融入个体的整体经验,转化为“精神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第二,“整体的人”的发展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从整体主义的观点出发,贯彻自然、社会与自我有机统一的原则,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例如,新课程的一个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展开。
文摘插图:
后记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我国许多实验区进行实验,经修改后将逐步在全国推广。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是我国数学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进而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养,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将从现行大纲中以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为了实现上述的课程目标,与现行大纲相比,《标准》对课程学习提出新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一定理(公式)-一例题一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一建立模型一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倡在关注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习内容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弹性,《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这一次数学课程改革,并不仅仅是“换本子”,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没有一支数量足够、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任何课程改革都不会成功。广大数学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本书力图体现撼准理念,对数学学习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理解标准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